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8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壳体、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壳体具有过流腔和与过流腔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过流腔由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包括相连通的一级过流子腔和二级过流子腔;一级混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一级过流子腔内;二级混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二级过流子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对过流腔内的气流的做功效果差,从而导致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较小,达不到空调器预设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的问题。

Air duct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组件。
技术介绍
空调器作为一种家用电器,能够在炎热天气为用户送出冷风,在寒冷天气为用户送出暖风,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空调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组件,现有的风道组件不能对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气流方向单一,具体而言,在空调器工作时,气流只能从风道组件的进风口进入过流腔内,过流腔内的混流风叶对气流做功,经过混流风叶做功后的气流最终直接从风道组件的出风口吹出。上述的风道组件,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对过流腔内气流的做功能力有限,致使气流难以克服更大的阻力,最终会导致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较小,达不到空调器预设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不能对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气流方向单一,以及对过流腔内的气流的做功效果差,从而导致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较小,达不到空调器预设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壳体、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其中,壳体具有过流腔和与过流腔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其中,过流腔由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包括相连通的一级过流子腔和二级过流子腔;一级混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一级过流子腔内;二级混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二级过流子腔内;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实现由第一风口向第二风口的风向导流;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由第二风口向第一风口的风向导流。进一步地,壳体为回转体结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分别位于壳体的轴线的两端,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绕壳体的轴线转动。进一步地,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同向转动时,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的转速相等或两者差速转动。进一步地,壳体为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段和第二子壳体段,其中,第一子壳体段具有第一风口和一级过流子腔,一级过流子腔的腔横截面积沿远离第一风口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第二子壳体段与第一子壳体段连接,第二子壳体段具有第二风口和二级过流子腔,二级过流子腔的腔横截面积沿靠近第二风口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进一步地,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进一步地,壳体为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包括顺次连接的进风子壳体段、过渡子壳体段和出风子壳体段,其中,进风子壳体段具有第二风口,过渡子壳体段的腔横截面积沿远离进风子壳体段的方向逐渐增大,出风子壳体段具有腔横截面积相等的一级过流子腔和二级过流子腔,以及第一风口。进一步地,进风子壳体段和出风子壳体段均呈筒状,且第一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风口的开口面积。进一步地,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第一风口为出风口,第二风口为进风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的风道组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一级过流子腔内设置一级混流风叶,同时在二级过流子腔内设置二级混流风叶,这样,增大了风道组件对气流的做功能力,具体而言,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一起转动,能够对经过过流腔内的气流进行两次做功,从而提升了气流克服更大的阻力的能力,有利于增大风道组件的出风量以及出风强度,使得空调器达到预设的制热或制冷效果,确保了空调器的实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风道组件在工作时,当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过流腔内的气流由第一风口向第二风口流动;当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过流腔内的气流由所述第二风口向第一风口流动,也就是说,本申请的风道组件能够通过改变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的转动方向,以改变过流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进而能够便捷地控制风道组件的出风位置,提升了空调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风道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风道组件的剖视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风道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风道组件的剖视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过流腔;12、第一风口;13、第二风口;111、一级过流子腔;112、二级过流子腔;20、一级混流风叶;30、二级混流风叶;100、第一壳体;101、第一子壳体段;102、第二子壳体段;200、第二壳体;201、进风子壳体段;202、过渡子壳体段;203、出风子壳体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不能对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气流方向单一,以及对过流腔内的气流的做功效果差,从而导致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较小,达不到空调器预设的制冷或制热效果,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和下述的风道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中,在图2中箭头A标识的方向为下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向,在图4中箭头B标识的方向为下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向。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风道组件包括壳体10、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其中,壳体10具有过流腔11和与过流腔11连通的第一风口12和第二风口13,其中,过流腔11由第一风口12至第二风口13的方向包括相连通的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一级混流风叶20可转动地设置在一级过流子腔111内;二级混流风叶30可转动地设置在二级过流子腔112内;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实现由第一风口12向第二风口13的风向导流;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由第二风口13向第一风口12的风向导流。通过在一级过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过流腔(11)和与所述过流腔(11)连通的第一风口(12)和第二风口(13),其中,所述过流腔(11)由所述第一风口(12)至所述第二风口(13)的方向包括相连通的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n一级混流风叶(20),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级过流子腔(111)内;/n二级混流风叶(30),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级过流子腔(112)内;/n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和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实现由所述第一风口(12)向所述第二风口(13)的风向导流;/n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和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由所述第二风口(13)向所述第一风口(12)的风向导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过流腔(11)和与所述过流腔(11)连通的第一风口(12)和第二风口(13),其中,所述过流腔(11)由所述第一风口(12)至所述第二风口(13)的方向包括相连通的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
一级混流风叶(20),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级过流子腔(111)内;
二级混流风叶(30),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二级过流子腔(112)内;
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和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实现由所述第一风口(12)向所述第二风口(13)的风向导流;
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和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由所述第二风口(13)向所述第一风口(12)的风向导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一风口(12)和所述第二风口(13)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的轴线的两端,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和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绕所述壳体(10)的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和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同向转动时,所述一级混流风叶(20)和所述二级混流风叶(30)的转速相等或两者差速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为第一壳体(100),所述第一壳体(100)包括:
第一子壳体段(101),所述第一子壳体段(101)具有所述第一风口(12)和所述一级过流子腔(111),所述一级过流子腔(111)的腔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珠梁博林金煌王千千陈诚何振健吴晓岳戴志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