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与风扇。本申请的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包括前网、壳体,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前网安装口,所述前网具有伸入所述前网安装口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前网安装口内侧面间隙配合,还包括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在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做紧配合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保证前网与壳体间的配合间隙均匀,提高风扇的整体精美度。
A kind of assembly structure and fan with uniform front net cl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与风扇
本技术属于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与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风扇通过旋转装配的方式使前网装配到壳体内,在旋入过程中通过前网的面与壳体的面配合,再加打螺钉的装配方式实现前网的固定。由于在旋入时需要减少摩擦力,确保旋入有手感,因此前网的面和壳体的面配合时,往往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并且壳体呈圆形中空结构,容易因注塑而产生形变,造成前网旋入壳体后存在间隙不均的情况;而且在打螺钉时,由于螺钉的拉紧力把前网往打螺钉的方向拉扯,更容易出现前网与壳体的配合间隙不均匀,出现一边配合间隙很小,另一边配合间隙很大的情况,从而降低产品外观精美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风扇因注塑工艺导致壳体变形,或打螺钉时前网受到拉紧力等,造成前网与壳体装配后间隙不均匀,降低产品外观精美度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与风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包括前网、壳体,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前网安装口,所述前网具有伸入所述前网安装口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前网安装口内侧面间隙配合,还包括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在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做紧配合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进一步的,撑开机构包括多个,均匀地布置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间隙中。进一步的,撑开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止转筋条、弹臂筋条,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止转筋条与所述弹臂筋条造成干涉并使得所述弹臂筋条发生弹性形变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进一步的,前网上设有与所述前网安装口间隙配合的挡圈,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挡圈与所述壳体的前网安装口相抵触。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凸台、旋转槽,所述凸台插入所述旋转槽中,并沿着所述旋转槽旋转所述前网,使得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进一步的,凸台呈圆柱形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所述壳体与前网连接时对伸入所述壳体中的前网进行固定。进一步的,锁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网和所述壳体上的螺钉柱、螺钉孔,以及穿过所述螺钉孔打入所述螺钉柱中的螺钉。进一步的,还包括装配标识,所述装配标识设置于所述前网和/或所述壳体上,当所述壳体与所述前网连接时,所述前网上的装配标识与所述壳体上装配标识相对应。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风扇的前网、壳体上设置撑开机构,使得前网与壳体连接时撑开机构与前网安装口内侧面做紧配合,并将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保证前网与壳体间的配合间隙均匀,提高风扇的整体精美度,解决壳体因注塑工艺而导致变形或因打螺钉使前网受到的拉紧力造成前网与壳体间间隙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风扇前网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风扇前网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风扇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风扇,包括下述的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如图1-4所示,该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包括前网1、壳体2,所述前网1与所述壳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前网安装口,所述前网具有伸入所述前网安装口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前网安装口内侧面间隙配合,还包括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在所述前网1与所述壳体2连接时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做紧配合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保证前网与壳体间的配合间隙均匀,提高风扇的整体精美度。撑开机构包括多个,本实施例的撑开机构包括8个,均匀地布置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间隙中,撑开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止转筋条13、弹臂筋条24,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止转筋条13与所述弹臂筋条24造成干涉并使得所述弹臂筋条24发生弹性形变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前网1上设有与所述前网安装口间隙配合的挡圈11,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挡圈11与所述壳体的前网安装口相抵触。即当前网1在旋入壳体2的过程中,前网1里均匀分布的小筋条13与壳体2里的下端内侧面22做紧配合,而前网1里下端外侧面12会与壳体2里的下端内侧面22有较大间隙,因此前网1旋入过程中基本只有均匀分布的小筋条13与壳体2接触摩擦,且摩擦力较小,即使壳体2存在注塑变形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把壳体2均匀撑开,使得前网1的上端外侧面挡圈11会与壳体2的上端内侧面21配合出一条间隙很小且均匀的缝隙,从而提高产品重要外观面的整体精美度。该装配结构还包括定位机构、锁紧机构、装配标识17和26,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圆柱形凸台14、旋转槽23,所述凸台14插入所述旋转槽23中,并沿着所述旋转槽23旋转所述前网1,使得所述前网1与所述壳体2连接;锁紧机构用于在所述壳体2与前网1连接时对伸入所述壳体中的前网进行固定。锁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网和所述壳体上的螺钉柱15、螺钉孔25,以及穿过所述螺钉孔25打入所述螺钉柱15中的螺钉;装配标识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网和所述壳体上,当所述壳体与所述前网连接时,所述前网上的装配标识16与所述壳体上装配标识26相对应;即在装配旋入的过程中,前网1里的圆柱凸台14会进入壳体2的旋转槽23中,在此过程中,前网1里的均匀分布的8根小筋条13会紧贴着壳体2里的下端内侧面22旋转运动,当旋转到当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前网1里的止转筋条13与壳体2里的弹臂筋条24造成干涉并使得弹臂筋条24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前网1里的止转筋条13扣紧壳体2里的弹臂筋条24;此时,前网1里的装配标识16会对准壳体2里的装配标识26,从而实现前网1里的螺钉柱15对准壳体2里的螺钉孔25,最后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前网1和壳体2。本技术通过在风扇的前网、壳体上设置撑开机构,使得前网与壳体连接时撑开机构与前网安装口内侧面做紧配合,并将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保证前网与壳体间的配合间隙均匀,提高风扇的整体精美度,解决壳体因注塑工艺而导致变形或因打螺钉使前网受到的拉紧力造成前网与壳体间间隙不均匀的问题。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包括前网、壳体,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前网安装口,所述前网具有伸入所述前网安装口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前网安装口内侧面间隙配合,还包括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在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做紧配合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包括前网、壳体,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前网安装口,所述前网具有伸入所述前网安装口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前网安装口内侧面间隙配合,还包括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在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做紧配合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包括多个,均匀地布置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前网安装口内侧面的止转筋条、弹臂筋条,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止转筋条与所述弹臂筋条造成干涉并使得所述弹臂筋条发生弹性形变将所述前网安装口撑开一定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前网间隙均匀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网上设有与所述前网安装口间隙配合的挡圈,所述前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挡圈与所述壳体的前网安装口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俊,肖鸿亮,陈宇强,袁明,林海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