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推力室及液体火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540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推力室及液体火箭,推力室冷却结构包含冷却剂进口通道,外管路,第一集合器,第二集合器和冷却液通道;冷却剂进口通道分为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通过外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集合器,第一集合器设置在推力室大端且靠近端部的外侧,并与冷却液通道在推力室大端的入口处相连,第二集合器分别与第二出口和冷却液通道连接,冷却液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出口、所述外管路、所述第一集合器进入冷却液通道,与经第二出口进入冷却液通道的另一部分冷却液会合,沿冷却液通道流入推力室小端,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力室冷却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稳定,便于控制,安全可靠。

Cooling structure of liquid rocket engine thrust chamber, thrust chamber and liquid r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推力室及液体火箭
本技术涉及液体火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推力室及液体火箭。
技术介绍
随着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涉及火箭的各项技术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目前,作为目前将卫星发射至太空的唯一运载工具,持续降低火箭制造与发射成本是各大商业航天公司追逐的目标。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主要作用是组织燃烧并产生推力,由于燃气温度很高(3000℃以上),燃烧室需要可靠冷却保证结构不被燃气破坏。目前主流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都是利用推力室身部外壳上夹层结构的再生冷却方式。即将冷却剂通过入口,一部分通过分流管路进入夹层结构后向推力室大端流动,之后进入集合器,经集合器的冷却剂通过外管流回至推力室小端,另一部分冷却剂通过夹层结构流入推力室小端,并在推力室小端实现两路冷却剂的会合,进而完成对推力室的冷却。采用这种冷却方式,冷却剂的分流比例在加工完成后无法改变,因此,对产品的一致性要求很高。若通过液流试验后发现分流比例不理想,产品无法返修,存在较大的报废风险。因此,怎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冷却剂进口通道,外管路,第一集合器,第二集合器和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剂进口通道分为位于上游的第一出口和位于下游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外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集合器,所述第一集合器设置在推力室大端且靠近端部的外侧,并与所述冷却液通道在推力室大端的入口处相连,所述第二集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冷却液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冷却液通道在推力室大端和推力室喉部之间的部分;冷却液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出口、所述外管路、所述第一集合器进入所述冷却液通道,与经所述第二出口进入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部分冷却液会合,沿所述冷却液通道流入推力室小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冷却剂进口通道,外管路,第一集合器,第二集合器和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剂进口通道分为位于上游的第一出口和位于下游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外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集合器,所述第一集合器设置在推力室大端且靠近端部的外侧,并与所述冷却液通道在推力室大端的入口处相连,所述第二集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冷却液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冷却液通道在推力室大端和推力室喉部之间的部分;冷却液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出口、所述外管路、所述第一集合器进入所述冷却液通道,与经所述第二出口进入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部分冷却液会合,沿所述冷却液通道流入推力室小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进口通道上设有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节流孔板,所述节流孔板用于调节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二集合器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宇宣智超杨瑞康韩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