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井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该轴向压缩组件设置在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的两侧;所述轴向压缩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所述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均套设在井下作业工具的空心钢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安全地实现井下的射孔段密封和流体注入,能够在流体(液体炸药或其他化学流体)高压注入地层的同时,使得该流体尽可能少的存留在井筒之内,通过控制流体存留在井筒之内的数量,降低流体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对井筒造成的损害,实现既达到将流体能够安全的高压注入到目标地层,又尽可能减少由于过多的流体留在井筒内,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对井筒造成的损害程度。
An axial compression component used for sealing perforation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本申请是申请号201821890944.0、申请日2018年11月16日、技术名称为一种用于油气储层的流体注入和引爆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技术属于油气田完井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气储层改造和修井施工作业中,比如将液体炸药注入地层,目前的技术是通过座封桥塞将井筒分段座封后,将液体炸药压入地层,但是桥塞之间的井筒内全部充满液体炸药,那么起爆后,井筒存留的大量液体炸药会对井筒造成严重毁伤,使利用液体炸药在储层内爆炸压裂难以安全的实现。因此,在油气储层改造和修井施工作业中,均需要一种简单可靠的施工装置,能够实现在流体(液体炸药或其他化学流体)高压注入地层的同时,使得该流体尽可能少的存留在井筒之内,通过控制流体存留在井筒之内的数量,降低流体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对井筒造成的损害,实现既达到将流体能够安全的高压注入到目标地层,又尽可能减少由于过多的流体留在井筒内,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对井筒造成的损害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油气井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该轴向压缩组件设置在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的两侧;所述轴向压缩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所述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均套设在井下作业工具的空心钢柱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弹性密封圈、支撑套筒、第二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支撑套筒、第二弹性密封圈从左到右依次套设在空心钢柱外。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活塞的左侧设置中间接头,所述第二环形活塞的右侧设置引向头。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活塞与中间接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压力液流入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环形活塞与引向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压力液流入的第二间隙。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套筒和空心钢柱上匹配设置有液体炸药注入孔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快速安全地实现井下的射孔段密封和流体注入,能够在流体(液体炸药或其他化学流体)高压注入地层的同时,使得该流体尽可能少的存留在井筒之内,通过控制流体存留在井筒之内的数量,降低流体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对井筒造成的损害,实现既达到将流体能够安全的高压注入到目标地层,又尽可能减少由于过多的流体留在井筒内,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对井筒造成的损害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对射孔段两端的耐高压密封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环形活塞、2-第二环形活塞、11-第一间隙、21-第二间隙、3-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31-第一弹性密封圈、32-支撑套筒、321-第二液体炸药注入孔道、33-第二弹性密封圈、4-空心钢柱、5-中间接头、6-引向头、7-井筒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左”、“右”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如图1所示,所述轴向压缩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活塞1、第二环形活塞2,所述第一环形活塞1、第二环形活塞2均套设在空心钢柱4上并且分别设置在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3的两侧,通过第一环形活塞1、第二环形活塞2对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3的轴向挤压使得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3实现对射孔段的密封。当然,根据井下作业工具的不同,所述空心钢柱4也可以是筒体等部件。一部分流体推动第一环形活塞1向右移动,另一部分流体推动第二环形活塞2向左移动,所述第一环形活塞1和第二环形活塞2分别对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3的两个方向施加压力使其实现对射孔段的密封。所述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3包括第一弹性密封圈31、支撑套筒32、第二弹性密封圈33;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31、支撑套筒32、第二弹性密封圈33从左到右依次套设在空心钢柱1外。所述第一环形活塞1对第一弹性密封圈61施加向右的压力,第二环形活塞2对第二弹性密封圈63施加向左的压力,由于支撑套筒62位于第一弹性密封圈61和第二弹性密封圈63中间,所以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61和第二弹性密封圈63受到压力后产生轴向压缩和径向膨胀,最终,实现对射孔段的密封。所述支撑套筒32和空心钢柱4上匹配设置有液体炸药注入孔道,在射孔段密封后,所述空心钢柱4内的液体炸药通过液体炸药注入孔道和射孔孔眼注入到油气储层。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环形活塞1的左侧设置中间接头5,所述第二环形活塞2的右侧设置引向头6;所述第一环形活塞1与中间接头5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环形活塞1的压力液流入的第一间隙11,所述第二环形活塞2与引向头6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环形活塞2的压力液流入的第二间隙21。一部分压力液通过第一间隙11流入并且推动第一环形活塞1向右移动,另一部分压力液通过第二间隙21流入并且推动第二环形活塞2向左移动,所述第一环形活塞1和第二环形活塞2分别对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3的两个方向施加压力使其实现对射孔段的密封。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技术配合井下作业工具放置在井筒套管7内,所述井筒套管7在射孔段有若干个射孔孔眼,本技术就是将若干个射孔孔眼封闭在一个密封耐压区间内。一部分压力液通过第一间隙11流入并且推动第一环形活塞1向右移动,将压力传递给第一弹性密封圈31,同时另一部分压力液还通过第二间隙21流入,并且推动第二环形活塞2向左移动,将压力传递给第二弹性密封圈33;由于支撑套筒32位于第一弹性密封圈31和第二弹性密封圈33中间,在驱动压力F的持续作用下,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31和第二弹性密封圈33的轴向宽度变小,从而,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31和第二弹性密封圈33向径向膨胀,直到紧密挤压到井筒套管7内壁,实现对射孔段两端的耐高压密封,如图3所示;而且当第一弹性密封圈31和第二弹性密封圈33的轴向压缩变形达到设计要求的变形量时,也即保证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封耐压水平,也就是射孔段密封的完成,这样,可以进入液体炸药注入等后续工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轴向压缩组件设置在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的两侧;所述轴向压缩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所述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均套设在井下作业工具的空心钢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轴向压缩组件设置在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的两侧;所述轴向压缩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所述第一环形活塞、第二环形活塞均套设在井下作业工具的空心钢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孔段弹性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弹性密封圈、支撑套筒、第二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支撑套筒、第二弹性密封圈从左到右依次套设在空心钢柱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波,
申请(专利权)人:屈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