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慕战鸽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2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渗水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包括墙基体和固定架,所述墙基体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的上表壁固定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板层,所述第一防水板层的上表壁固定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的上表壁固定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上表壁固定有加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防水涂料层和第一防水板层的配合,可有效阻止水渗入房屋,避免了水对建筑物结构的侵蚀,通过无纺布层有效提高了防潮能力,通过隔音层降低了雨水滴落时的声音,避免了噪音对屋内造成影响,此外,通过增设支撑层和加强层,有效提高了该防渗水结构的强度,延长了使用年限。

An anti seepage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防渗水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
技术介绍
屋顶的防水工程一向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楼板层或水泥层容易产生裂缝,致使外来水自这些裂缝渗入,并顺着缝隙流入室内,导致室内发生漏水现象,固加设防渗水结构是保证建筑物的结构不受水的侵袭、内部空间不受水的危害的一个重要建筑步骤,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防渗水结构的防水性能不佳,且使用年限不长,会给房屋带来极大的损坏,此外,传统的防渗水结构一般只增设防水结构,未考虑疏水的问题,只是简单地阻止水从某个位置渗入房屋,但阻挡的水容易乱流,而从别的位置渗入房屋,对房屋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防渗水结构的防水性能不佳,且使用年限不长的问题,此外,未考虑疏水的问题,阻挡的水容易乱流,而从别的位置渗入房屋,对房屋造成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包括墙基体和固定架,所述墙基体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的上表壁固定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板层,所述第一防水板层的上表壁固定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的上表壁固定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上表壁固定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两侧壁对称连接有L型导水板,所述L型导水板的上表壁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部一端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底端通过固定架连接有导水管。优选的,所述加强层包括承重层、第二防水涂料层、第二防水板层、4A分子筛层和防滑层,所述承重层、第二防水涂料层、第二防水板层、4A分子筛层和防滑层从下至上依次紧密粘接。优选的,所述防滑层的上表壁均匀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为条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墙基体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内凹形成凹口,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无纺布层、第一防水板层和隔音层的下表壁中间位置处均下凸形成凸头。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上表壁呈拱桥状,两端低中间高,所述漏水孔的上端部固定有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防水涂料层和第一防水板层的配合,可有效阻止水渗入房屋,避免了水对建筑物结构的侵蚀,通过无纺布层有效提高了防潮能力,通过隔音层降低了雨水滴落时的声音,避免了噪音对屋内造成影响,此外,通过增设支撑层和加强层,有效提高了该防渗水结构的强度,延长了其使用年限。(2)本技术通过L型导水板、集水槽、漏水孔和导水管的配合,从加强层顶部流下的雨水进入L型导水板上开设的集水槽内,而后通过漏水孔经由导水管引导排出,避免了雨水乱流而从别的位置渗入房屋的缺陷,防疏结合,有效提高了防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基体、2-固定架、3-导水管、4-L型导水板、5-集水槽、6-加强层、7-支撑层、8-隔音层、9-第一防水板层、10-第一防水涂料层、11-无纺布层、12-漏水孔、13-导水槽、14-承重层、15-第二防水涂料层、16-第二防水板层、17-4A分子筛层、18-防滑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包括墙基体1和固定架2,墙基体1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涂料层10,第一防水涂料层10的上表壁固定有无纺布层11,无纺布层11可以有效提高防潮能力,无纺布层11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板层9,通过第一防水涂料层10和第一防水板层9的配合,可有效阻止水渗入房屋,避免了水对建筑物结构的侵蚀,第一防水板层9的上表壁固定有隔音层8,隔音层8降低了雨水滴落时的声音,避免了噪音对屋内造成影响,隔音层8的上表壁固定有支撑层7,所述支撑层7的上表壁固定有加强层6,通过支撑层7和加强层6的配合,有效提高了该防渗水结构的强度,延长了其使用年限,加强层6的两侧壁对称连接有L型导水板4,L型导水板4的上表壁开设有集水槽5,集水槽5的内部一端开设有漏水孔12,漏水孔12的底端通过固定架2连接有导水管3,从加强层6顶部流下的雨水进入集水槽5内,再通过漏水孔12经由导水管3引导排出,从而将阻挡的雨水有序排出,避免了雨水乱流而从别的位置渗入房屋的缺陷,防疏结合,有效提高了防渗效果。进一步地,加强层6包括承重层14、第二防水涂料层15、第二防水板层16、4A分子筛层17和防滑层18,承重层14、第二防水涂料层15、第二防水板层16、4A分子筛层17和防滑层18从下至上依次紧密粘接,承重层14起支撑作用,第二防水涂料层15和第二防水板层16起到防水渗入的作用,4A分子筛层17对水的选择吸附性能高于任何其他分子,有效阻止了水的渗入,防滑层18使工作人员位于屋顶顶部工作时更加安全。进一步地,防滑层18的上表壁均匀开设有导水槽13,导水槽13为条形结构,条形结构的导水槽13起到导流的作用,使雨水顺着导水槽13流进集水槽5内,进一步避免了雨水乱流。进一步地,墙基体1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内凹形成凹口,第一防水涂料层10、无纺布层11、第一防水板层9和隔音层8的下表壁中间位置处均下凸形成凸头,凹口和凸头的设计,便于在逐层安装第一防水涂料层10、无纺布层11、第一防水板层9和隔音层8时更加牢固。进一步地,加强层6的上表壁呈拱桥状,两端低中间高,漏水孔12的上端部固定有过滤网,两端低中间高的拱桥状加强层6便于落下的雨水依靠自身重力从两边流淌进入集水槽5,漏水孔12处过滤网的增设可以避免屋顶顶部的树叶树枝进入导水管3,而造成堵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降水时,雨水首先接触加强层6,通过防滑层18上表壁开设有的导水槽13流进L型导水板4上表壁开设的集水槽5内,而后再从漏水孔12经由导水管3引导排出,将阻挡的雨水有序排出,避免了雨水乱流而渗入房屋,此外,加强层6内的第二防水涂料层15和第二防水板层16起到第一次的防渗水入的作用,通过第一防水涂料层10和第一防水板层9的配合,进行二次防渗水,有效避免了水对建筑物结构的侵蚀,另外,加强层6内部的4A分子筛层17对水的选择吸附性强,可有效阻止了水的渗入,隔音层8降低了雨水滴落时的声音,防止噪音对屋内的生活。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基体(1)和固定架(2),所述墙基体(1)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涂料层(10),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10)的上表壁固定有无纺布层(11),所述无纺布层(11)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板层(9),所述第一防水板层(9)的上表壁固定有隔音层(8),所述隔音层(8)的上表壁固定有支撑层(7),所述支撑层(7)的上表壁固定有加强层(6),所述加强层(6)的两侧壁对称连接有L型导水板(4),所述L型导水板(4)的上表壁开设有集水槽(5),所述集水槽(5)的内部一端开设有漏水孔(12),所述漏水孔(12)的底端通过固定架(2)连接有导水管(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基体(1)和固定架(2),所述墙基体(1)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涂料层(10),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10)的上表壁固定有无纺布层(11),所述无纺布层(11)的上表壁固定有第一防水板层(9),所述第一防水板层(9)的上表壁固定有隔音层(8),所述隔音层(8)的上表壁固定有支撑层(7),所述支撑层(7)的上表壁固定有加强层(6),所述加强层(6)的两侧壁对称连接有L型导水板(4),所述L型导水板(4)的上表壁开设有集水槽(5),所述集水槽(5)的内部一端开设有漏水孔(12),所述漏水孔(12)的底端通过固定架(2)连接有导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6)包括承重层(14)、第二防水涂料层(15)、第二防水板层(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战鸽赵新军付伟云袁冬至谢军魁贾素娜张宏立
申请(专利权)人:慕战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