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盼龙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82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可有效减少雨水管堵塞,使雨水排放更为顺畅;包括屋顶、墙体、集水檐口和多组雨水管,集水檐口上设置有多组雨水口,还包括多组网笼、多组支撑板、多组电动机、多组转轴、左刮板和右刮板,多组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多组转轴的左端均设置有两组左连接杆,多组转轴的右端均设置有两组右连接杆,多组转轴的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

A waterproof device for roof cornic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是一种用于建筑檐口处加速雨水排放的装置,其在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屋顶、墙体、集水檐口和多组雨水管,所述墙体的顶端与屋顶的底端右部连接,所述集水檐口的左端与墙体的右端连接,所述集水檐口上设置有多组雨水口,所述多组雨水管的输入端分别自集水檐口的底端穿入至多组雨水口内;现有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使用时,雨水经过屋顶流入至集水檐口内,聚集的雨水分别进入至多组雨水口内,通过多组雨水管排出即可;现有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使用中发现,屋顶檐口处易聚集落叶、泥土或砂石,当雨季来临时,落叶、泥土和砂石等被雨水冲入至雨水口处,使雨水口处堵塞,从而排水不畅,使屋顶檐口处出现积水,从而使屋顶檐口出现渗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雨水口堵塞,使雨水排放更为顺畅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屋顶、墙体、集水檐口和多组雨水管,所述墙体的顶端与屋顶的底端右部连接,所述集水檐口的左端与墙体的右端连接,所述集水檐口上设置有多组雨水口,所述多组雨水管的输入端分别自集水檐口的底端穿入至多组雨水口内;还包括多组网笼、多组支撑板、多组电动机、多组转轴、左刮板和右刮板,所述多组网笼的底端均与集水檐口的顶端连接,所述多组网笼分别位于多组雨水口的正上方,所述多组网笼的顶端分别与多组支撑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多组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多组电动机的输出端均与多组转轴的顶端连接,所述多组转轴的底端分别自多组支撑板的顶端穿过滚珠轴承内部自多组支撑板的底端穿出,所述多组转轴的左端均设置有两组左连接杆,所述多组转轴的右端均设置有两组右连接杆,所述两组左连接杆的左端均与左刮板的右端连接,所述两组右连接杆的右端均与右刮板的左端连接,所述多组转轴的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还包括集水箱、连通横管、连通竖管、集水喇叭口、加压泵、冲洗管、连通管,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工作腔,所述集水箱的左端与墙体的右端连接,所述多组雨水管的输出端均与连通横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连通横管的输出端伸入至集水喇叭口的输入端,所述集水喇叭口的输出端与连通竖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连通竖管的输出端自集水箱的顶端穿过集水箱的顶壁并伸入至集水箱内,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底座,所述加压泵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连接,所述加压泵的输出端与冲洗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冲洗管的输出端自集水檐口的底端后部穿过集水檐口底壁自集水檐口的顶端穿出,所述集水檐口的底端前部设置有集污槽,所述连通管的输入端自集污槽的底端穿过集污槽的底壁并伸入至集污槽内,所述连通管的输出端与连通横管的输入端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所述集污槽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连通竖管的输出端位于第二滤网底部。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还包括所述连通竖管上设置有多组固定卡,所述固定卡的左端与墙体的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所述集水箱的右端顶部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作腔内部相通。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所述集水箱的右端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所述冲洗管上设置有止回阀和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右输出端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动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两组左连接杆和两组右连接杆转动,使左刮板和右刮板转动,网笼可将落叶、泥土和砂石等阻拦在网笼外,通过左刮板和右刮板将落叶、泥土和砂石等进行刮下,使其进入至雨水口内,通过搅拌叶将进入雨水口的污物打散,使其顺利流入至雨水管中,从而有效减少了雨水口堵塞情况发生,使雨水排出更为顺畅,从而使集水檐口内水减少聚积,减少了集水檐口出现渗水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网笼与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屋顶;2、墙体;3、集水檐口;4、雨水管;5、雨水口;6、网笼;7、支撑板;8、电动机;9、转轴;10、左刮板;11、右刮板;12、滚珠轴承;13、左连接杆;14、右连接杆;15、搅拌叶;16、集水箱;17、连通横管;18、连通竖管;19、集水喇叭口;20、加压泵;21、冲洗管;22、连通管;23、集污槽;24、第一滤网;25、第二滤网;26、固定卡;27、溢流管;28、排污管;29、排污阀;30、出水管;31、出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屋顶1、墙体2、集水檐口3和多组雨水管4,墙体2的顶端与屋顶1的底端右部连接,集水檐口3的左端与墙体2的右端连接,集水檐口3上设置有多组雨水口5,多组雨水管4的输入端分别自集水檐口3的底端穿入至多组雨水口5内;还包括多组网笼6、多组支撑板7、多组电动机8、多组转轴9、左刮板10和右刮板11,多组网笼6的底端均与集水檐口3的顶端连接,多组网笼6分别位于多组雨水口5的正上方,多组网笼6的顶端分别与多组支撑板7的底端连接,多组支撑板7上均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12,多组电动机8的输出端均与多组转轴9的顶端连接,多组转轴9的底端分别自多组支撑板7的顶端穿过滚珠轴承12内部自多组支撑板7的底端穿出,多组转轴9的左端均设置有两组左连接杆13,多组转轴9的右端均设置有两组右连接杆14,两组左连接杆13的左端均与左刮板10的右端连接,两组右连接杆14的右端均与右刮板11的左端连接,多组转轴9的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15;通过电动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两组左连接杆和两组右连接杆转动,使左刮板和右刮板转动,网笼可将落叶、泥土和砂石等阻拦在网笼外,通过左刮板和右刮板将落叶、泥土和砂石等进行刮下,使其进入至雨水口内,通过搅拌叶将进入雨水口的污物打散,使其顺利流入至雨水管中,从而有效减少了雨水口堵塞情况发生,使雨水排出更为顺畅,从而使集水檐口内水减少聚积,减少了集水檐口出现渗水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还包括集水箱16、连通横管17、连通竖管18、集水喇叭口19、加压泵20、冲洗管21、连通管22,集水箱16内设置有工作腔,集水箱16的左端与墙体2的右端连接,多组雨水管4的输出端均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屋顶(1)、墙体(2)、集水檐口(3)和多组雨水管(4),所述墙体(2)的顶端与屋顶(1)的底端右部连接,所述集水檐口(3)的左端与墙体(2)的右端连接,所述集水檐口(3)上设置有多组雨水口(5),所述多组雨水管(4)的输入端分别自集水檐口(3)的底端穿入至多组雨水口(5)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网笼(6)、多组支撑板(7)、多组电动机(8)、多组转轴(9)、左刮板(10)和右刮板(11),所述多组网笼(6)的底端均与集水檐口(3)的顶端连接,所述多组网笼(6)分别位于多组雨水口(5)的正上方,所述多组网笼(6)的顶端分别与多组支撑板(7)的底端连接,所述多组支撑板(7)上均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12),所述多组电动机(8)的输出端均与多组转轴(9)的顶端连接,所述多组转轴(9)的底端分别自多组支撑板(7)的顶端穿过滚珠轴承(12)内部自多组支撑板(7)的底端穿出,所述多组转轴(9)的左端均设置有两组左连接杆(13),所述多组转轴(9)的右端均设置有两组右连接杆(14),所述两组左连接杆(13)的左端均与左刮板(10)的右端连接,所述两组右连接杆(14)的右端均与右刮板(11)的左端连接,所述多组转轴(9)的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屋顶(1)、墙体(2)、集水檐口(3)和多组雨水管(4),所述墙体(2)的顶端与屋顶(1)的底端右部连接,所述集水檐口(3)的左端与墙体(2)的右端连接,所述集水檐口(3)上设置有多组雨水口(5),所述多组雨水管(4)的输入端分别自集水檐口(3)的底端穿入至多组雨水口(5)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网笼(6)、多组支撑板(7)、多组电动机(8)、多组转轴(9)、左刮板(10)和右刮板(11),所述多组网笼(6)的底端均与集水檐口(3)的顶端连接,所述多组网笼(6)分别位于多组雨水口(5)的正上方,所述多组网笼(6)的顶端分别与多组支撑板(7)的底端连接,所述多组支撑板(7)上均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12),所述多组电动机(8)的输出端均与多组转轴(9)的顶端连接,所述多组转轴(9)的底端分别自多组支撑板(7)的顶端穿过滚珠轴承(12)内部自多组支撑板(7)的底端穿出,所述多组转轴(9)的左端均设置有两组左连接杆(13),所述多组转轴(9)的右端均设置有两组右连接杆(14),所述两组左连接杆(13)的左端均与左刮板(10)的右端连接,所述两组右连接杆(14)的右端均与右刮板(11)的左端连接,所述多组转轴(9)的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箱(16)、连通横管(17)、连通竖管(18)、集水喇叭口(19)、加压泵(20)、冲洗管(21)、连通管(22),所述集水箱(16)内设置有工作腔,所述集水箱(16)的左端与墙体(2)的右端连接,所述多组雨水管(4)的输出端均与连通横管(1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连通横管(17)的输出端伸入至集水喇叭口(19)的输入端,所述集水喇叭口(19)的输出端与连通竖管(18)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连通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盼龙刘海波阎焱李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贾盼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