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0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包括对扣的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模壳、下模壳都设置有内凸外凹的支撑柱,当所述上模壳、下模壳扣接在一起时,两者的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相互抵住,每组相互抵住的两所述支撑柱中,其中一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卡柱,另一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凹槽。通过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凹槽,从而将相互抵住的两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相互扣接组合为所述的空心楼盖内膜后,当工人踩在所述的空心楼盖内膜的表面时,相互抵住的两所述支撑柱不会发生错位移动而将所述支撑柱损坏,从而使得施工操作过程所述的空心楼盖内膜的损伤降低,提高施工效率。

An inner membrane of hollow floor which can prevent the support column from twi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
本技术涉及建筑中的空心楼盖内膜
,特别是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空心楼盖内膜100,包括对扣的上模壳101和下模壳102,上、下模壳都设置有内凸外凹的支撑柱103,当上、下模壳扣接在一起时,两者的支撑柱一一对应相互抵住形成支撑,提高支撑强度。这种结构设计相比于混凝土空心楼盖来说,方便制造,可以采用模具进行批量生产,生成效率高,同时采用塑料制造,重量轻,也方便运输。但是,由于上、下模壳对扣连接后,每组相互抵靠的上下两支撑柱仅仅只是相互抵住,是活动的,可以错位滑动或扭动,这样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当现场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在行走过程中,经常会在空心楼盖内膜上面踩踏,从而使得支撑柱受到扭曲力,这样会导致对抵在一起的支撑柱因受力而发生错位移动,容易将支撑柱扭断、扭破裂或者扭曲变形而无法对抵在一起,从而导致空心楼盖内膜损坏,这样还导致需要将破损的重新更换安装,这样使得施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包括对扣的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下模壳都设置有内凸外凹的支撑柱,当所述上、下模壳扣接在一起时,两者的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相互抵住,其特征在于:每组相互抵住的两所述支撑柱中,其中一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卡柱,另一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包括对扣的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下模壳都设置有内凸外凹的支撑柱,当所述上、下模壳扣接在一起时,两者的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相互抵住,其特征在于:每组相互抵住的两所述支撑柱中,其中一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卡柱,另一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的形状为内凸外凹,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内凹外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为同一模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支撑柱扭坏的空心楼盖内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模壳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偶数,则两两对称布置,所述上模壳上以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为一对,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的是一所述卡柱,另一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的是一所述凹槽;
当所述上模壳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奇数时,则其中一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上模壳的中心位置,其余所述支撑柱两两为一对以所述上模壳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此时,其中中心位置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设置有一所述卡柱和一所述凹槽,且以所述上模壳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其余每对对称设置的两所述支撑柱,其中一所述支撑柱设置的是一所述卡柱,另一个所述支撑柱则设置的是一所述凹槽;中心位置的所述卡柱和凹槽的大小分别与每对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九易明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