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8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包括第一预埋体、第二预埋体和墙体,其中,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均为U型结构,第二预埋体的开口端倒扣在第一预埋体的开口槽内,第二预埋体的顶板与墙体的基础端连接;其中,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连接处的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铰接连接处和滑动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电堆,所述压电堆连接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器调节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压电堆的所通电压,从而调节核心区域转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达到整体结构对地震响应自适应目的,以实现中小地震作用下实时变摩擦抗剪;罕遇地震作用下,大量消耗地震能量。

A kind of assembled recycled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剪力墙结构消能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
技术介绍
为满足现代社会建筑形式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建筑高度和跨度的不断增加,因此需要结构及相关设计理论的协同发展。装配式结构具有建造速度快、构件质量有保证、节省劳动力等优势。在新西兰、加拿大、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商场、停车场、中低层住宅、酒店等,具体所采用的结构类型有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预应力结构等。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情况,装配式结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已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行业标准等,来推广装配式结构在我国的应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通过工厂预制墙体,结合水平、竖向的构造连接从而快速形成具备剪力墙功能的一类墙体。目前,针对装配式剪力墙水平连接方法的研究,采用的典型方法为“套筒灌浆、锚浆搭接、挤压套筒”等,但这些连接方法仍很难使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连接处内力传递途径和约束情况与现浇式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传递途径和约束情况完全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包括第一预埋体、第二预埋体和墙体,其中,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均为U型结构,第二预埋体的开口端倒扣在第一预埋体的开口槽内,第二预埋体的顶板与墙体的基础端连接;其中,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连接处的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铰接连接处和滑动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电堆,所述压电堆连接有控制器。优选地,第一预埋体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一个贯通的螺栓孔,两个螺栓孔同轴布置;第一预埋体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贯通的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以螺栓孔的中心为圆心,两个弧形轨道位置相对应;第二预埋体的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螺栓通孔,两个螺栓通孔分别为第一螺栓通孔和第二螺栓通孔,其中,两个第一螺栓通孔同轴布置;两个第二螺栓通孔同轴布置;第一螺栓通孔与第一预埋体上的螺栓孔同轴布置,第二螺栓通孔与第一预埋体上的弧形轨道位置相对应。优选地,置于同一侧的第一螺栓通孔和螺栓孔之间通过第一高强螺栓连接,第一高强螺栓置于第一预埋体外侧壁的一端上套装有两个第一垫片,两个第一垫片之间套装有第一压电堆;第一高强螺栓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高强螺母压紧;该结构实现了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之间的铰接连接。优选地,第二螺栓通孔和弧形轨道之间通过第二高强螺栓连接,第二高强螺栓贯穿两个弧形轨道和两个螺栓通孔,其两端分别转卡在两个弧形轨道中;第二高强螺栓的两端均套装有第二高强螺帽;第二高强螺栓上还套装有两个第二垫片,两个第二垫片之间套装有第二压电堆,其中,第二垫片和第二压电堆置于第二预埋体的开口槽内;该结构实现了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之间的滑动连接。优选地,第二预埋体开口端靠近弧形轨道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倒角。优选地,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均为槽钢。优选地,铰接连接处和滑动连接处设置的压电堆的通电电压相等。优选地,控制器为基于51单片机的可变输出电压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第一预埋体与第二预埋体通过预设电压与压电堆,在两个预埋体之间有转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第一预埋体与第二预埋体有初始平衡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当地震发生时,墙体在外力驱使下,带动现浇为一体的第一预埋体运动,第二高强螺栓开始沿预设轨道滑动,墙体绕第二高强螺栓发生相对转动,控制器接收到两个预埋体的速度和位移的相对改变,输出反馈电压作用于压电堆,压电堆压力变化,改变两个预埋体的转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通过第一预埋体和第二预埋体间的变摩擦运动耗能,消耗地震带给墙体结构的能量;本技术中通过控制器调节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压电堆的所通电压,从而调节核心区域转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达到整体结构对地震响应自适应目的,以实现中小地震作用下实时变摩擦抗剪;罕遇地震作用下,大量消耗地震能量。进一步的,铰接连接处和滑动连接处设置的压电堆的通电电压相等,使两个预埋体之间的摩擦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处处相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第二预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预埋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预埋体2、第二预埋体3、墙体4、第一高强螺栓5、第一高强螺母6、第一垫片7、第一压电堆8、第二高强螺母9、第二垫片10、第二压电堆11、第二高强螺栓101、螺栓孔102、弧形轨道201、第一螺栓通孔202、第二螺栓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包括第一预埋体1、第二预埋体2和墙体3,其中,第一预埋体1和第二预埋体的结构相同,均为U型结构,第二预埋体2的开口端置于第一预埋体1的开口槽内,第二预埋体2的顶板与墙体3的基础端连接。第一预埋体1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一个贯通的螺栓孔101,两个螺栓孔101同轴布置。第一预埋体1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贯通的弧形轨道102,所述弧形轨道102以螺栓孔101的中心为圆心,两个弧形轨道102位置相对应。第二预埋体2的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螺栓通孔,两个螺栓通孔分别为第一螺栓通孔201和第二螺栓通孔202,其中,两个第一螺栓通孔201同轴布置;两个第二螺栓通孔202同轴布置。同时,第一螺栓通孔201与第一预埋体1上的螺栓孔101同轴布置,第二螺栓通孔202与第一预埋体1上的弧形轨道102位置相对应。置于同一侧的第一螺栓通孔201和螺栓孔101之间通过第一高强螺栓4连接,第一高强螺栓4置于第一预埋体1外侧壁的一端上套装有两个第一垫片6,两个第一垫片6之间套装有第一压电堆7,同时,第一高强螺栓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高强螺母5压紧。该结构实现了第一预埋体1和第二预埋体2之间的铰接连接,并为变摩擦力提供变摩擦铰支座。第二螺栓通孔201和弧形轨道102之间通过第二高强螺栓11连接,第二高强螺栓11贯穿两个弧形轨道102和两个螺栓通孔201,其两端分别转卡在两个弧形轨道102中;第二高强螺栓11的两端均套装有第二高强螺母8;第二高强螺栓11上还套装有两个第二垫片9,两个第二垫片9之间套装有第二压电堆10,其中,第二垫片9和第二压电堆10置于第二预埋体2的开口槽内。该结构实现了第一预埋体1和第二预埋体2之间的滑动连接,并为变摩擦力提供变摩擦滑动支座。第二预埋体2开口端靠近弧形轨道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倒角;便于第二预埋体2的回转。第一高强螺栓预设有初始转动紧固力;第二高强螺栓预设有初始滑动紧固力。所述墙体3为配筋或无配筋的再生混凝土墙体,再生混凝土骨料为建筑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埋体(1)、第二预埋体(2)和墙体(3),其中,第一预埋体(1)和第二预埋体(2)均为U型结构,第二预埋体(2)的开口端倒扣在第一预埋体(1)的开口槽内,第二预埋体(2)的顶板与墙体(3)的基础端连接;/n其中,第一预埋体(1)和第二预埋体(2)连接处的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n铰接连接处和滑动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电堆,所述压电堆连接有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埋体(1)、第二预埋体(2)和墙体(3),其中,第一预埋体(1)和第二预埋体(2)均为U型结构,第二预埋体(2)的开口端倒扣在第一预埋体(1)的开口槽内,第二预埋体(2)的顶板与墙体(3)的基础端连接;
其中,第一预埋体(1)和第二预埋体(2)连接处的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
铰接连接处和滑动连接处均设置有压电堆,所述压电堆连接有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埋体(1)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一个贯通的螺栓孔(101),两个螺栓孔(101)同轴布置;
第一预埋体(1)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贯通的弧形轨道(102),所述弧形轨道(102)以螺栓孔(101)的中心为圆心,两个弧形轨道(102)位置相对应;
第二预埋体(2)的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螺栓通孔,两个螺栓通孔分别为第一螺栓通孔(201)和第二螺栓通孔(202),其中,两个第一螺栓通孔(201)同轴布置;两个第二螺栓通孔(202)同轴布置;
第一螺栓通孔(201)与第一预埋体(1)上的螺栓孔(101)同轴布置,第二螺栓通孔(202)与第一预埋体(1)上的弧形轨道(102)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置于同一侧的第一螺栓通孔(201)和螺栓孔(101)之间通过第一高强螺栓(4)连接,第一高强螺栓(4)置于第一预埋体(1)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禹江熊二刚赵言军徐涵孙克清王婧谭赐余滨杉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