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及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主要通过加工厂预制结构构件,现场拼接,并通过各种施工方式保证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而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在节点附近的区域由于其混凝土部分多数为后浇混凝土,在浇筑结束后后浇混凝土收缩,加上混凝土受较大的弯矩作用,在实际建成后容易出现开裂问题。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开裂问题将大大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提升该处的抗裂性能对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所述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有利于防止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在节点附近的负弯矩区开裂,且施工方便。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钢筋,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由普通混凝土制成;/n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吊装在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上,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钢筋,其中,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与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相交的区域形成为节点区,在所述节点区所述第二钢筋互相搭接,且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二钢筋邻近所述节点区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n后浇段,所述后浇段包括浇筑于所述节点区以及邻近所述节点区的区域的高性能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钢筋,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由普通混凝土制成;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吊装在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上,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钢筋,其中,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与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柱墙相交的区域形成为节点区,在所述节点区所述第二钢筋互相搭接,且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二钢筋邻近所述节点区的位置处的外侧设有隔离件;
后浇段,所述后浇段包括浇筑于所述节点区以及邻近所述节点区的区域的高性能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件,且所述隔离件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普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或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橡胶件或者聚乙烯类塑料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被构造成套管的形状,所述套管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且沿所述套管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套管的开口,所述套管适于通过所述开口扣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子隔离件和第二子隔离件,所述第一子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子隔离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并由带状部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节点区抗裂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缠绕于所述第二钢筋的外侧的橡胶件层或塑料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鑫,樊健生,丁然,赵玉栋,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