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浩专利>正文

榨衣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69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榨衣脱水装置,包括压把、转轴、下压件、连杆和漏水框,压把的端部连接转轴,压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漏水框的顶部两侧,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压把的中部,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下压件上,下压件的两侧分别设于导向块,漏水框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导向块的导向槽,漏水框的底部设有托板,下压件设于托板的上方,托板设有出水孔。该种榨衣脱水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操作简便,无噪音,能够手动操作并快速实现对衣物的榨衣脱水处理,实现对衣物进行一定脱水的目的,且成本较低,无需耗费电能,利于推广。

Press clothes dehydr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榨衣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榨衣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衣物的水洗后,经常需要对衣物进行脱水,来加快晾干。目前实现脱水主要是通过脱水设备或手动脱水。脱水设备如市场上常见的滚筒脱水机,这些脱水设备的成本较高、体积较大、耗费电能,由于用电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这样的脱水设备不容易在学生宿舍等场所被使用。而手动脱水则存在费时费力,脱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上述问题是在榨衣脱水装置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榨衣脱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脱水设备的成本较高、体积较大、耗费电能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榨衣脱水装置,包括压把、转轴、下压件、连杆和漏水框,压把的端部连接转轴,压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漏水框的顶部两侧,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压把的中部,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下压件上,下压件的两侧分别设于导向块,漏水框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导向块的导向槽,漏水框的底部设有托板,下压件设于托板的上方,托板设有出水孔。可选地,下压件的底部和/或托板的顶部分别设有海绵垫。可选地,下压件包括下压框和若干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压框的两侧。可选地,相邻的压杆平行设置或倾斜设置。可选地,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压把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漏水框上,且复位弹簧与连杆分别设于压把的两侧。可选地,漏水框设于蓄水箱上,蓄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两侧分别连接竖板,竖板分别连接支撑板,漏水框的两侧分别设于支撑板上。可选地,竖板与支撑板共同形成L形。可选地,蓄水箱的底部设有止水口,止水口处设有止水盖。可选地,漏水框采用不锈钢或树脂制成的U形漏水框,托板采用不锈钢或树脂制成,蓄水箱不锈钢或树脂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榨衣脱水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操作简便,无噪音,能够手动操作并快速实现对衣物的榨衣脱水处理,实现对衣物进行一定脱水的目的,且成本较低,无需耗费电能,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榨衣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榨衣脱水装置不设置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榨衣脱水装置设置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下压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压把,2-转轴,3-下压件,4-连杆,5-漏水框,6-导向块,7-导向槽,8-托板,9-出水孔,10-海绵垫,11-复位弹簧,12-蓄水箱,13-竖板,14-支撑板,15-止水口,16-止水盖。31-下压框,32-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种榨衣脱水装置,如图1和图2,包括压把1、转轴2、下压件3、连杆4和漏水框5,压把1的端部连接转轴2,压把1通过转轴2活动连接漏水框5的顶部两侧,连杆4的一端活动连接压把1的中部,连杆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下压件3上,下压件3的两侧分别设于导向块6,漏水框5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导向块6的导向槽7,漏水框5的底部设有托板8,下压件3设于托板8的上方,托板8设有出水孔9。该种榨衣脱水装置,通过设置托板8与下压件3,将衣物放置在托板8与下压件3间后,通过下压压把1,压把1绕转轴2转动,下推连杆4,带动下压件3沿着导向槽7下移,随着下压件3与托板8的距离逐渐减小,托板8与下压件3间的衣物被挤压脱水,实现对托板8与下压件3间的衣物的榨衣脱水处理。整个过程,只需简单几步操作即可实现对衣物的快捷脱水。该种榨衣脱水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操作简便,无噪音,能够手动操作并快速实现对衣物的榨衣脱水处理,实现对衣物进行一定脱水的目的,且成本较低,无需耗费电能,利于推广。该种榨衣脱水装置中,下压件3的底部和/或托板8的顶部分别设有海绵垫10。海绵垫10可以通过黏合剂粘接在下压件3的底部和/或托板8的顶部。通过设置柔软的海绵垫10,能够保护衣物上的装饰物、纽扣等硬物不被破坏,实现压干衣物中水的同时保护衣服上面的硬质结构不损坏的目的。该种榨衣脱水装置中,通过人力驱动压把1将下压件3与漏水框5底部接近,使两者之间的衣物被挤压而脱水,通过杠杆原理,优选将压把1尽量设计长一点,如连杆4与压把1的连接点到转轴2的长度为压把1总长度的1/3或1/4,这样使用者可以用很小的力将下压件3与托板8两个平面之间的衣物压干。该种榨衣脱水装置中,如图4,下压件3包括下压框31和若干压杆32,压杆3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压框31的两侧。相邻的压杆32平行设置或倾斜设置。相邻的压杆32间可以形成间隙,便于衣物在下压过程的出水。该种榨衣脱水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一端连接在压把1上,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连接在漏水框5上,且复位弹簧11与连杆4分别设于压把1的两侧。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1,在下压压把1后,通过复位弹簧11的拉力实现压把1的复位,并便于下一次脱水前的衣物放置,避免压把1处于下压位置不便于放置衣物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漏水框5设于蓄水箱12上,蓄水箱12的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两侧分别连接竖板13,竖板13分别连接支撑板14,漏水框5的两侧分别设于支撑板14上。竖板13与支撑板14共同形成L形。进水口的两侧的竖板13之间的距离大于漏水框5的宽度,进水口的两侧的支撑板14之间的距离小于漏水框5的宽度,便于放置漏水框5,由支撑板14对漏水框5进行支撑,漏水框5排水到蓄水箱12顶部的进水口。蓄水箱12的底部设有止水口15,止水口15处设有止水盖16。通过设置止水口15,便于在蓄水箱12内水量较多时进行排水。漏水框5采用不锈钢或树脂制成的U形漏水框5,通过设置U形漏水框5,便于在托板8上放置衣物。托板8采用不锈钢或树脂制成,蓄水箱12不锈钢或树脂制成,采用不锈钢,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耐用性。采用树脂制成,能够使得整体成本低,重量轻。该种榨衣脱水装置,结构简洁,设计合理,经济实惠,可以适用于学生宿舍等场所。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榨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把、转轴、下压件、连杆和漏水框,压把的端部连接转轴,压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漏水框的顶部两侧,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压把的中部,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下压件上,下压件的两侧分别设于导向块,漏水框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导向块的导向槽,漏水框的底部设有托板,下压件设于托板的上方,托板设有出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榨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把、转轴、下压件、连杆和漏水框,压把的端部连接转轴,压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漏水框的顶部两侧,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压把的中部,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下压件上,下压件的两侧分别设于导向块,漏水框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导向块的导向槽,漏水框的底部设有托板,下压件设于托板的上方,托板设有出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件的底部和/或托板的顶部分别设有海绵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件包括下压框和若干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压框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压杆平行设置或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浩卢庆洋刘厅陈天赐刘贤
申请(专利权)人:范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