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盘和保护套,所述限位盘安装在保护套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护套共设置有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现有的聚乙烯管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现有的聚乙烯管道上新增加了限位盘、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杆A、固定杆B和保护套等结构,利用新增加的保护套,将聚乙烯管体的两端部进行套接,防止聚乙烯管体两端磨损腐蚀,对聚乙烯管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限位盘上的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杆A和固定杆B的共同作用,可以对堆积在一起的聚乙烯管体进行约束固定,防止在对聚乙烯管体进行拿放时,发生滑落倒塌现象,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
本技术属于聚乙烯管道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
技术介绍
聚乙烯管道应用范围广,从用于天然气小截面黄管到用于工业和城市管道的厚壁黑管,大直径中空壁管用作混凝土制成的雨水排水管和其它下水道管线的替代物增长迅速,具有优良的耐大多数生活和工业用化学品的特性,某些种类的化学品会产生化学腐蚀,例如腐蚀性氧化剂,芳香烃,具有很好的电性能,特别是绝缘介电强度高,使其很适用于电线电缆。现有的聚乙烯管道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聚乙烯管道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聚乙烯管道在进行堆积存放时,由于管道为圆柱状,在堆积时管道易滑落,不易拿放,并且,管道的管口处暴露在外界,易磨损腐蚀损坏,不利于管道的保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聚乙烯管道在进行堆积存放时,由于管道为圆柱状,在堆积时管道易滑落,不易拿放,并且,管道的管口处暴露在外界,易磨损腐蚀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盘和保护套,所述限位盘安装在保护套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护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护套之间通过聚乙烯管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靠左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A,所述固定杆A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的后侧,所述固定杆A的上侧限位盘上设置有固定孔A,所述限位盘靠右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B,所述固定杆B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的后侧,所述固定杆B的下侧限位盘上设置有固定孔B,所述聚乙烯管体的圆周内部设置有管槽,所述保护套的圆周内部设置有保护槽。优选的,所述固定杆A和固定杆B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优选的,所述限位盘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盘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优选的,所述保护套和限位盘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孔A和固定孔B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固定孔A的直径为八毫米,所述固定孔A的直径大于固定杆B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聚乙烯管体的长度为十二米,所述聚乙烯管体和限位盘相互之间保持垂直状态。与现有聚乙烯管道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现有的聚乙烯管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聚乙烯管道在堆放收集时,能够稳定安全,避免了聚乙烯管道在拿放时滑落,增加安全保障,本技术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现有的聚乙烯管道上新增加了限位盘、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杆A、固定杆B和保护套等结构,利用新增加的保护套,将聚乙烯管体的两端部进行套接,防止聚乙烯管体两端磨损腐蚀,对聚乙烯管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限位盘上的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杆A和固定杆B的共同作用,可以对堆积在一起的聚乙烯管体进行约束固定,防止在对聚乙烯管体进行拿放时,发生滑落倒塌现象,大大提高安全性能;本技术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现有的聚乙烯管道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限位盘、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杆A、固定杆B、保护套和保护槽等结构,其中,限位盘安装在保护套的前端外壁上,在限位盘靠左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A,固定杆A穿过限位盘内部,在固定杆A的上侧限位盘上设置有固定孔A,在限位盘靠右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B,固定杆B穿过限位盘的内部,在固定杆B的下侧限位盘上设置有固定孔B,在保护套的圆周内部设置有保护槽,利用新增加的保护套,利用保护套圆周内部设置的保护槽,将聚乙烯管体的两端部进行套接,防止聚乙烯管体两端磨损腐蚀,对聚乙烯管体两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对大量的聚乙烯管体进行堆积存放时,利用聚乙烯管体上安装的限位盘,通过限位盘上的固定孔B和另外一个限位盘上的固定杆A相连接,通过限位盘上的固定杆B和另外一个限位盘上的固定孔A相连接,使得左右相邻两个聚乙烯管体通过限位盘、固定孔、固定杆A、固定孔B和固定杆B的共同作用固定连接到一起,使得聚乙烯管体的堆放稳定安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聚乙烯管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限位盘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堆放结构示意图;图中:1、聚乙烯管体;2、限位盘;3、固定孔A;4、固定杆A;5、固定孔B;6、固定杆B;7、保护套;8、管槽;9、保护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盘2和保护套7,限位盘2安装在保护套7的前端外壁上,保护套7和限位盘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证保护套7和限位盘2之间的连接关系稳定牢固,通过保护套7对聚乙烯管体1两端部进行保护,限位盘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盘2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两个相互平行的限位盘2的共同作用,使得两个相互平行的限位盘2之间的组成结构稳定牢靠,通过两个限位盘2使得聚乙烯管道在堆放时稳定安全,保护套7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保护套7之间通过聚乙烯管体1固定连接,聚乙烯管体1的长度为十二米,聚乙烯管体1和限位盘2相互之间保持垂直状态,聚乙烯管体1的适宜长度方便生产与使用,聚乙烯管体1和限位盘2之间的垂直关系使得聚乙烯管体1和限位盘2之间的组成结构稳定牢靠,限位盘2靠左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A4。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固定杆A4和固定杆B6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固定杆A4和固定杆B6之间的平行关系,使得固定杆A4和固定杆B6之间的工作稳定安全,互不干扰,固定杆A4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2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2的后侧,固定杆A4的上侧限位盘2上设置有固定孔A3,固定孔A3和固定孔B5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固定孔A3的直径为八毫米,固定孔A3的直径大于固定杆B6的直径,这样可以确保固定杆B6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固定孔A3中,利用固定孔A3和固定孔B5的共同作用,使得两个聚乙烯管体1可以相互约束固定,限位盘2靠右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B6,固定杆B6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2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2的后侧,固定杆B6的下侧限位盘2上设置有固定孔B5,聚乙烯管体1的圆周内部设置有管槽8,保护套7的圆周内部设置有保护槽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盘(2)和保护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2)安装在保护套(7)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护套(7)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护套(7)之间通过聚乙烯管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2)靠左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A(4),所述固定杆A(4)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2)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2)的后侧,所述固定杆A(4)的上侧限位盘(2)上设置有固定孔A(3),所述限位盘(2)靠右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B(6),所述固定杆B(6)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2)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2)的后侧,所述固定杆B(6)的下侧限位盘(2)上设置有固定孔B(5),所述聚乙烯管体(1)的圆周内部设置有管槽(8),所述保护套(7)的圆周内部设置有保护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盘(2)和保护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2)安装在保护套(7)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护套(7)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护套(7)之间通过聚乙烯管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2)靠左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A(4),所述固定杆A(4)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2)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2)的后侧,所述固定杆A(4)的上侧限位盘(2)上设置有固定孔A(3),所述限位盘(2)靠右侧的前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固定杆B(6),所述固定杆B(6)的最后端穿过限位盘(2)的前端外壁并设置在限位盘(2)的后侧,所述固定杆B(6)的下侧限位盘(2)上设置有固定孔B(5),所述聚乙烯管体(1)的圆周内部设置有管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泰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