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及泵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32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降低由凸缘部分的规格差异引起的成本。该泵包含:外壳,其具有吸入管及排出管并收容叶轮;以及凸缘部,其以与外壳分体且能够安装于吸入管或排出管的方式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泵及泵组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及泵组装体。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利用马达等驱动源使与叶轮连结的泵主轴旋转以加压输送液体的泵(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这样的泵构成为,在从吸入管抽吸液体的同时叶轮旋转,从而使液体升压并从排出管排出。在泵的吸入管及排出管的端部一体地形成与输送液体的配管连接的凸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86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凸缘的从供螺栓穿过的孔的中心通过的假想圆的直径(P.C.D)根据各规格(例如JIS、DIN、ANSI等)而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各种规格准备具备P.C.D不同的凸缘的泵外壳。其结果,需要制作仅凸缘部分不同的铸模及确保仅凸缘部分不同的泵外壳的库存。因此产生仅由凸缘部分的规格的差异引起的制造及库存确保所需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降低由凸缘部分的规格差异引起的成本。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提供一种泵。该泵包含:外壳,其具有吸入管及排出管并收容叶轮;以及凸缘部,其以与所述外壳分体且能够安装于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的方式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泵组装体。该泵组装体具有:所述泵;驱动源,其构成为对所述泵的所述叶轮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基座,其支承所述泵及所述驱动源。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泵的泵组装体的侧视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箭头A观察的泵的主视图。图3A是示出外壳的一例的主视图。图3B是示出外壳的排出管的一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C是示出安装于图3A所示的外壳的凸缘部的一例的侧视图。图4A是示出外壳的排出管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B是示出安装于图4A所示的排出管的凸缘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A是示出在外壳的排出管安装有凸缘部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5B是示出外壳的排出管的一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C是示出凸缘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D是示出环状固定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A是示出在外壳的排出管安装有凸缘部的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图6B是示出凸缘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C是示出插入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泵的一例说明横轴泵,但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具有凸缘部的任意的泵。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泵的泵组装体的侧视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箭头A观察的泵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泵组装体10具有马达20(与驱动源的一例相当)、基座30及泵40。泵40及马达20固定在基座30上。马达20具有马达主体21和能够旋转的马达主轴22。如图1及图2所示,泵40具有以收容叶轮46的方式构成的外壳41和与叶轮46连结的泵主轴47。泵主轴47构成为,借助联轴器32与马达主轴22连结,接受马达主轴22的驱动力而能够与叶轮46一起旋转。泵主轴47由轴承部4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本实施方式的泵40为横轴泵,马达20的马达主轴22与泵40的泵主轴47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连结。外壳41具有用于抽吸液体的吸入管43和通过叶轮46将升压了的液体排出的排出管4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吸入管43的开口43a(参照图2)朝向大致水平方向且排出管42的开口42c(参照后述的图3B)朝向大致铅直向上方向的方式设定吸入管43及排出管42的方向。在泵40的吸入管43及排出管42上分别安装有与输送液体的配管连接的凸缘部45、44。外壳41及凸缘部44、45可以由例如不锈钢等形成。如上所述,凸缘的从供螺栓穿过的孔的中心通过的假想圆的直径(P.C.D)针对各种规格而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外壳41分体形成凸缘部44、45。由此能够对应于规格将任意形态的凸缘部44、45安装于排出管42及吸入管43。换言之,准备一种外壳41,通过将任意形态的凸缘部44、45安装于外壳41,从而能够容易地应对凸缘部44、45的形态不同的各种规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凸缘部44、45双方分别安装于排出管42及吸入管43的方式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将凸缘部44、45中的某一方安装于排出管42或吸入管43。换言之,凸缘部44、45中的某一方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排出管42或吸入管43。接下来,说明将凸缘部44、45安装于外壳41的排出管42及吸入管43的具体方式。图3A是示出外壳41的一例的主视图。图3B是示出外壳41的排出管42的一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C是示出安装于图3A所示的外壳41的凸缘部44的一例的侧视图。以下说明向排出管42安装凸缘部44的方式,但在向吸入管43安装凸缘部45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相同的方式。如图3A及图3B所示,外壳41的排出管42在其内表面具有第1螺纹槽42b。如图3C所示,凸缘部44具有大致圆盘状的凸缘主体44a和位于凸缘主体44a的内侧的管状部44b。管状部44b的直径比排出管42的直径稍小,在管状部44b的外周面设有与第1螺纹槽42b对应的第2螺纹槽44c。通过将凸缘部44的第2螺纹槽44c螺合于排出管42的第1螺纹槽42b,从而凸缘部44固定于外壳4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排出管42的外表面设置第1螺纹槽42b。在该情况下,使管状部44b的直径形成得比排出管42的直径稍大,并在管状部44b的内表面设置第2螺纹槽44c。由此同样地能够将凸缘部44螺合于外壳41。在凸缘部44安装于外壳41时,如图2所示,外壳41的排出管42的端面42a由凸缘部44覆盖。换言之,安装于凸缘部44的配管不与外壳41的排出管42接触,而仅与凸缘部44接触。因此,若预先高精度地形成或加工凸缘部44的供配管安装的面,则无需在将凸缘部44安装于外壳41后并将配管向凸缘部44安装前加工凸缘部44的与配管接触的接触面。图4A是示出外壳41的排出管42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B是示出向图4A所示的排出管42安装的凸缘部44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4A所示,外壳41的排出管42在其端面42a具有定位用的多个孔42d。另外,如图4B所示,凸缘部44的凸缘主体44a在与排出管42接触的面上具有多个定位用的凸台44d。凸台44d以能够插入于排出管42的多个孔42d的方式构成。根据图4A及图4B所示的安装方式,能够容易地将凸缘部44相对于排出管42进行定位及固定。在向排出管42安装凸缘部44时,将凸缘部44的凸台44d插入排出管42的多个孔42d中并使凸缘主体44a与排出管42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焊接等使排出管42的端面42a和凸缘主体44a的与端面42a接触的面固定。由此,如图2所示,外壳41的排出管42的端面42a由凸缘部44覆盖。因此,如使用图3A至图3C的例子所说明,无需在将凸缘部44安装于外壳41后并将配管向凸缘部44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含:/n外壳,其具有吸入管及排出管并收容叶轮;以及/n凸缘部,其以与所述外壳分体且能够安装于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的方式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90059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含:
外壳,其具有吸入管及排出管并收容叶轮;以及
凸缘部,其以与所述外壳分体且能够安装于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在其端面具有定位用孔,
所述凸缘部具有向所述定位用孔插入的定位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在其内表面或外表面具有第1螺纹槽,
所述凸缘部具有具备与所述第1螺纹槽对应的第2螺纹槽的管状部,
所述凸缘部以能够与具有所述第1螺纹槽的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螺合的方式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在安装有所述凸缘部时,其端面由所述凸缘部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具有内径比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的外径大的扩径部,并以所述扩径部包围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的外周的方式配置,
所述泵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川文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