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喷非织造布及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32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07
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其包含丙烯系聚合物,所述丙烯系聚合物在凝胶渗透色谱中的排出曲线中,在分子量2万以上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且在分子量小于2万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特性粘度[η]为0.50(dl/g)~0.75(dl/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熔喷非织造布及过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熔喷非织造布以及过滤器。
技术介绍
通过熔喷法制造的非织造布(也称为熔喷(melt-blow)非织造布或熔喷(melt-blown)非织造布),与一般的纺粘非织造布相比,能够将构成非织造布的纤维细化,因此柔软性、均匀性和致密性优异。因此熔喷非织造布单独或与其它非织造布等层叠,而用于液体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等过滤器、卫生材料、医疗材料、农业用被覆材、土木材、建材、油吸附材、汽车材、电子材料、隔膜、衣类、包装材等。作为构成非织造布的纤维,已知聚丙烯、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的纤维。一般而言,过滤器出于捕集液体、气体中存在的微粒,将微粒从该液体、气体除去的目的而使用。已知有如果构成过滤器的非织造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且比表面积大,则过滤器的捕集微粒的效率(以下,也称为“捕集效率”。)优异的倾向。此外已知,微粒的粒径越小,则捕集效率越降低。作为平均纤维直径小的非织造布,提出了例如,将包含聚乙烯和聚乙烯蜡的树脂组合物通过熔喷法成型而得的非织造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此外,提出了将包含聚乙烯和聚乙烯蜡的树脂组合物通过熔喷法成型而获得的非织造布与包含由聚酯和乙烯系聚合物形成的复合纤维的纺粘非织造布层叠而得的非织造布层叠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作为制造平均纤维直径小的非织造布的方法,例如,提出了在熔喷法中,对纤维状树脂施加高电压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此外,作为可抑制纤维的缠结、浮游纤维的附着的熔喷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将模头与吸引辊的间隔设定为可完成熔融聚合物的拉伸,且实质上不发生所得的聚合物纤维的振动的范围内,并将吸引辊的外周面与吸引罩的模头侧端部的间隔设定为即使断线的纤维附着或接触在所得的熔喷非织造布的表面也能够将其吸引除去的范围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0/22219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093451号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2/111724号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014501号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2/10239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非织造布由于平均纤维直径没有充分小,因此捕集效率差。此外可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非织造布的比表面积小,捕集效率差。此外发现了,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使用了特别的装置,与通常的熔喷法相比生产速度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通过通常的熔喷法制造,且捕集效率优异、即平均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非织造布,以及使用了该非织造布的过滤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如以下所述。<1>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其包含丙烯系聚合物,所述丙烯系聚合物在凝胶渗透色谱中的排出曲线中,在分子量2万以上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且在分子量小于2万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特性粘度[η]为0.50(dl/g)~0.75(dl/g)。<2>根据<1>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上述丙烯系聚合物至少包含重均分子量为2万以上的高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A和重均分子量小于2万的低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B。<3>根据<2>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相对于上述丙烯系聚合物的总质量,上述低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B的含有率为8质量%~40质量%。<4>根据<2>或<3>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相对于上述丙烯系聚合物的总质量,上述高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A的含有率为60质量%~92质量%。<5>根据<2>~<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上述高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A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000g/10分钟~2500g/10分钟。<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上述丙烯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万以上。<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其由平均纤维直径小于1.1μm的纤维构成。<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其比表面积为2.0m2/g~20.0m2/g。<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其峰纤维直径相对于平均纤维直径的比率超过0.5。<10>非织造布层叠体,其至少包含<1>~<9>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11>一种过滤器,其包含<1>~<9>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12>根据<11>所述的过滤器,其为液体用过滤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通过通常的熔喷法制造,且捕集效率优异、即平均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非织造布,以及使用了该非织造布的过滤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和比较例3中使用的丙烯系聚合物的凝胶渗透色谱中的排出曲线。图2为实施例1中获得的熔喷非织造布的凝胶渗透色谱中的排出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公开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范围。本公开的熔喷非织造布包含丙烯系聚合物,所述丙烯系聚合物在凝胶渗透色谱(GPC)中的排出曲线(以下,也称为“GPC图”。)中,在分子量2万以上具有至少1个峰顶,且在分子量小于2万具有至少1个峰顶,特性粘度[η]为0.50(dl/g)~0.75(dl/g)。构成本公开的熔喷非织造布的丙烯系聚合物通过不仅在分子量2万以上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而且在分子量小于2万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并且特性粘度[η]为0.50(dl/g)~0.75(dl/g),从而在制作熔喷非织造布时,能够使平均纤维直径小,且使比表面积大。因此,通过由这样的丙烯系聚合物构成熔喷非织造布,从而粒子的捕集效率提高。此外,不需要使用特别的装置,因此生产速度优异。<丙烯系聚合物>本公开的熔喷非织造布包含丙烯系聚合物。在本公开中,所谓丙烯系聚合物,是指丙烯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的聚合物。丙烯系聚合物在GPC中的排出曲线中,在分子量2万以上具有至少1个峰顶,且在分子量小于2万具有至少1个峰顶。以下,将在GPC的排出曲线中的分子量2万以上的位置出现的峰顶称为“高分子侧峰顶”,将在分子量小于2万的位置出现的峰顶称为“低分子侧峰顶”。另外,关于高分子侧峰顶和低分子侧峰顶的数量,仅计数来源于丙烯系聚合物的峰顶即可。高分子侧峰顶的至少1个位于分子量2万以上,优选位于3万以上,更优选位于4万以上。高分子侧峰顶的至少1个优选位于分子量2万~8万的范围,优选位于3万~7万的范围,更优选位于4万~6.5万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内,则有平均纤维直径变小的倾向,因此是优选的。低分子侧峰顶的至少1个位于分子量小于2万,优选位于1.5万以下,更优选位于1.4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位于1.3万以下。低分子侧峰顶的至少1个优选位于分子量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其包含丙烯系聚合物,所述丙烯系聚合物在凝胶渗透色谱中的排出曲线中,在分子量2万以上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且在分子量小于2万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特性粘度[η]为0.50(dl/g)~0.75(dl/g)。/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6 JP 2017-1845201.一种熔喷非织造布,其包含丙烯系聚合物,所述丙烯系聚合物在凝胶渗透色谱中的排出曲线中,在分子量2万以上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且在分子量小于2万的位置具有至少1个峰顶,特性粘度[η]为0.50(dl/g)~0.75(dl/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所述丙烯系聚合物至少包含重均分子量为2万以上的高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A和重均分子量小于2万的低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相对于所述丙烯系聚合物的总质量,所述低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B的含有率为8质量%~40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熔喷非织造布,相对于所述丙烯系聚合物的总质量,所述高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A的含有率为60质量%~92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辉树饭场康三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