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233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47
第1止动构件(51)包括第1基部(61)和第1插入部(71),该第1插入部(71)位于第1基部(61)与第1拉链链牙(21)之间并经由拉头(40)的后口(45)向拉头(40)内插入。第2止动构件(52)包括第2基部(62)和第2插入部(72),该第2插入部(72)位于第2基部(62)和第2拉链链牙(22)之间并经由拉头(40)的第2狭缝(46n)向拉头(40)内插入。与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相应地,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40)的第2狭缝(46n)移动。第2插入部(72)具有插入端部(73),该插入端部(73)在第2基部(62)与第2拉链链牙(22)之间以具有与上翼部(41)或下翼部(42)的轮廓相应的形状的方式延伸。

zi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拉链
本公开涉及一种拉链。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如该文献的权利要求1等所述那样,公开了如下一种开离嵌插件,即,该开离嵌插件在卡定片11设置雌卡合部34,在结合片10设置雄卡合部20,该雌卡合部34和该雄卡合部20能够在与拉链带2的面垂直的方向上卡合脱离,另外,在它们卡合时,两者转动自如。专利文献2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公开了一种进行雌构件7和雄构件8的结合以及后续进行的雌构件7和/或雄构件8的旋转的开离嵌插件。专利文献3也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公开了一种进行结合件10和卡定件20的结合以及后续进行的结合具10和/或卡定具20的旋转的开离嵌插件。专利文献4启示了如下的结构,即,在终端构件420、终端构件422的各面设置双螺旋构造,推合终端构件420、终端构件422,从而为了使终端构件420、终端构件422啮合而促进恰当的方向上的旋转(第10页的左上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29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3334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2110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昭55-5002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期待闭合拉链时所要求的操作的进一步顺畅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具有:第1拉链链牙带,其具有第1拉链带和在沿着所述第1拉链带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1拉链链牙;第2拉链链牙带,其具有第2拉链带和在沿着所述第2拉链带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2拉链链牙;拉头,其用于开闭所述第1拉链链牙带和所述第2拉链链牙带,该拉头至少具有上翼部、下翼部以及将所述上翼部和所述下翼部连结起来的连结柱,隔着所述连结柱地设有第1前口和第2前口,在所述第1前口和第2前口的相反侧设有一个后口,容许所述第1拉链带的移动的第1狭缝在所述第1前口与所述后口之间延伸,容许所述第2拉链带的移动的第2狭缝在所述第2前口与所述后口之间延伸;第1止动构件,其安装于第1带区域,该第1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1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之间,所述第1止动构件具有第1基部和第1插入部,该第1插入部位于所述第1基部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的后口向所述拉头内插入;以及第2止动构件,其安装于第2带区域,该第2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2拉链带的末端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之间,所述第2止动构件具有第2基部和第2插入部,该第2插入部位于所述第2基部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的所述第2狭缝向所述拉头内插入,经过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所述第2插入部朝向所述拉头的所述第2狭缝移动,所述第2插入部具有插入端部,该插入端部在所述第2基部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之间以具有与所述上翼部或所述下翼部的轮廓相应的形状的方式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翼部和/或所述下翼部具有位于所述后口侧的角部,所述插入端部具有用于避免与所述角部相干扰的缺口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端部包括:延伸部,其沿着所述第2拉链带的长边方向延伸;第1倾斜部,其设于比所述延伸部靠所述第2基部侧的位置,随着远离所述延伸部而相应地朝向第2拉链带的内方倾斜;以及第2倾斜部,其设于比所述第1倾斜部靠所述第2基部侧的位置,随着远离所述第1倾斜部而相应地朝向第2拉链带的外方倾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端部利用朝向所述第2拉链带的外方去而下降倾斜的上表面和/或上升倾斜的下表面构成为楔形形状(日文:テーパー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插入部具有至少局部地规定供所述第2插入部插入的插入槽的上板部和下板部,与所述插入端部的缺口部嵌合的嵌合部设于所述插入槽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插入部具有至少局部地规定供所述第2插入部插入的插入槽的上板部和下板部,所述第1插入部的上板部具有向上方斜向倾斜的上板倾斜部,所述下板部具有向下方斜向倾斜的下板倾斜部,所述插入槽的入口位于所述上板倾斜部与所述下板倾斜部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1止动构件的所述第1基部设有轴状突起,在所述第2止动构件的所述第2基部设有容纳所述轴状突起的容纳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状突起的外周部设有绕所述轴状突起的中心线以弧状倾斜的至少一个倾斜面,在所述容纳部设有能够在所述倾斜面上滑动的至少一个滑动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具有与所述倾斜面相接触的接触缘和在与容纳所述轴状突起的所述容纳部相关的周向上向所述接触缘的相反侧突出的突片,在所述轴状突起设有供所述突片插入的凹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经过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而层叠,与所述旋转相应地,所述第2插入部朝向所述拉头的所述第2狭缝移动,此外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的间隔减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插入部以具有如下的形状的方式延伸,即,该形状与在所述拉头的所述下翼部或上翼部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延伸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实质上匹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止动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相邻地设置的鳍状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止动构件还具有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相邻地设置的第3拉链链牙,在所述第3拉链链牙设有供所述鳍状部插入的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拉链链牙包括所述第1拉链链牙的列,所述第2拉链链牙包括所述第2拉链链牙的列,所述第2止动构件还具有第3拉链链牙,该第3拉链链牙在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的列的端部相邻的位置与所述第2插入部结合,所述第3拉链链牙具有与所述第2拉链带结合的基部和借助颈部与所述基部结合的头部,所述第3拉链链牙的头部的沿着所述第2拉链带的长边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第2拉链链牙的列中的所述第2拉链链牙的节距间隔的1.4倍以上。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的一形态,能够促进闭合拉链时所要求的第1止动构件和第2止动构件的操作的顺畅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一端部分的概略立体图,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未闭合。图2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一端部分的概略立体图,表示图1的拉链的相反侧。图3是组装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拉头的概略立体图,通过拉头的前进,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闭合,通过拉头的后退,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打开。图4是组装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拉头的概略侧视图。图5是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拉链链牙带的一端部分设置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放大立体图。图6是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2拉链链牙带的一端部分设置的第2止动构件的概略放大立体图。图7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俯视图。图8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所含的第1止动构件的概略仰视图。图9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其中,/n该拉链具有:/n第1拉链链牙带(31),其具有第1拉链带(11)和在沿着所述第1拉链带(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1拉链链牙(21);/n第2拉链链牙带(32),其具有第2拉链带(12)和在沿着所述第2拉链带(1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2拉链链牙(22);/n拉头(40),其用于开闭所述第1拉链链牙带(31)和所述第2拉链链牙带(32),该拉头(40)至少具有上翼部(41)、下翼部(42)以及将所述上翼部(41)和所述下翼部(42)连结起来的连结柱(43),隔着所述连结柱(43)地设有第1前口(44m)和第2前口(44n),在所述第1前口(44m)和第2前口(44n)的相反侧设有一个后口(45),容许所述第1拉链带(11)的移动的第1狭缝(46m)在所述第1前口(44m)与所述后口(45)之间延伸,容许所述第2拉链带(12)的移动的第2狭缝(46n)在所述第2前口(44n)与所述后口(45)之间延伸;/n第1止动构件(51),其安装于第1带区域,该第1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21)之间,所述第1止动构件(51)具有第1基部(61)和第1插入部(71),该第1插入部(71)位于所述第1基部(61)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21)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40)的后口(45)向所述拉头(40)内插入;以及/n第2止动构件(52),其安装于第2带区域,该第2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22)之间,所述第2止动构件(52)具有第2基部(62)和第2插入部(72),该第2插入部(72)位于所述第2基部(62)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22)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40)的所述第2狭缝(46n)向所述拉头(40)内插入,/n经过所述第1基部(61)和所述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所述第2插入部(72)朝向所述拉头(40)的所述第2狭缝(46n)移动,/n所述第2插入部(72)具有插入端部(73),该插入端部(73)在所述第2基部(62)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22)之间以具有与所述上翼部(41)或所述下翼部(42)的轮廓相应的形状的方式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拉链,其中,
该拉链具有:
第1拉链链牙带(31),其具有第1拉链带(11)和在沿着所述第1拉链带(1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1拉链链牙(21);
第2拉链链牙带(32),其具有第2拉链带(12)和在沿着所述第2拉链带(1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侧缘部设置的第2拉链链牙(22);
拉头(40),其用于开闭所述第1拉链链牙带(31)和所述第2拉链链牙带(32),该拉头(40)至少具有上翼部(41)、下翼部(42)以及将所述上翼部(41)和所述下翼部(42)连结起来的连结柱(43),隔着所述连结柱(43)地设有第1前口(44m)和第2前口(44n),在所述第1前口(44m)和第2前口(44n)的相反侧设有一个后口(45),容许所述第1拉链带(11)的移动的第1狭缝(46m)在所述第1前口(44m)与所述后口(45)之间延伸,容许所述第2拉链带(12)的移动的第2狭缝(46n)在所述第2前口(44n)与所述后口(45)之间延伸;
第1止动构件(51),其安装于第1带区域,该第1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1拉链带(11)的末端(11e)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21)之间,所述第1止动构件(51)具有第1基部(61)和第1插入部(71),该第1插入部(71)位于所述第1基部(61)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21)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40)的后口(45)向所述拉头(40)内插入;以及
第2止动构件(52),其安装于第2带区域,该第2带区域存在于所述第2拉链带(12)的末端(12e)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22)之间,所述第2止动构件(52)具有第2基部(62)和第2插入部(72),该第2插入部(72)位于所述第2基部(62)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22)之间并经由所述拉头(40)的所述第2狭缝(46n)向所述拉头(40)内插入,
经过所述第1基部(61)和所述第2基部(62)中的至少一者的旋转,所述第2插入部(72)朝向所述拉头(40)的所述第2狭缝(46n)移动,
所述第2插入部(72)具有插入端部(73),该插入端部(73)在所述第2基部(62)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22)之间以具有与所述上翼部(41)或所述下翼部(42)的轮廓相应的形状的方式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中,
所述上翼部(41)和/或所述下翼部(42)具有位于所述后口(45)侧的角部(41c、42c),所述插入端部(73)具有用于避免与所述角部(41c、42c)相干扰的缺口部(7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中,
所述插入端部(73)包括:
延伸部(75),其沿着所述第2拉链带(12)的长边方向延伸;
第1倾斜部(76),其设于比所述延伸部(75)靠所述第2基部(62)侧的位置,随着远离所述延伸部(75)而相应地朝向第2拉链带(12)的内方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77),其设于比所述第1倾斜部(76)靠所述第2基部(62)侧的位置,随着远离所述第1倾斜部(76)而相应地朝向第2拉链带(12)的外方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中,
所述插入端部(73)利用朝向所述第2拉链带(12)的外方去而下降倾斜的上表面和/或上升倾斜的下表面构成为楔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中,
所述第1插入部(71)具有至少局部地规定供所述第2插入部(72)插入的插入槽(80)的上板部(71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宥辰野崎二郎高泽成吉児岛佳敬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