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223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升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板,所述齿轮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传动板的两侧和活动板靠近齿轮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板和活动板分别通过齿条与两个齿轮啮合,所述传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传动板的顶端延伸至箱体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基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与箱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齿轮和齿条的组合使用,将直升机降落的冲击力转化为机械能进行损耗,减小降落冲击力,结合缓冲机构的设置,实现双重减震和缓冲,提高缓冲和减震效果。

A new type of sled helicopter La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
本技术涉及直升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
技术介绍
直升机的起落架一般分为滑橇式和轮式两种,轮式又分为可收放和不可收放式,滑橇式一般用于轻型直升机,滑橇式起落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以及维护要求低,它采用弓形梁作为主要的缓冲和支撑结构,由滑管下方的防磨板和地面接触,用带有橡胶缓冲垫的卡箍进行连接,实现对直升机起落的缓冲作用。目前的滑撬式起落架大多为简单的结构设计,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和减震作用,但是缓冲和减震效果不理想,直升机降落时的冲击力容易对直升机本体造成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板,所述齿轮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传动板的两侧和活动板靠近齿轮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齿轮(3),两个所述齿轮(3)之间设置有传动板(4),所述齿轮(3)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板(5),所述传动板(4)的两侧和活动板(5)靠近齿轮(3)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6),所述传动板(4)和活动板(5)分别通过齿条(6)与两个齿轮(3)啮合,所述传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复位机构(7),所述传动板(4)的顶端延伸至箱体(2)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基板(8),所述活动板(5)的底部与箱体(2)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9),所述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齿轮(3),两个所述齿轮(3)之间设置有传动板(4),所述齿轮(3)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板(5),所述传动板(4)的两侧和活动板(5)靠近齿轮(3)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6),所述传动板(4)和活动板(5)分别通过齿条(6)与两个齿轮(3)啮合,所述传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复位机构(7),所述传动板(4)的顶端延伸至箱体(2)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基板(8),所述活动板(5)的底部与箱体(2)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9),所述支杆(9)的另一端与基板(8)底部的两侧活动套接,所述基板(8)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机构(10),所述缓冲机构(10)的另一端设置有起落盘(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7)包括有垫环(71),所述垫环(71)固定连接在活动板(5)的底部,所述活动板(5)的内部为空腔设计,所述垫环(71)的中部活动套装有位于活动板(5)内腔的活动杆(72),所述活动杆(72)的另一端与箱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72)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复位弹簧(73),所述复位弹簧(73)的两端分别于垫环(71)和箱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雪橇式直升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10)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基板(8)顶部的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良杜晓凯赵春东刘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