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声模块及电子设备。发声模块包括压电陶瓷、辅振板、导振件和振膜,辅振板的弹性模量小于压电陶瓷的弹性模量,压电陶瓷与辅振板连接,辅振板通过导振件与振膜连接,振膜在辅振板的带动下发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发声模块,设备本体的外壳上设置有通孔,振膜设置在通孔处,振膜的边缘与外壳连接,压电陶瓷、辅振板和导振件均位于外壳内,辅振板与外壳连接。在本公开中,将压电陶瓷安装到辅振板上并且将辅振板连接于外壳,当压电陶瓷生振动时辅振板也会跟着振动,由于辅振板的弹性模量较小,因此辅振板可以产生较大的振幅,辅振板的振动通过导振件传递至振膜,使振膜的起伏间距充分到位,从而获得更好的音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模块及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声模块及具有该发声模块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听筒作为电子设备内部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通过振动发声的重要部件,是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结构之一。公告号为CN206559644U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压电陶瓷发声模块及电子设备,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将压电陶瓷发声元件和振动元件粘接在一起组合成压电陶瓷发声模块固定在外壳边框预留的通孔上,工作方式是压电陶瓷发声元件工作振动带动振动元件振动发出声音。上述方案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直接粘接在振动元件上,占用了振动元件大量的有效振动面积,影响音质;二、振动元件采用的是厚板材异形结构,振动幅度较小,且不适用于手机听筒、耳机等小发声电器,发不出好的声音;三、没有声腔设计,影响声音集中发声、反馈,影响音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效果更好的发声模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声模块,包括压电陶瓷、辅振板、导振件和振膜,所述辅振板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压电陶瓷的弹性模量,所述压电陶瓷与所述辅振板连接,所述辅振板通过所述导振件与所述振膜连接,所述振膜在所述辅振板的带动下发声。可选地,所述导振件为管状,所述导振件的一端与所述辅振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相连并且被振膜覆盖。可选地,所述导振件的重量为0.18-0.22克。可选地,所述导振件的中轴线穿过所述振膜的中心。可选地,所述导振件的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可选地,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通气孔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管壁的总面积的十分之三。可选地,所述导振件为锥形管状,所述导振件的大端与所述振膜相连,小端与所述辅振板相连。可选地,所述导振件的大端外径为2.8-3.3mm,大端内径为2.2-2.6mm。可选地,所述导振件的小端外径为1.2-1.8mm,小端内径为0.7-1.1mm。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效果更好的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外壳上设置有通孔;以及如上所述的发声模块,所述发声模块的振膜设置在所述通孔处,所述振膜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发声模块的压电陶瓷、辅振板和导振件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辅振板与所述外壳连接。可选地,所述辅振板形成为一端与所述外壳固定的悬臂结构。可选地,所述辅振板的一端形成有安装孔,所述辅振板经由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钉连接于所述外壳。可选地,所述辅振板包括厚度较小的第一部分和厚度较大的第二部分,所述压电陶瓷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导振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所述安装孔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上。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为0.8-1.3mm。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压电陶瓷贴附在所述第一部分上且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可选地,所述辅振板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减振件。可选地,所述减振件为内部注有液体的空心橡胶垫圈。可选地,所述外壳内侧形成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所述隔板、所述外壳的一部分、以及所述振膜共同围成声腔,所述压电陶瓷、所述辅振板和所述导振件均位于所述声腔内,所述电子设备的信号线穿过所述隔板以与所述压电陶瓷相连。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以及形成在底板四周的边框,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在本公开的发声模块中,将压电陶瓷安装到辅振板上并且将辅振板连接于外壳,辅振板的作用是辅助压电陶瓷的振动,当压电陶瓷生振动时辅振板也会跟着振动,并且由于辅振板的弹性模量小于压电陶瓷的弹性模量,因此,辅振板的振幅会比现有技术中压电陶瓷的振幅更大,辅振板的振动通过导振件传递至振膜,使振膜的起伏间距充分到位,从而获得更好的音质。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的发声模块与电子设备外壳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的发声模块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的发声模块的爆炸图;图5是本公开的发声模块中辅振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的发声模块中辅振板和压电陶瓷的主视装配图;图7是本公开的发声模块的工作原理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的发声模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二的发声模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三的发声模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四的发声模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图12是对比例一的发声模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图13是对比例二的发声模块的频率响应曲线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11底板12边框121通孔20发声模块21信号线22压电陶瓷23辅振板231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233台阶面234安装孔24导振件241通气孔25振膜26螺钉27减振件28隔板30屏幕100电子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声模块和具有该发声模块的电子设备。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和发声模块20。设备本体的外壳10上设置有通孔121,所述发声模块20包括压电陶瓷22、辅振板23、导振件24和振膜25。振膜25设置在所述通孔121处,振膜25的中心可以与通孔121的中心对齐,振膜25的外周边缘可以与外壳10连接。压电陶瓷22、辅振板23和导振件24均位于所述外壳10内。辅振板23与外壳10连接,辅振板23的弹性模量小于压电陶瓷22的弹性模量,电子设备的信号线21与压电陶瓷22相连,压电陶瓷22与辅振板23连接,辅振板23通过导振件24与振膜25连接。压电陶瓷22在驱动信号的激励下产生振动,压电陶瓷22带动辅振板23振动,辅振板23带动导振件24振动,导振件24带动振膜25振动发出声音。在现有技术中,压电陶瓷22通常直接连接于外壳10,由于压电陶瓷22自身材质比较坚硬,弹性模量较小,这种方式会导致其振动时振幅比较小,从而导致振膜25振动时起伏间距可能无法充分到位,影响音质。在本公开的发声模块中,将压电陶瓷22安装到辅振板23上并且将辅振板23连接于外壳10,辅振板23的作用是辅助压电陶瓷22的振动,当压电陶瓷22产生振动时辅振板23也会跟着振动,并且由于辅振板23的弹性模量小于压电陶瓷22的弹性模量,因此,辅振板23的振幅会比现有技术中压电陶瓷22的振幅更大,辅振板23的振动通过导振件24传递至振膜25,使振膜25的起伏间距充分到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陶瓷(22)、辅振板(23)、导振件(24)和振膜(25),所述辅振板(23)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压电陶瓷(22)的弹性模量,所述压电陶瓷(22)与所述辅振板(23)连接,所述辅振板(23)通过所述导振件(24)与所述振膜(25)连接,所述振膜(25)在所述辅振板(23)的带动下发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陶瓷(22)、辅振板(23)、导振件(24)和振膜(25),所述辅振板(23)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压电陶瓷(22)的弹性模量,所述压电陶瓷(22)与所述辅振板(23)连接,所述辅振板(23)通过所述导振件(24)与所述振膜(25)连接,所述振膜(25)在所述辅振板(23)的带动下发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件(24)为管状,所述导振件(24)的一端与所述辅振板(2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振膜(25)相连并且被所述振膜(25)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件(24)的重量为0.18-0.22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件(24)的中轴线穿过所述振膜(25)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件(24)的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2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24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通气孔(241)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管壁的总面积的十分之三。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件(24)为锥形管状,所述导振件(24)的大端与所述振膜(25)相连,小端与所述辅振板(2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件(24)的大端外径为2.8-3.3mm,大端内径为2.2-2.6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件(24)的小端外径为1.2-1.8mm,小端内径为0.7-1.1m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外壳(10)上设置有通孔(121);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模块(20),所述发声模块(20)的振膜(25)设置在所述通孔(121)处,所述振膜(25)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外壳(10)连接,所述发声模块的压电陶瓷(22)、辅振板(23)和导振件(24)均位于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展,孙亚轩,赵永吉,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