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027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包括:轮毂和轮胎,轮毂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轮毂的外形为传统的圆盘形,轮胎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轮胎嵌入轮毂中,本实施例改进传统的结构,将轮胎的橡胶层加厚,并嵌入轮毂中,轮毂沿滚动面向内凹设有凹槽,凹槽沿轮毂的周向形成环形,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的面,轮胎在使用过程中,轮胎所受的载荷沿圆弧面均匀地分散至轮毂;该轮胎解决了在长期的使用轮胎中,长时间反复的压力导致橡胶变形,中部变薄拉长的问题,将压力由平面均匀传递向曲面四散传递转换,接触和压力面变大,增强了轮胎的耐用性,有效延长了使用时间。

A new type of antiskid tire for beam bottom inspect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
本技术涉及H型钢的梁底检查车轮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
技术介绍
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传统H型钢的梁底检查车的轮上均匀的包裹着一圈橡胶,该梁底检查车的轮胎存在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轮体压于轮胎上会产生应力向两边扩散的现象,导致橡胶变形过大中间部分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产生变薄破裂的问题,导致产品失效,甚至发生严重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能够解决在长期的使用轮胎中,长时间反复的压力导致橡胶变形,中部变薄拉长的问题,将轮胎的接触和压力转换,增强了轮胎的耐用性,有效延长了使用时间。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包括:轮毂和轮胎,轮毂沿滚动面向内凹设有凹槽,凹槽沿轮毂的周向形成环形,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的面,轮胎嵌入凹槽中且与凹槽相匹配,轮胎与轮毂连接后,轮胎凸出于轮毂的部分与传统轮胎相同,轮胎嵌入轮毂的部分使得轮胎的中间厚度比轮胎得两侧大,防滑轮胎在使用过程中,轮胎所受的载荷沿圆弧面分散至轮毂。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轮胎嵌入凹槽部分的截面为半圆形。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轮胎为橡胶材质制成。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轮胎凸出于轮毂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半圆形的直径大小。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轮毂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两侧的轮毂阻挡轮胎的局部变形且承受来自轮胎的载荷。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轮毂的两侧设置有轮毂体以阻挡轮胎的变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沿轮毂的周向设置凹槽,将凹槽设置为弧形面,轮胎嵌入弧形的凹槽内并呈环状,通过轮胎使用中产生的压力,转换为弧形面的载荷,将压力分散出去;本轮胎能够解决在长期的使用轮胎中,长时间反复的压力导致橡胶变形,中部变薄拉长的问题,将压力由平面均匀传递向曲面四散传递转换,接触和压力面变大,增强了轮胎的耐用性,有效延长了使用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图1为传统的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的第一实施例图;图3为本技术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的第二实施例图;图标:1-轮毂;2-橡胶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传统的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包括轮毂1和橡胶轮2,橡胶轮2呈环状且均匀的包裹在轮毂1的滚动面,此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得在橡胶轮2的长时间使用中,橡胶轮2变形过大而中间部分经过长时间的磨损产生变薄甚至破裂。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包括:轮毂1和橡胶轮2,轮毂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轮毂1的外形为传统的圆盘形,橡胶轮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橡胶轮2嵌入轮毂1中,本实施例改进传统的结构,将橡胶轮2的橡胶层加厚,并嵌入轮毂1中,这样的设计具有以下几点优点:首先将凹槽设计为圆弧型,这样的形状使中间部分的厚度加大,橡胶承载的载荷将分散传播到圆弧面各处;其次,圆弧两端将余出一段轮毂1体阻挡橡胶体的移动的局部变形,并且承受一部分载荷。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为,轮毂1沿滚动面向内凹设有凹槽,凹槽沿轮毂1的周向形成环形,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的面,该圆弧形的面在轮毂1的截面上形成半圆形,橡胶轮2嵌入凹槽中且与凹槽相匹配,橡胶轮2嵌入凹槽部分的截面为半圆形,橡胶轮2与轮毂1连接后,橡胶轮2凸出于轮毂1的部分与传统橡胶轮2相同,橡胶轮2凸出于轮毂1的部分的宽度等于该半圆形的直径大小,橡胶轮2嵌入轮毂1的部分使得橡胶轮2的中间厚度比橡胶轮2得两侧大,其在厚度上随半圆形的边缘处高度而变化,防滑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橡胶轮2所受的载荷沿圆弧面均匀地分散至轮毂1,凹槽两侧的轮毂1阻挡橡胶轮2的局部变形且承受来自橡胶轮2的载荷,轮毂1的两侧设置有轮毂1体,该轮毂1体将轮毂1的两侧抵靠卡住以阻挡橡胶轮2的变形。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凹槽的弧形面形状不同。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包括:轮毂1和橡胶轮2,轮毂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轮毂1的外形为传统的圆盘形,橡胶轮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橡胶轮2嵌入轮毂1中,本实施例改进传统的结构,将橡胶轮2的橡胶层加厚,并嵌入轮毂1中,这样的设计具有以下几点优点:首先将凹槽设计为圆弧型,这样的形状使中间部分的厚度加大,橡胶承载的载荷将分散传播到圆弧面各处;其次,圆弧两端将余出一段轮毂1体阻挡橡胶体的移动的局部变形,并且承受一部分载荷。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为,轮毂1沿滚动面向内凹设有凹槽,凹槽沿轮毂1的周向形成环形,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的面,该圆弧形的面在轮毂1的截面上形成三分之一圆形的圆弧,橡胶轮2嵌入凹槽中且与凹槽相匹配,橡胶轮2与轮毂1连接后,橡胶轮2凸出于轮毂1的部分与传统橡胶轮2相同,橡胶轮2凸出于轮毂1的部分的宽度等于该段圆弧的宽度,橡胶轮2嵌入轮毂1的部分使得橡胶轮2的中间厚度比橡胶轮2得两侧大,其在厚度上随圆弧的边缘处高度而变化,防滑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橡胶轮2所受的载荷沿圆弧面均匀地分散至轮毂1,凹槽两侧的轮毂1阻挡橡胶轮2的局部变形且承受来自橡胶轮2的载荷,轮毂1的两侧设置有轮毂1体,该轮毂1体将轮毂1的两侧抵靠卡住以阻挡橡胶轮2的变形。综上所述,本技术实例通过沿轮毂的周向设置凹槽,将凹槽设置为弧形面,轮胎嵌入弧形的凹槽内并呈环状,通过轮胎使用中产生的压力,转换为弧形面的载荷,将压力分散出去;本轮胎能够解决在长期的使用轮胎中,长时间反复的压力导致橡胶变形,中部变薄拉长的问题,将压力由平面均匀传递向曲面四散传递转换,接触和压力面变大,增强了轮胎的耐用性,有效延长了使用时间。本说明书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和轮胎,所述轮毂沿滚动面向内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轮毂的周向形成环形,所述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的面,所述轮胎嵌入凹槽中且与凹槽相匹配,所述轮胎与轮毂连接后,所述轮胎凸出于轮毂的部分与传统轮胎相同,所述轮胎嵌入轮毂的部分使得轮胎的中间厚度比轮胎得两侧大,所述防滑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轮胎所受的载荷沿圆弧面分散至轮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和轮胎,所述轮毂沿滚动面向内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轮毂的周向形成环形,所述凹槽设置为圆弧形的面,所述轮胎嵌入凹槽中且与凹槽相匹配,所述轮胎与轮毂连接后,所述轮胎凸出于轮毂的部分与传统轮胎相同,所述轮胎嵌入轮毂的部分使得轮胎的中间厚度比轮胎得两侧大,所述防滑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轮胎所受的载荷沿圆弧面分散至轮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轮胎嵌入凹槽部分的截面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梁底检查车防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杨扬王少华梁箫杜佳桥谢忠宇祝梓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