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盖板,集水箱;具有许多热流介质通道的各传热管插入所述盖板的传热管插缝中;由薄金属制成的散热片;该盖板在厚度方向上被弯曲成弧形,该集水箱的两端具有盖板装纳件,所述盖板插入集水箱的两内端中,集水箱还有沿集水箱的侧边表面的两侧边缘设置的固定止挡件,该两侧边缘从盖板装纳槽的两侧边表面等间距地向外伸出形成止挡件和固定件,在相邻止挡件和固定件间留有空隙,将其向内紧固以便将盖板固定在集水箱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提出了热交换器的改进结构和它的制造方法。已经有多种热交换器应用于诸如汽车空调系统之类的热力系统中。通常的热交换器由盖板,集水箱,诸如铝等金属制成的传热管及散热片等几个金属件组成,以加强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调节车内空间中空气的温度。冷凝器是车用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能使热流介质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现有技术中,冷凝器通常设有第一部件,即用作流体通道组成部分的盖板,和集水箱,即第二部件;它们与该盖板配合构成完整的流体通道。许多扁平传热管设置于所述部件之间,并用铝等金属制成的散热片焊于上述扁平传热管之间,形成“之”字形,以使其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效率达到最大。上述各部件形成机械连接前常常涂敷一层薄的低熔点金属,并在充满氮气的钎焊炉中焊接在一起,从而将上述各部件牢牢地固定在一起。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结构的冷凝器示出了一种流体通道为圆形截面管,以取代将分开的盖板和集水箱装配在一起。上述盖板-集水箱组件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及主要结构可使热交换器的装配结构变得紧凑并便于制造安装且提高热交换效率。现有技术中,盖板和集水箱组件通常采用半圆形截面管形集水箱,平板形盖板,以便在集水箱凹面的两条内边缘之间相配合,并在钎焊炉中将它们的汇交面焊接在一起,这一制造过程要求在对它们进行装配并送入钎焊炉中时要特别小心。稍微出一点错,装好的组件就很容易散开,而要重新装配,从而产生极大的麻烦并使得其总体质量和生产率很难保证。现有技术中,另一关键问题是将盖板和集水箱固定在一起的紧固力仅仅是靠它们接触面之间的焊接提供,该力的大小不一定能够使两部件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可能导致空调系统中的热流介质沿它们的连接处之间的缝隙泄漏,从而降低热交换器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汽车用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以加强第一部件,即盖板和第二部件,即集水箱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紧固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能防止热流介质沿所述盖板和集水箱该两部件之间的接触面或线间的泄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第一部件,即盖板,第二部件,即集水箱,以形成一个与整个空调系统相连并与所述盖板配合的流体箱;带有许多局部热流介质通道的扁平传热管,它们插入所述盖板中的传热管插缝中,以完成流体的循环;薄金属制成的散热片,做成“之”字形,位于所述各传热管之间,并且其中包括所述盖板在厚度方向上稍微有点凹入或凸起,成一段直径很大的弧形,盖板上有一凸起部分和位于盖板两端并与所述凸起部分相连的各平面部分,以及各传热管插缝;所述集水箱的两端具有用于将所述盖板的两端的平面部分装纳于其两端的盖板装纳件;所述盖板插入集水箱的两内端,并紧紧的钎焊在一起,形成容纳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介质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沿集水箱的两侧边表面E的两侧边缘设有固定止挡件,该止挡件隔一间距地向外伸出凸起作为止挡件和固定件,在相邻止挡件和固定件间留有空隙,将止挡件和固定件向内弯曲以将盖板固定在集水箱上。下面参照附附图说明图1至11,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一种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和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普通热交换器的透视图。图3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说明了现有技术中盖板和集水箱的装配情况。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盖板处的装配情况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沿图4纵向看根据图4所示结构装配的盖板部分的装配情况剖视图。图6是盖板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盖板和集水箱的结构图和局部放大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集水箱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图9未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盖板部分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以及侧视图。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盖板部分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2,3表示了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结构形式。为形成平行的热交换器流体通道,设置有第一部件,即盖板10与第二部件,即集水箱20。该盖板10配装在集水箱20的两个内侧边缘之间,这样,该两个部件10,20形成一封闭室或空腔,从而构成热流介质的流动通道。集水箱20的截面形状通常为半圆形,盖板10的截面形状为一段直径很大的弧形或者是一平板。盖板10表面上平行冲出许多等间距的传热管插缝2,以便使传热管1通过这些插缝而插入。上述与该盖板10进行组装且截面为半圆形的集水箱20配装于该盖板10的两内侧边缘中,并在钎焊炉中使低熔点涂敷金属熔化而钎焊在一起。按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盖板10和集水箱20涂覆有由诸如铝之类的高传热率的金属构成的低熔点金属。进口管30和出口管31焊接在盖板和集水箱组件的表面处,以便连接整个车用空调系统。做成“之”字形并焊接在传热管1之间的散热片15借助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使箱体(盖板与集水箱组件)内的热流介质的换热效率增大。对于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盖板10装配在集水箱20的两内侧边缘中,并预先装配好。将该盖板10与集水箱20预先装配好的单元放入充满氮气的钎焊炉中。现有技术中的操作过程将会产生前述问题盖板与集水箱之间的固紧力不够,可能导致热流介质沿两部件间的连接处泄漏,从而导致降低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并容易在送入钎焊炉的输送过程中使该两部件散开。特别是在图3所示的热交换器的现有技术的实施例中,描述了与沿图1中A-A线进行剖视的剖视图相同的剖视图,并且其集水箱21为圆形截面管,该圆形截面管因在插入传热管插缝23的过程中产生的该传热管插缝23的尺寸误差而使该传热管插缝23凹入的长度不同而使扁平管22插入不同的深度。这就使装配困难,并导致集水箱21内的热流介质泄漏。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用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可以参照图4到1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思想是提高热交换效率,并能防止集水箱体内的热流介质泄漏。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最好是采用如图4到图11所示的冷凝器)包括沿厚度方向弯曲或稍微有点凸起的盖板100,其具有一段直径很大的弧形,并涂敷上低熔点的金属。盖板100上有凸起部分101和位于盖板两端部并与所述凸起部分相连的平面部分110,111,其垂直于盖板100轴线方向的宽度为“B”。沿盖板100的轴向等距冲成多个传热管插缝301,以插入传热管300。传热管的截面区域具有一些相互隔离的流体通道F(见图9),使得流体介质在两个箱体(盖板和集水箱组件)之间流动。所述传热管插缝301被压出或冲出,并使其切面末端由插入方向(Is)向挤压面(Ex)倾斜,以便于管300安全地插入传热管插缝301内。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冲压盖板100的传热管插缝301时,将支承挤压边做成向下的毛边302(朝向集水箱),该毛边与下文将解释的集水箱200相配合。另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盖板100中部弯曲部分(凸面101)的下表面具有肋件120,该肋件120的厚度厚于盖板100两端形成的插装配合段102,103(平面部分110,111)。该插装配合段102,103是由对盖板100进行辊压或模压的方法制成的。与盖板100的凸起部分101对应的是盖板两端的插装配合段102,103为宽度为“B”的平面部分110和111,该宽度B可达到外径为“D”的集水箱的平均长度。集水箱200的两侧端在宽度方向上包括在该集水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第一部件,即盖板,第二部件,即集水箱,以形成一个与整个空调系统相连的流体箱;由具有许多局部热流介质通道的扁平件形成的各传热管插入所述盖板的传热管插缝中,从而形成流体的循环通道;薄金属制成的散热片,做成“之”字形,位于所述各传热管之间;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在厚度方向上被弯曲或稍微有点凸起,并成一直径很大的弧,盖板上有凸起部分和位于盖板两端部并与所述凸起部分相连的平面部分,以及传热管插缝;所述集水箱的两端具有盖板装 纳件,以便装纳所述盖板两端的平面部分;所述盖板插入集水箱的两内端中,并紧紧的钎焊在一起,形成热流介质用的箱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谥臻,崔熙洪,金平准,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机电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