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85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调节器的室内装置,它可显著增加贯流式风扇的空气流量,减少噪音,而不会加大室内装置的尺寸,因此减少空气调节器的能耗,提高了产品的效率和可靠性。在这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中,以贯流式风扇的设计中心点为中心,从后导向器的前缘到涡形装置的端点的第一角是120-150度,在所述贯流式风扇的设计中心点和涡形装置端点处的切线间的垂直距离为贯流式风扇直径的85-95%。(*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它可大大地增加贯流式风扇的空气流量,减少噪音,而不扩大室内装置的尺寸。一般来说,如附图说明图1和2所示,一个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包括一个分成两部分的热交换器10,该热交换器10对从室内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一个固定在热交换器10后侧的贯流式风扇30,该贯流式风扇30由电机20驱动顺时针旋转,并加速已经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流;一个外壳40,该外壳40用于容纳和保护热交换器10和贯流式风扇30;一个后导向器50,该后导向器50位于外壳40的后侧内壁上,且位于贯流式风扇30后方,将已被贯流式风扇30加速过的空气流的动压力恢复到预定的静压力,从而,将空气流的速度改变到一个预定速度;和一个稳定器60,该稳定器60固定在后导向器50的相对侧的贯流式风扇30下方,这样与后导向器50形成一个流动排气通道。在此,后导向器50的中部向贯流式风扇30弯曲。一个空气吸入口41设有呈预定间隔的多个格栅41a,该空气吸入口固定到外壳40的前侧,以便使室内空气流入到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中,而且一个空气流出口42设在外壳前侧的下部,以便使所述室内装置中的已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放到室内。后导向器50分成两部分,即一个弯曲部分51,和一个涡形部分52,它以前缘L为中心,前缘L是后导向器50的一个弯曲起始点且离贯流式风扇30最近。涡形装置52位于贯流式风扇30的后面,且具有一个回转半径中心,该中心位于贯流式风扇30的一侧,涡形装置52将已被贯流式风扇30加速过的空气流的动压力恢复到预定的静压力,以便使空气流维持足够的流动排放速度。符号VC表示涡心的位置,特别是,从预定位置的叶片处产生的涡流所会聚成的涡流中心。现在参考图详细说明现有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的工作情况。如图2所示,当贯流式风扇30通过电机20顺时针旋转时,由于贯流式风扇30旋转产生的涡流,室内的空气通过空气吸入口41流进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中,从室内流入的空气在通过位于空气吸入口41的后面的热交换器10时被加热或冷却,然后流入设在热交换器10后面的贯流式风扇30中。然后,流入到贯流式风扇30中的空气由于贯流式风扇30的旋转而加速,并被引导到安装在贯流式风扇30背后的后导向器50。被引导的空气流由后导向器50的涡形装置52稳定,这使它的速度改变至一个预定的排放速度,然后,该空气流被引导到稳定器60,并通过设在外壳40前下侧的空气流出口排放到室内。在此,为减小由贯流式风扇30产生的噪音,和稳定地从室内装置向室内排放空气,涡心VC的位置应接近空气流出口42,决定VC位置的因素是后导向器50的前缘L。同时,如图3所示,影响贯流式风扇30的空气流量的因素是一个第一角A1,该角以贯流式风扇30的设计中心点为中心,从离贯流式风扇30最近的前缘L到涡形装置52的端点;一个第二角度B1,它也以贯流式风扇30的设计中心点为中心,从涡形装置52的端点到稳定器的圆弧的设计中心点;和圆弧的半径R1的长度,即圆弧的中心和稳定器60的端点间的距离。在此,在现有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中,第一角A1一般是70-120度,第二角B1是60-80度,半径R1长度是5-10mm。另外,影响贯流式风扇30空气流量的其他重要因素是空气吸入口尺寸C1和空气流出口尺寸D1的比,和贯流式风扇30的设计中心点与后导向器50的涡形装置52的端点处切线间的垂直距离E1。在已有技术中,C1和D1的比一般为2.5-3.5,距离E1约为贯流式风扇30的直径的80%。为了增加现有空气调节器室内装置中的贯流式风扇30的空气流量,其采用的方法是提高RPM,和贯流式风扇30的直径或长度。但是,当增加贯流式风扇30的RPM,工作点的静压力和空气流量都增加,因此大大增加了贯流式风扇30的噪音。当贯流式风扇30的直径加大,以提高其空气流量时,工作点的静压力和空气流量都增加,由于贯流式风扇30的叶端速度增加,噪音增加的更大,而且,因为产品尺寸不可避免地增加,还有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当贯流式风扇30的长度增加以达到相同目的时,与上述其他方法比,噪音增加较少,但是,因为室内装置的长度加大,这方法也要增加制造成本,因而降低产品的竞争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大增加贯流式风扇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而且它减少噪音,却不加大室内装置的尺寸。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它通过减少贯流式风扇的能耗,改进空调器的能效。下面的说明将阐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其中部分从说明书中会明了,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了解到。通过在文字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会认识并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如实施例所述和广泛说明的,为了达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通过一个热交换器对流入室内装置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空气由于一个贯流式风扇的旋转而流过一后导向器和一个稳定器,并通过一空气流出口排放到室内,在这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中,具有如下的改进以贯流式风扇的设计中心点为中心,从后导向器的前缘到涡形装置的端点的第一角是120-150度,从所述后导向器的涡形装置的端点到稳定器的端部的圆弧的设计中心点的第二角是65-70度;所述稳定器的端部的圆弧的半径在10至15mm;在所述贯流式风扇的设计中心点和涡形装置端点处的切线间的垂直距离为贯流式风扇直径的85-95%;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流出口尺寸的比值小于1。应理解,以上的一般说明和下面的详细说明是举例说明性质的,是为了对根据权利要求所限制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说明。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个部分的附图是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与文字说明一起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解释。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主要部分的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侧视垂直剖面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室内装置贯流式风扇的侧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室内装置贯流式风扇静压力和空气流量的关系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贯流式风扇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与现有的贯流式风扇的静压力相对于空气流量的关系图;图7A至7D是本专利技术室内装置热交换器各种位置的垂直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和现有的室内装置能耗相对于工作噪音的比较表。现参见在附图中图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来进行详细的说明。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的内部。如图中所示,以贯流式风扇30的设计中心点为中心,从后导向器500的前缘L到涡形装置520的端点的第一角A2约有120-150度,从涡形装置520的端点到稳定器600的端部的圆弧的设计中心点的第二角B2约有65-70度。所述稳定器的圆弧的半径R2范围在10-15mm。在所述贯流式风扇30的设计中心点和涡形装置520端点处的切线间的垂直距离E2约为贯流式风扇30直径的85-95%。空气吸入口尺寸C2和空气流出口尺寸D2的比值小于1。现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空气调节器室内装置的工作及其特征。为了使贯流式风扇30的空气流量最大,且使其噪音最小,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室内装置具有影响它的空气流量因素的种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当第一角A2为120-150度,贯流式风扇30的设计中心点与涡形装置520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其中通过热交换器对流入所述室内装置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空气由于一个贯流式风扇的旋转而流过一后导向器和一稳定器,并通过一个空气流出口排放到室内,其特征在于:以贯流式风扇的设计中心点为中心,从后导向器的一前缘到涡形装置的一端点的第一角是120-150度,在所述贯流式风扇的设计中心点和涡形装置端点的切线间的垂直距离为贯流式风扇直径的85-9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深元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