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侧贯穿至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锁模结构,所述锁模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座进退结构,所述座进退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加料结构,所述加料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贯穿于座进退结构的内侧的料筒,所述加料结构的上端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贯穿于内侧的滚珠丝杠螺杆、固定连接于下端的螺杆,且螺杆贯穿于料筒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通过设置有加料结构,便于对料斗进行更换,进而改变加送的胶料,较为便利,通过设置有锁模结构,可以较为便利的完成合模与脱模,有利于模具的取出。
A new type of vertica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
技术介绍
注塑机一般有柱塞式、螺杆式、螺杆预塑柱塞注射式3种主要形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螺杆式。其作用是,在注塑料机的一个循环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塑料加热塑化后,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通过螺杆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现有的立式注塑机的加料结构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因此更换较为不便,不利于加料的进行,其次,合模与脱模过程较为不便,不利于模具的取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侧贯穿至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锁模结构,所述锁模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座进退结构,所述座进退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加料结构,所述加料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贯穿于座进退结构的内侧的料筒,所述加料结构的上端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贯穿于内侧的滚珠丝杠螺杆、固定连接于下端的螺杆,且螺杆贯穿于料筒的内侧。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杆与螺杆的外表面套有三组等距排布的第一固定板,且滚珠丝杠螺杆与螺杆均与第一固定板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三组第一固定板的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贯穿设置有第一限位杆。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滚珠丝杠螺母,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的驱动端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与滚珠丝杠螺母之间设置有传动带。优选的,所述加料结构还包括有料斗、第一下料座、第二下料座、第二固定板与方口,所述方口开设于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心处,所述第一下料座的上端与料斗的内侧相连通,所述第一下料座的下端部分与第二下料座之间拼合且活动卡于方口的内侧。优选的,所述螺杆活动贯穿于第一下料座的下端部分与第二下料座的拼接部分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料筒的上端与第一下料座以及第二下料座的下端部分相贴合,所述料筒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锁模结构包括上模板、台面板、气液增压缸、下模板、第二限位杆,所述台面板固定设置在机体的上端外表面,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分别设置在台面板的上下方,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模板、下模板之间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杆活动贯穿于台面板的内部,所述气液增压缸的上端与台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增压缸的下方的伸缩端与下模板之间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立式注塑机,通过设置有加料结构,需要换料时,事先料斗的下端出料口处堵住,之后将第二下料座固定,将第一下料座向上方移动,使得第一下料座的下端部分从方口的内侧取出,进而可以将第一下料座与料斗取下,可以对料斗进行更换,进而改变加送的胶料,较为便利,通过设置有锁模结构,当气液增压缸伸缩时,下方的伸缩端带动下模板上下移动,在第二限位杆的连动作用下,使得上模板共同上下移动,因此在上模板与台面板之间的模具可以较为便利的完成合模与脱模,有利于模具的取出,整个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的结构紧凑,较为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的加料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的锁模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动结构;11、第一固定板;12、第一限位杆;13、螺杆;14、滚珠丝杠螺杆;15、滚珠丝杠螺母;16、传动带;17、同步轮;18、伺服马达;2、加料结构;21、料斗;22、第一下料座;23、第二下料座;24、第二固定板;25、方口;26、料筒;3、座进退结构;4、锁模结构;41、上模板;42、台面板;43、气液增压缸;44、下模板;45、第二限位杆;5、机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包括机体5,机体5的内侧贯穿至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锁模结构4,锁模结构4的上端设置有座进退结构3,座进退结构3的上端设置有加料结构2,加料结构2包括沿竖直方向贯穿于座进退结构3的内侧的料筒26,加料结构2的上端设置有传动结构1,传动结构1包括贯穿于内侧的滚珠丝杠螺杆14、固定连接于下端的螺杆13,且螺杆13贯穿于料筒26的内侧。滚珠丝杠螺杆14与螺杆13的外表面套有三组等距排布的第一固定板11,且滚珠丝杠螺杆14与螺杆13均与第一固定板11之间活动连接,三组第一固定板11的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贯穿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2,用以将第一固定板11加固;滚珠丝杠螺杆1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滚珠丝杠螺母15,第一固定板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伺服马达18,伺服马达18的驱动端连接有同步轮17,同步轮17与滚珠丝杠螺母15之间设置有传动带16,伺服马达18的型号为TCH/V-750,用以为螺杆13的转动提供动力;加料结构2还包括有料斗21、第一下料座22、第二下料座23、第二固定板24与方口25,方口25开设于第二固定板24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心处,第一下料座22的上端与料斗21的内侧相连通,第一下料座22的下端部分与第二下料座23之间拼合且活动卡于方口25的内侧,以便于第一下料座22的取下;螺杆13活动贯穿于第一下料座22的下端部分与第二下料座23的拼接部分的上端外表面,料筒26的上端与第一下料座22以及第二下料座23的下端部分相贴合,料筒26与第二固定板24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料筒26的稳固;锁模结构4包括上模板41、台面板42、气液增压缸43、下模板44、第二限位杆45,台面板42固定设置在机体5的上端外表面,上模板41、下模板44分别设置在台面板42的上下方,第二限位杆4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模板41、下模板44之间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杆45活动贯穿于台面板42的内部,气液增压缸43的上端与台面板42之间固定连接,气液增压缸43的下方的伸缩端与下模板44之间固定连接,气液增压缸43的型号为STA-63-100-15-1T。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在使用时,胶料从料斗21经过第一下料座22,之后在落至料筒26的内侧,伺服马达18转动,通过传动带16将动力传递至滚珠丝杠螺母15,最终使螺杆13转动,螺杆13在料筒26的内侧转动,将内部的胶料从料筒26的下端处挤出,需要换料时,使用者事先将料斗21的下端出料口处堵住,之后将第二下料座23固定,将第一下料座22向上方移动,使得第一下料座22的下端部分从方口25的内侧取出,进而可以将第一下料座22与料斗21取下,可以对料斗21进行更换,进而改变加送的胶料,较为便利,当气液增压缸43伸缩时,下方的伸缩端带动下模板44上下移动,在第二限位杆45的连动作用下,使得上模板41共同上下移动,因此在上模板41与台面板42之间的模具可以较为便利的完成合模与脱模,有利于模具的取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包括机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5)的内侧贯穿至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锁模结构(4),所述锁模结构(4)的上端设置有座进退结构(3),所述座进退结构(3)的上端设置有加料结构(2),所述加料结构(2)包括沿竖直方向贯穿于座进退结构(3)的内侧的料筒(26),所述加料结构(2)的上端设置有传动结构(1),所述传动结构(1)包括贯穿于内侧的滚珠丝杠螺杆(14)、固定连接于下端的螺杆(13),且螺杆(13)贯穿于料筒(26)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包括机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5)的内侧贯穿至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锁模结构(4),所述锁模结构(4)的上端设置有座进退结构(3),所述座进退结构(3)的上端设置有加料结构(2),所述加料结构(2)包括沿竖直方向贯穿于座进退结构(3)的内侧的料筒(26),所述加料结构(2)的上端设置有传动结构(1),所述传动结构(1)包括贯穿于内侧的滚珠丝杠螺杆(14)、固定连接于下端的螺杆(13),且螺杆(13)贯穿于料筒(26)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螺杆(14)与螺杆(13)的外表面套有三组等距排布的第一固定板(11),且滚珠丝杠螺杆(14)与螺杆(13)均与第一固定板(11)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三组第一固定板(11)的外表面靠近拐角处贯穿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螺杆(1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滚珠丝杠螺母(15),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伺服马达(18),所述伺服马达(18)的驱动端连接有同步轮(17),所述同步轮(17)与滚珠丝杠螺母(15)之间设置有传动带(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结构(2)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雄真,赵小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