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74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恒温换气装置,其包括:相互包容的内、外管,在该内、外管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散热翅片,在两该管的两端头分别设置滤尘净化机构,其中内管的一端接通在风机上。内管的另一端为喇叭形扩口端。与该扩口端相接的外管端为环柱形帽口。该装置利用室内排出的空气冷(热)量与换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换入空气经过滤、净化处理后进入室内。这种换气,调温,净化同步进行的换气装置,减少了空调器不必要的能耗,确保室内空气健康清新的质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空气调节
,具体讲是一种恒温换气装置。市售的房间中小型空调器大都采用密闭式室内空气循环方式来调节室内空气环境。也有的空调器具有换气功能,但其不能调温与换气同时进行,也不能滤除尘土和有害气体。有的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空调器又不能换更新鲜空气,因而难以保障室内空气的质量。具有换气功能的空调器,在换气过程中,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新换入的空气会吸收大量的冷(热)量,而由室内排出的空气则将较多的冷(热)量白白排出,这样必然增加空调器的负荷与耗能,使用这种空调器也是不经济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空调器的弊端,提供一种恒温换气装置。该装置要使室外空气在进入室内时,能够成为一种与室内温度较为接近的清新空气进入室内,达到即减少空调器不必要的能耗,又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效果。该装置要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了一种恒温换气装置,其包括相互包容的内、外管,在该内外管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散热翅片,在两该管的两端头分别设有滤尘净化机构,其中内管的一端接通在风机上,内管的另一端为喇叭形扩口端,与该扩口端相接的外管为环柱形帽口。本恒温换气装置,所述的散热翅片,其为垂直于管轴线的单螺旋或多螺旋式翅片,或者为平行于管轴线的直片式翅片。本恒温换气装置,所述的滤尘净化机构,其为丝网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或者为填料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本恒温换气装置,所述的填料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其为填装活性炭夹层的网框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或者为填装纤维纸层的网框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或者为填装光触媒夹层的网框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以本装置的两种使用情况分别描述如下在以内管作为本装置的排气管使用情况下设定安装在室外的风机通过软管接通在内管上,这样室内的空气被抽向室外,这就造成室内空气密度降低,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室外空气则通过外管(即换气管)流入室内。在室外空气流经外管(即换气管)的过程中,通过内、外管之间的夹层中的散热翅片与内管(即排气管)中被抽排的室内空气进行充分热交换,使得外管(即换气管)中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在进入室内时,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减少了冷(热)量损耗,进而降低了空调器的能耗。该装置的风机既可安装在室外墙壁上,也可安装在空调器室外机机壳上。由于本装置的内、外管的两端头分别设置滤尘净化机构,使得进入外管(即换气管)的室外空气经过过滤净化,去除了灰尘、杂质和细菌,从而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质量。在以内管作为本装置的换气管使用情况下安装在室内墙壁上的本装置,其内管通过软管接通在风机上。该风机可以是安装室外的离心风机。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软管接通在内管的另一端上。该风机也可以是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内的离心风机,通过软管接通在内管的一端与该风机的入风口之间。这样室外空气在通过滤尘净化机构后,进入内管(即换气管)中,会造成室内正压状态,在正压作用下,室内空气则通过外管(即排气管)流出室外。在室内空气流经外管(即排气管)的过程中,通过散热翅片与内管(即换气管)中被鼓、抽进的室外空气进行充分热交换,使得内管(即排气管)中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在进入室内时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减少了冷(热)量损耗,进而降低了空调器的能耗。通过实验,本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使用效果明显,实现了调温,换气同步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恒温换气装置安装结构剖视图(螺旋式散热翅片)。图2为恒温换气装置安装结构剖视图(直片式散热翅片)。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参见图1-3,制成的恒温换气装置,其包括相互包容的内、外管4、3,其中外管3穿墙镶嵌在墙壁7中。在该内、外管4、3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散热翅片5.5′。在两该管4、3的两端头分别设置滤尘净化机构1、6。其中内管4的一端通过软管2接通在风机上(图中未画出)。内管4的另一端为喇叭形扩口端8。与该扩口端8相接的外管端为环柱形帽口9。本装置所设计的散热翅片5.5′,可以是垂直于管轴线的螺旋式翅片5,该翅片5固定在内管4外壁上,充塞于两该管4、3之间的夹层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设计平行于管轴线的直片式翅片5′,该翅片5′沿管轴线方向平行固定在内管4外壁上,在两该管4、3之间的夹层中形成轴向的通道,如图2、图3所示。本装置所设计的滤尘净化机构1、6,可以是平面形的丝网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1;还可以是填装活性炭或光触媒夹层的环柱形网框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6。当内管4作为本装置的排气管使用时,内管4的室内端可以摘除平面形的丝网机构的滤尘净化机构1;当内管4作为本装置的换气管使用时,内管4的室外端必须安装平面形丝网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1。而外管3两端则可摘除滤尘净化机构1或6。权利要求1.一种恒温换气装置,其包括相互包容的内、外管,其特征在于在该内、外管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散热翅片,在两该管的两端头分别设置滤尘净化机构,其中内管的一端接通在风机上,内管的另一端为喇叭形扩口端,与该扩口端相接的外管为环柱形帽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翅片,其为垂直于管轴线的单螺旋或多螺旋式翅片,或者为平行于管轴线的直片式翅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尘净化机构,其为丝网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或者为填料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其为填装活性炭夹层的网框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或者为填装纤维纸层的网框机构的滤尘净化机构,或者为填装光触媒夹层的网框结构的滤尘净化机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恒温换气装置,其包括:相互包容的内、外管,在该内、外管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散热翅片,在两该管的两端头分别设置滤尘净化机构,其中内管的一端接通在风机上。内管的另一端为喇叭形扩口端。与该扩口端相接的外管端为环柱形帽口。该装置利用室内排出的空气冷(热)量与换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换入空气经过滤、净化处理后进入室内。这种换气,调温,净化同步进行的换气装置,减少了空调器不必要的能耗,确保室内空气健康清新的质量。文档编号F24F12/00GK1241703SQ9911224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楚人震, 王正太, 王建军, 朱振学, 隋玉瑶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换气装置,其包括相互包容的内、外管,其特征在于:在该内、外管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散热翅片,在两该管的两端头分别设置滤尘净化机构,其中内管的一端接通在风机上,内管的另一端为喇叭形扩口端,与该扩口端相接的外管为环柱形帽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人震王正太王建军朱振学隋玉瑶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