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65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采用一个旋转开关的简单操作,使制冷运转与除湿运转之间的差别明显。在通过设置于空调机(10)中的旋转开关(52),选择弱冷模式或强冷模式时,无论压缩机(14)的开/关,均以一定速度旋转驱动风扇马达(46)。与此相对,当选择除湿模式时,风扇马达以最低的转速,与压缩机一起,通过热敏开关(56)开/关。由此,通过一个旋转开关的简单操作,可明显地感觉到制冷模式与除湿模式之间的差别。(*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详细地说,是涉及通过设置于主体上的旋转开关的操作,进行运转模式和风量切换的空调机。在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机中,包括有使压缩机按照一定的转速旋转驱动同时使制冷剂循环的所谓定速型。在这种空调机中包括窗式空调机,这种窗式空调机安装于窗框等处,将包含压缩机及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容纳于同一机壳内。通常,空调机是通过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而供暖制冷的,但是在窗式空调机中,在用于以低成本为目的的专门进行制冷的场合,包括有下述的称为“冷却器”的类型,其不采用微型电子计算机,以仅仅对定速运转的压缩机进行开/关操作而设定的风量运转。但是,即使对于这种所谓冷却器的空调机,人们仍希望采用除湿模式(除湿运转)。然而,在这样的空调机中,除了温度设定用的旋转开关以外,还设置有对送风运转/制冷运转和停止进行切换的旋转开关和风量切换用的旋转开关,为了能在无制冷感的情况下进行除湿运转,开关电路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同时,为了形成所希望的运转状态,必须对多个旋转开关进行操作,这是较麻烦的。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使开关操作简化,在除湿运转时,不会使人感到过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的空调机,该空调机使用可多级改变转速的风扇马达驱动送风风扇,并且具有下述热敏开关,该热敏开关根据设定温度与检测温度的高低,实现开/关操作,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可在下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在该第一模式中,根据上述热敏开关的开/关,驱动压缩机,并且将上述风扇马达的转速设定为除最小转速以外的任何的转速,在上述第二模式中,根据上述热敏开关的开/关,驱动上述压缩机,并且以上述最小转速,按照与上述热敏开关的开/关保持同步的方式,驱动上述风扇马达。按照本专利技术,可选择根据热敏开关的开/关驱动压缩机的第一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可按照除最小风量以外的风量,驱动送风风扇,而在第二模式中,以最小风量根据压缩机的开/关驱动送风风扇。由此,由于在第一模式中,无论压缩机处于开/关的情况,风扇马达均按照高于最小转速的转速连续旋转,而在第二模式中,送风量小并且随着压缩机的开/关,进行送风/停止,所以较之第一模式,制冷感受到了抑制。通过使第一模式处于制冷模式,使第二模式处于除湿模式,可使制冷模式与除湿模式的差别明显,并且可防止在除湿模式中,使人感到大冷。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对下述位置进行切换,并选择任一位置,所述位置包括使上述风扇马达和压缩机停止的停止位置;按照除上述最小转速以外的转速,仅仅驱动上述风扇马达的送风位置;选择上述第一模式的制冷位置;选择上述第二模式的除湿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比如以一个旋转开关作为切换机构,进行停止、送风、制冷和除湿模式的切换。即,不采用多个旋转开关,使制冷模式与除湿模式的差别明显,可进行运转模式与风量的切换。由此,由于不必采用多个旋转开关,故可使部件数量减少,可使旋转开关的周围的电线布置简化,可使制造成本降低。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上述的送风位置或上述的制冷位置,最好设置上述送风机构的风量不同的多级位置,由此,可以所需风量实现送风或制冷。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表示空调机的冷冻循环的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表示空调机的电路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控制板中的开关的排列的示意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和2表示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机10。该空调机10为窗式空调机,在该窗式空调机中,下面将要进行描述的冷冻循环的结构部件和电气部一体容纳于基本呈矩形箱体状的机壳12中,该机壳12安装于窗框等中。图2表示设置于空调机10中的冷冻循环的基本结构。在该机壳12内部,包括有压缩机14、毛细管24、形成蒸发器的热交换器16、形成冷凝器的热交换器(冷凝器)18。热交换器16通过消音器20A和蓄热器22,与压缩机14的制冷剂吸引侧连接,压缩机14的排出侧通过消音器20B,与热交换器18连接。另外,热交换器18和热交换器16通过毛细管24、过滤器26和调制器(modulator)28而连接。由此,在压缩机14与热交换器16之间,形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通过按照一定的运转频率(所连接的工业交流电源的频率)使上述压缩机14旋转驱动,则将制冷剂压缩排出。该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18、毛细管24,由热交换器16实现蒸发,与通过热交换器16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将通过热交换器16的空气冷却,并且饱和水蒸气压力下降,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如图1所示,在空调机10的机壳12中,在室内侧(图1中的纸面靠近读者一侧)的面上沿左右并排设置有进风栅30和排风栅32。另外,如图1所示,在热交换器16附近,设置有采用多叶片风扇的送风风扇34。在空调机10中,通过使送风风扇34旋转驱动,从进风栅30吸入室内空气,将其朝向热交换器16送出。通过热交换器16的空气从排风栅32朝向室内排出。此时,当使制冷剂在热交换器16内部循环时,便将朝向室内排出的空气冷却。此外,在机壳12内部,在热交换器18的附近,设置有采用螺旋浆式通风机的热交换器18的冷却用的冷却风扇36,通过该冷却风扇36,将外气送入机壳12内部,同时将该外气吹向热交换器18而排出。由此,可将机壳12内部的热量排出,并且对热交换器18进行冷却。还有,送风风扇34和冷却风扇36可通过其驱动轴两端负荷的风扇马达46同时驱动。如图1所示,排风栅32由上下导风板38和左右导风板40形成,通过该上下导风板38与左右导风板40,可调节从排风栅32排出的空调风(冷风)的方向。图3概略表示设置于机壳12内部的空调机10的电路。空调机10包括驱动压缩机14的压缩机马达42、导风板马达44、驱动送风风扇34的风扇马达46。另外,压缩机马达42和风扇马达46采用电容型的单相感应电动机。通过提供规定电压的交流电,压缩机马达40按照与交流电的频率保持同步的转速,使压缩机14旋转驱动。另外,导风板马达44与左右导风板40连接,通过驱动,使左右导风板40进行摆动操作。由此,从排风栅32排出的空调风在左右方向偏向。另外,在空调机10中,通过手动方式对上下导风板38进行操作。风扇马达46为其驱动轴两端负荷的马达,其驱动轴的一端与送风风扇34连接,该驱动轴的另一端与冷却风扇36连接。由此,当驱动风扇马达46时,送风风扇34与冷却风扇36同时动作。在空调机10中,设置有电源端子48,通过万能插头50等向该电源端子48提供运转用的交流电。再有,在空调机10中,设置有旋转开关52、格栅开关54和热敏开关56。通过旋转开关52、根据设定温度和检测温度而实现开/关的热敏开关56,对压缩机马达42供电,导风板马达44通过旋转开关52和格栅开关54供电。另外,风扇马达46通过旋转开关52,或旋转开关52与热敏开关56供电。如图1所示,在空调机10的机壳12的前面,设置有控制板58。如图4所示,在控制板58中,设置有旋转开关52的操作旋钮60、热敏开关56的操作旋钮62、格栅开关54和换气开关64。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开关52设置有“停止”位置、“送风”位置、作为第一模式的“制冷—强”位置和“制冷—弱”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其通过可多级改变转速的风扇马达,驱动送风风扇,并且具有下述热敏开关,该热敏开关根据设定温度与检测温度的高低进行开/关,其特征在于: 其可在下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根据所述热敏开关的开/关,驱动压缩机,并且将所述风扇马达的转速设定为除最小转速以外的任何的转速,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根据所述热敏开关的开/关,驱动所述压缩机,并且以所述最小转速,按照与所述热敏开关的开/关连动的方式,驱动所述风扇马达。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谷正一加藤稔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