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265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组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和设于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正上方的纵向压紧机构,纵向压紧机构由纵向直线驱动组件和设于纵向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的压柱组成,且纵向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竖直向下,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由底板、支撑底座、导向套筒及其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组成,导向套筒的下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的内径的限位槽,导向套筒的上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的内径的凹槽,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由支撑导柱和复位弹簧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0型密封圈的装配效率,解决了人工手动装配划伤指甲及其手指的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An assembly device of end cover sealing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组装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汽车真空泵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汽车真空泵上安装端盖,为了保证安装的密封性,需要在端盖的外部紧密套接O型密封圈,以提高真空泵的组装密封性能。在进行端盖的密封圈的套接作业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进行安装,在进行人工手动安装时,端盖的边缘容易划伤工人的指甲,且人工在进行装配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和设于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正上方的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由纵向直线驱动组件和设于纵向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的压柱组成,且纵向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竖直向下,所述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由底板、支撑底座、导向套筒及其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组成,所述导向套筒的下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的内径的限位槽,所述导向套筒的上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的内径的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的凹槽,且凹槽与限位槽同轴分布,所述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由支撑导柱和复位弹簧组成,所述支撑导柱的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支撑导柱的上端为阶梯结构,所述支撑导柱从导向套筒的下端穿过,且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限位槽的底部限位接触,且阶梯结构穿过导向套筒,并位于导向套筒的上方,所述支撑导柱的下端面设有柱状槽,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安装在设置与支撑底座中心位置的装配槽中,且复位弹簧竖直设置,所述导向套筒竖直安装在支撑底座的上端面,且复位弹簧的上端伸至柱状槽中,并与柱状槽的底部紧密接触。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一竖直的撑架,所述纵向直线驱动组件竖直安装在撑架上,且压柱位于支撑导柱的正上方,且二者同轴分布。优选的,所述支撑导柱的外壁与导向套筒的内壁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限位槽的内壁间隙配合。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处于闲置状态时,其复位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其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限位槽的底部紧密接触,支撑导柱上端的阶梯结构位于导向套筒的上方,在进行端盖的O型密封圈的装配作业时,将O型密封圈放置到导向套筒上端面的凹槽中,然后将端盖套在支撑导柱上端的阶梯结构上,然后启动纵向直线驱动组件,使得纵向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伸长,并带动其下端的压柱向下运动,并将端盖的上端面压柱,支撑导柱顺着导向套筒的内壁向下滑动,此时复位弹簧受到压力的作用进一步被压缩,当端盖的下端运行进入导向套筒中时(端盖下端的外径小于导向套筒的内径),O型密封圈就会被套在了端盖下端的外壁上,然后纵向直线驱动组件复位,此时复位弹簧复位,将支撑导柱从导向套筒中向上顶起,然后取下装上O型密封圈后的端盖(由于O型密封圈已经被紧固的套在了端盖下端的外壁上,所以被一同取出)即可,如此往复,再进行下一个端盖的密封圈的装配。本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0型密封圈的装配效率,解决了人工手动装配划伤指甲及其手指的问题,具有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支撑底座,3-导向套筒,31-限位槽,32-凹槽,4-支撑导柱,41-阶梯结构,42-环形凸台,43-柱状槽,5-端盖,6-撑架,7-纵向直线驱动组件,8-压柱,9-复位弹簧,10-O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和设于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正上方的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由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和设于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的驱动端的压柱8组成,且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的驱动端竖直向下,所述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由底板1、支撑底座2、导向套筒3及其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组成,所述导向套筒3的下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3的内径的限位槽31,所述导向套筒3的上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3的内径的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10的凹槽32,且凹槽32与限位槽31同轴分布,所述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由支撑导柱4和复位弹簧9组成,所述支撑导柱4的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台42,所述支撑导柱4的上端为阶梯结构41,所述支撑导柱4从导向套筒3的下端穿过,且环形凸台42的上端面与限位槽31的底部限位接触,且阶梯结构41穿过导向套筒,并位于导向套筒3的上方,所述支撑导柱4的下端面设有柱状槽43,所述支撑底座2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复位弹簧9的下端安装在设置与支撑底座2中心位置的装配槽中,且复位弹簧9竖直设置,所述导向套筒3竖直安装在支撑底座2的上端面,且复位弹簧9的上端伸至柱状槽43中,并与柱状槽43的底部紧密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有一竖直的撑架6,所述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竖直安装在撑架6上,且压柱8位于支撑导柱4的正上方,且二者同轴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导柱4的外壁与导向套筒3的内壁滑动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台42的外壁与限位槽31的内壁间隙配合。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处于闲置状态时,其复位弹簧9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其环形凸台42的上端面与限位槽31的底部紧密接触,支撑导柱4上端的阶梯结构41位于导向套筒3的上方,在进行端盖5的O型密封圈10的装配作业时,将O型密封圈10放置到导向套筒3上端面的凹槽32中,然后将端盖5套在支撑导柱4上端的阶梯结构41上,然后启动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使得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的驱动端伸长,并带动其下端的压柱8向下运动,并将端盖5的上端面压柱,支撑导柱4顺着导向套筒3的内壁向下滑动,此时复位弹簧9受到压力的作用进一步被压缩,当端盖5的下端运行进入导向套筒3中时(端盖5下端的外径小于导向套筒3的内径),O型密封圈10就会被套在了端盖5下端的外壁上,然后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复位,此时复位弹簧9复位,将支撑导柱4从导向套筒3中向上顶起,然后取下装上O型密封圈10后的端盖5(由于O型密封圈10已经被紧固的套在了端盖5下端的外壁上,所以被一同取出)即可,如此往复,再进行下一个端盖5的O型密封圈10的装配。本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0型密封圈的装配效率,解决了人工手动装配划伤指甲及其手指的问题,具有实用价值。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和设于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正上方的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由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和设于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的驱动端的压柱(8)组成,且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由底板(1)、支撑底座(2)、导向套筒(3)及其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组成,所述导向套筒(3)的下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3)的内径的限位槽(31),所述导向套筒(3)的上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3)的内径的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10)的凹槽,且凹槽(32)与限位槽(31)同轴分布,所述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由支撑导柱(4)和复位弹簧(9)组成,所述支撑导柱(4)的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台(42),所述支撑导柱(4)的上端为阶梯结构(41),所述支撑导柱(4)从导向套筒(3)的下端穿过,且环形凸台(42)的上端面与限位槽(31)的底部限位接触,且阶梯结构(41)穿过导向套筒(3),并位于导向套筒(3)的上方,所述支撑导柱(4)的下端面设有柱状槽(43),所述支撑底座(2)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复位弹簧(9)的下端安装在设置与支撑底座(2)中心位置的装配槽中,且复位弹簧(9)竖直设置,所述导向套筒(3)竖直安装在支撑底座(2)的上端面,且复位弹簧(9)的上端伸至柱状槽(43)中,并与柱状槽(43)的底部紧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密封圈装配装置,包括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和设于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正上方的纵向压紧机构,所述纵向压紧机构由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和设于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的驱动端的压柱(8)组成,且纵向直线驱动组件(7)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性托举支撑机构由底板(1)、支撑底座(2)、导向套筒(3)及其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组成,所述导向套筒(3)的下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3)的内径的限位槽(31),所述导向套筒(3)的上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直径大于导向套筒(3)的内径的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10)的凹槽,且凹槽(32)与限位槽(31)同轴分布,所述纵向弹性复位机构由支撑导柱(4)和复位弹簧(9)组成,所述支撑导柱(4)的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台(42),所述支撑导柱(4)的上端为阶梯结构(41),所述支撑导柱(4)从导向套筒(3)的下端穿过,且环形凸台(42)的上端面与限位槽(31)的底部限位接触,且阶梯结构(41)穿过导向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权徐德鑫韩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磐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