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专用安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60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器,包括风叶及风机系统、特殊风道、蒸发器、进风控制机构、导风机构、出风控制机构、双侧面板、机壳构成,两块面板分立在机壳两侧,面板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风叶置于中部,蒸发器呈弯曲状摆放于风叶外圆周围,进风控制机构、导风机构安装在机壳内,特殊风道设置在风叶下方,它有y型通道分别与两块面板上的出风口相接,其y型通道中心交会处设置出风控制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具有双面进出风功能,使得在相邻的两房间可共用一台分体室内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空气温度调节装置及其专用安装设备。对于相邻的两个房间,若要求任意一个房间享有冷(热)气,按现有方式,可通过安装一套‘一拖二’分体机或安装两套普通的分体机实现上述目的,对于当前国情下的我国大众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消费行为;后来人们提出一种双向使用的分体室内机技术,但由于结构不太合理,影响到其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实用的具有双面进出风功能的新型分体室内机。本专利技术包括风叶及风机系统、特殊风道、蒸发器、进风控制机构、出风控制机构、导风机构、双侧面板、机壳,风叶置于中部,蒸发器呈弯曲状摆放于风机外圆周围,两块面板分立在机壳两侧,面板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控制机构、导风机构安装在机壳内,特殊风道设置在风叶下方,它的y型通道分别与两块面板上的出风口相接,其y型通道中心交会处设置出风控制机构。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具有双面进出风功能,使得一般的家庭,在其相邻的两房间公共墙上安装一台此种分体室内机即可,消费者花一套分体机的钱,却真正拥有两套分体机的功能。此种室内机外形尺寸与传统的分体室内机相差不太(高度约为340MM),安装后裸露部份的深度尺寸只有传统型室内机深度的三分之一或更小。另外,从提高空调器的利用率和消费者购买支出等方面来看,此种分体机的潜在市场相当可观。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旋转式进风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旋转式进风控制机构开启状态图;附图5为附图3A向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移动式进风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移动式进风控制机构开启状态结构示意附图8为附图6B向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出风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前面板结构示意图;附图11为后面板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为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13为安装架结构示意图;附图14为安装过程示意图。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风叶及风机系统(9)及特殊风道(5)、蒸发器(3)、进风控制机构(2,10)、出风控制机构(7)、导风机构(6,8)、面板(1,11)及机壳(1′)。风叶(9)置于中部,蒸发器(3)呈弯曲状摆放于风叶(9)外圆周围,两块面板(1,11)分立在机壳(1′)两侧,面板(1,11)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控制机构(2,10)、导风机构(6,8)安装在机壳(1′)内,特殊风道(5)设置在风叶(9)下方,它的y型通道(7′)分别与两块面板(1,11)上的出风口相接,其y型通道(7′)中心交会处设置出风控制机构(7)。以选择B侧房间进行制冷(热)为例,工作时,电气控制系统接收指令后,风叶系统和制冷系统启动,位于B侧机壳(1′)内的进风控制机构(10)开启,位与A侧机壳(1′)内的进风机构(2)处于关闭状态,出风控制机构(7)沿设定指令旋转到图示位置,以便关闭通向面板(1)出风口的通道。位于B侧机壳(1′)的导风机构(8)回转。同时,经风机(9)的贯流风叶作用,B侧房间的空气经面板(11)进风口吸入,在流经蒸发器(3)的同时进行热交换后,进入贯流风道(5),再经y型通道(7′)沿面板(11)出风口进入B侧房间。经过上述循环过程,实现B侧房间的制冷(热)目的。图1中,各部件说明如下(1)面板(1,11)(2)罩体(4)(3)进风控制机构(2,10)(4)出风控制机构(7)(5)导风机构(6,8)(6)蒸发器组件(3)(7)底座及风道主体(5)(8)贯流风叶及风机系统(9)图1也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其中进风控制机构(2,10)选用旋转式进风控制机构做成,进风控制机构(2,10)导风机构(6,8)紧靠面板(1,11)安置。将图1中进风控制机构(2,10)改用移动式进风控制机构(12,12′),即得到图2所示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见图3、图4及图5所示,旋转式进风控制机构(2,10)包括微电机及支座(17)、控风板(18)、罩体(4)、轴承座体(17′),微电机及支座(17)预装成一体,控风板(18)的一个转轴与微电机的轴相联,控风板(18)另一侧的转轴与装有滚动轴承的轴承座体(17′)中的轴承相联。微电机及支座、轴承座体(17′)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罩体(4)上,或者,将前述构件按制作安装成一组件,再将其安装在罩体(4)上。控风板(18)在微电机(17)的驱动下绕轴转动,其转动的位置决定进风控制机构(2,10)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图3、图4及图5所示为位于A侧的进风控制机构(2)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图4中b点和图3中a点两个位置分别表示进风口处于‘开启’和‘关闭’状态。对于停机状态,室内机两侧的进风控制机构都处于关闭状态,当其一侧所在的房间进行制冷/热时,该侧的进风控制机构转动至开启位置,而另一侧的进风控风机构处于关闭状态,对于两侧房间同时工作状态,室内机两侧的进风控制机构都处于开启位置。见图6、图7、图8所示,移动式进风控制机构(12,12′)包括微电机及支座(21)、控风板(19)、罩体(4)、齿轮及齿条(20)、导向架(22),微电机及支座(21)预装成一体,通过螺钉与罩体(4)或面板的内侧相联,齿轮与齿条齿合在一起,微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轴相联结,齿条装在控风板(19)的两侧,导向架(22)固定在机壳或面板上。当微电机(21)启动时,齿轮同时转动,通过齿轮与齿条的传动,齿条及控风板(19)沿着导向架(22)向设定方向移动,实现室内机进风口的开/关调节。移动式进风控制机构(12,12′)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一,安装在室内机的面板的内侧。其二,安装在罩体上。图6、图7、图8表示移动式进风控制机构安装在面板的内侧。图1所示,特殊风道(5)的形状,符合贯流风叶风道的性能要求,整个风道上半部分成形一体,下半部分呈‘人’字形,构成y型出风通道(7′)。可转换出风方向的控制机构(7)装配在y型出风通道(7′)的中心交会处,形成了与传统室内机不同并具有可转换的双(侧)面出风的y型出风通道(7′)。见图1及图9所示,出风控制机构(7)包括风道底板(15),控风板(13),微电机(16)及轴承(14),风道底板(15)与风道主体的左右两侧板(5)之间用螺钉联结定位。控风板(13)一端的转轴与安装在风道底板(15)上的微电机相连,另一端的转轴与轴承(14)相联,该轴承(14)安装在风道底板(15)的一侧。通过微电机(16)的驱动,控风板(13)沿着预设的方向转到设定的位置。图1中,出风控制机构(7)的控风板位置正好将位于A侧的y型出风通道(7′)关闭,此时位于B侧的y型出风通道(7′)畅通,使交换后的冷(或热)风沿B侧房间流去。见图10、图11,为两侧面板(1,11)的结构图,面板(1,11)上部设有进风口(1a),下部设有出风口(1b),面板(1,11)上设有指示灯(1c),内侧设有过滤网,边框装上L形装饰板(26)。见图13所示,安装架(25)由两件侧挂板(25a)和一件定位连接板(25b)组成,两件侧挂板(25a)分立在定位连接板(25b)两端,其夹角为90°,侧挂板(25a)的内侧设有令矩形室内机沿水平面定位和辅助悬挂作用的挂耳(25c)。侧挂板(25a)与定位连接板(25b)以特殊螺钉联结,安装架(25)用经喷塑的金属钣材制造。见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风叶及风机系统、特殊风道、蒸发器、进风控制机构、导风机构、出风控制机构、双侧面板、机壳构成,两块面板分立在机壳两侧,面板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其特征在于风叶置于中部,蒸发器呈弯曲状摆放于风叶外圆周围,进风控制机构、导风机构安装在机壳内,特殊风道设置在风叶下方,它有y型通道分别与两块面板上的出风口相接,其y型通道中心交会处设置出风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洪向以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