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25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包括上翻边模具和下翻边模具,所述上翻边模具包括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所述下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压料芯a和压料芯b,所述上模、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与压料芯a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所述压料芯b与下模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在压料芯a上开设有孔a,在压料芯b上开设有孔b,所述孔a与孔b相连通,在孔a与孔b中设有导柱;在上模和下模中均设有顶杆孔,铸造吊耳分别位于上模和下模两侧。本申请模具状态稳定,提高了产品的成型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方便工人操作,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提高了现场成品产能。

Trial production of multifunctional flang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
本技术属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车身产品试制模具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身作为白车身的主要部分,对于整个车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其作为汽车的主体,车身覆盖件和车身结构件都有着相关的配合关系,其中车身结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装配,这些不同结构件焊接在一起是为了形成有效的吸能区,可在碰撞时吸收撞击能量,保证驾驶员生命安全。在此类产品模具开发上,针对于带有上翻边和下翻边的产品,传统试制翻边模具是开发两套模具,一套是开发上模、压料芯、下模实现模具上翻边,另一套是再开发上模、压料芯、下模实现模具下翻边。这种模具铸造费用和加工费用都要高出传统模具开发费用的1/3,并且压料部分的产品由于两套模具两序重复整形,如果模具的加工、研配量超出公差,模具的变形量不同,导致模具状态不同,影响产品成型的质量,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压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带有上翻边和下翻边的产品的模具,其造价成本高和影响产品成型质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包括上翻边模具和下翻边模具,所述上翻边模具包括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所述下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压料芯a和压料芯b,所述上模、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与压料芯a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所述压料芯b与下模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在压料芯a上开设有孔a,在压料芯b上开设有孔b,所述孔a与孔b相连通,在孔a与孔b中设有导柱;在上模和下模中均设有顶杆孔,铸造吊耳分别位于上模和下模两侧。进一步的,使用上翻边模具时,气顶杆穿过下模中的顶杆孔与压料芯b底面相接触。进一步的,在压料芯b的下表面制作有支撑受力座,该支撑受力座与气顶杆相接触。进一步的,在压料芯a的上表面制作有支撑受力座。此时压料芯a的作用相当于传统模具的上模,与压机上台面固定。此状态下支撑受力座无作用。进一步的,使用下翻边模具时,将上模、压料芯a和压料芯b整体翻转180度。进一步的,上模的顶杆孔与气顶杆位置对应匹配。更进一步的,气顶杆穿过上模中的顶杆孔与压料芯a的支撑受力座相接触。更进一步的,在压料芯a上开设有两个孔a,在压料芯b上开设有两个孔b,所述孔a与孔b相连通,在相对应的孔a与孔b中均设有导柱。更进一步的,待成型产品位于压料芯a与压料芯b之间。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以上部件分别组合,相互配合,安装在压机上实现一套模具多功能翻边;由原来的两套模具两台压机4名操作人员改为一台压机2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操作;本申请模具状态稳定,提高了产品的成型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方便工人操作,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提高了现场成品产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压料芯a结构示意图;图4为压料芯b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模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俯视图;图7为上翻边工作状态正视图;图8为下翻边工作状态正视图;图中序号说明:1.上模,2.压料芯a,3.压料芯b,4.下模,5.导柱,6.铸造吊耳,7.气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以此为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描述说明。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包括:上翻边模具和下翻边模具,所述上翻边模具包括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所述下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压料芯a和压料芯b,所述上模、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与压料芯a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所述压料芯b与下模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在压料芯a上开设有孔a,在压料芯b上开设有孔b,所述孔a与孔b相连通,在孔a与孔b中设有导柱;在上模和下模中均设有顶杆孔,铸造吊耳分别位于上模和下模两侧。当产品需要上翻边时,模具如图7所示,使用压料芯a2、压料芯b3、下模4配合实现,此时压料芯a2实际作用相当于传统模具上模。用气顶杆驱动压料芯b,把放置在下模4上的压料芯b顶起,通过导滑面限定压料芯b3的X-Y方向,将板料放置压料芯b3上进行定位。压机上台面带动压料芯a2向下移动,通过导柱限定方向,使行程更加准确,压料芯a2与压料芯b3闭合,压住产品。然后压料芯a2与压料芯b3在压机上台面作用下,通过导滑面向下移动,此时产品实现上翻边。压料芯a回退,这时可以取出产品。当产品需要下翻边时,将模具翻转180度,如图8所示,使用压料芯b3、压料芯a2、上模1配合实现,此时压料芯b3实际作用相当于传统模具上模,上模1实际作用相当于传统模具下模,操作过程与上翻边相同。本技术通过这种多功能翻边模具,可显著降低开发工装的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翻边模具和下翻边模具,所述上翻边模具包括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所述下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压料芯a和压料芯b,所述上模、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与压料芯a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所述压料芯b与下模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在压料芯a上开设有孔a,在压料芯b上开设有孔b,所述孔a与孔b相连通,在孔a与孔b中设有导柱;在上模和下模中均设有顶杆孔,铸造吊耳分别位于上模和下模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翻边模具和下翻边模具,所述上翻边模具包括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所述下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压料芯a和压料芯b,所述上模、压料芯a、压料芯b和下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与压料芯a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所述压料芯b与下模相接触的面为导滑面;在压料芯a上开设有孔a,在压料芯b上开设有孔b,所述孔a与孔b相连通,在孔a与孔b中设有导柱;在上模和下模中均设有顶杆孔,铸造吊耳分别位于上模和下模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使用上翻边模具时,气顶杆穿过下模中的顶杆孔与压料芯b底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试制多功能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压料芯b的下表面制作有支撑受力座,该支撑受力座与气顶杆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东辛久喜姜福浩隋良超赵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源汽车零部件大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