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春严专利>正文

多个建筑相连接组成建筑群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22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属于一种建筑结构的设计,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斜柱、平台相结合的延伸及与立柱、斜柱、缆绳、吊杆等结构的结构将两个以上的建筑的结构骨架连接在一起,其使用性能如同单独的建筑,但结构组成一体,斜柱可承受侧向力,使结构更加坚固。建筑内的设施通过平台相连接,当一个建筑的设施受损或供应不足时,另一个建筑可以通过平台上的设施给予补充,上层平台还可以成为疏散通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可移动的,与道路交通结合的多体建筑结构,其结构可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并可以利用其跨度大、层和层之间可以有很高的高度的特点在道路、车站、广场等的上方修建建筑。此建筑由立柱、斜柱、下垂的钢缆、吊杆等组合的,可用于大跨度支撑结构和多个建筑相互支撑和连接的建筑结构,由混合建筑结构、建筑之间的互通结构、高层建筑通风结构、建筑与道路交通的混合结构和移动抗震结构组成;其特征是混合建筑结构用立柱、斜柱、钢缆、吊杆等轻型承重结构作为建筑的承重骨架,与建筑的楼板相结合,具有了大跨度和大的伸展性。现有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都是互相独立存在的,有些建筑之间在底部相互连接相通,而上层建筑没有相互连接的结构,极个别的建筑在中、上层有一个通道,例如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吉隆坡的双塔建筑有88层,在第四十二层处有一座天桥连接在双塔之间,使双塔成为世界最高的连体建筑,但由于天桥只有一座,并且只是放置在双塔上,并没有牢固的固定在双塔塔身上,所以只能起到一个通道的作用,并不能起到加强建筑结构的效果,在发生火灾等灾害后建筑上的人们只能通过这一个通道转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适应于高层建筑的多建筑连体结构。其特点是通过斜柱支撑、平台和悬挂的结构使各个建筑可以通过平台从建筑支撑结构上相互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体的建筑,单个建筑物之间除平台部分外不相连,而做为单独的个体建筑就可以减小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建筑内的房间可以更多的观看到室外景物。建筑群中较低的建筑物的支撑斜柱可以向上延伸到高层建筑上,使低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从结构上成为金字塔型的一个整体,斜柱与建筑内的楼板、建筑个的平台及吊杆等结合在一起,组成多个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的坚固结构,建筑物相互支撑、依靠,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坚固,从使用性能上又可以是独立的建筑。延伸到建筑外的平台可以在斜柱与其它斜柱及立柱相交处,使得应力更好的分布,平台在各个建筑间,并延伸到建筑群的外围,可以防止建筑外的气流上、下流窜,防止高层建筑物地面产生强风,在发生火灾时防止火焰上窜。一个建筑群可以设多层平台,平台在平时可以做为通道和观光台,发生火灾时可以将人员转移到未发生事故的建筑上去,而由于建筑间有一定的距离,平台上的可燃物少,平台可以向下方喷洒灭火材料,所以火势不会蔓延至其它建筑,并且有助于扑灭火灾。由于上述建筑结构具有可以制造大跨度建筑的特点,所以可以横跨道路,在道路上方修建建筑物,在城市内土地价格高的地方建造此建筑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并且使得道路在雨雪等天气中不受影响。说明书附图第一页所示的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建筑物与道路、桥梁相结合的结构,是由立柱1、斜柱2和承重钢索3组成;斜柱是用两根斜柱对应支撑,与下面的结构形成等腰三角形,可以支撑重力和水平移动的力,起到承重和防风、防震的作用,同时,三角形上方距离短,当下方是大跨度的路面时,上方的跨度相应的缩小,减少了成本。4是机动车道,5是机动车库,6是自行车道,7是自行车库,8是建筑的外表面,9是两建筑间的平台,10是楼顶,11是透明顶棚,12是地铁或列车。立柱主要在斜柱应力集中处设置垂直的支撑柱,起到支撑作用,并和楼板等结合起到稳定斜柱和缆绳支撑架的作用;承重钢索或吊杆是将缆绳或其它抗拉强度高的绳索一类材料从斜柱与斜柱、立柱、楼板等对接的应力较集中,结构较稳定的部位垂下钢索,与下方的楼板等结构相连,利用钢索自重轻,抗拉强度高的特点,承担下方结构的重量,减少跨度,同时稳定斜柱的结构,而水平移动的力主要由斜柱承担,钢索可以同桥梁等承重钢索一样,采用多级钢索承重,可用钢索交叉等结构,钢索可以筑入水泥中,穿透多层建筑。采用混合结构,可以减少或取消起抗震作用的承重墙,增加采光性能,减轻自重,增加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结构的可塑性。钢索本身传递振动的能力差,在楼板、支柱等传递振动良好的结构上贴上吸声材料和柔软的防水材料,使各处的声响不外传,将这样的塑料防水材料用于建筑的外表面,并在塑料上印制图案,可装饰建筑、保护建筑、保温和防止噪音。说明书附图2中的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连长10cm,由顶点垂下一条线,与bc边垂直于d,角abc是一个60度角,角bad30度,角bda90度。bc边被点d平分,bd边长5cm,量一下ad边长约8.6cm,10、8.6和5这三个数字直观表示了这三个边大至的受力关系,更精确的数字可通过三角函数算出。图1以这个等边三角形为基础,显示一个地下为地铁,地面上是一层交通道路,再在其上是自行车和人行道及建筑物。地铁与道路之间可设三层建筑,三层中的最上层可用于停车,最下层可用作百货、健身等,中间层由于上下两层的隔音作用,所以比较静,可作为下棋、休闲、美容和旅馆等安静的场所。附图3所示是一个上述结构的混合支架透视图,图中实线是立柱,双实线是斜柱,虚线是钢索或吊杆,由立柱和斜柱由下向上支撑重量,钢索由上向下吊住支点下方的物体。由立柱和斜柱组成的支架在立柱之间可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和前后、左右贯通的长廊。上下贯通为道路的大跨度和高度提供了条件,前后贯通的使车辆前方没有障碍,左右贯通的使道路的采光和通风性能提高。由于各个方向的贯通,及支撑的大跨度,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加大,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割和布置空间,可塑性提高,采光性能良好。斜柱可制成墙、或复式住房的楼梯或滚动电梯。斜柱支撑已经极大的缩短了跨度,用钢索由上向下吊住支点下方的物体将进一步减小跨度,垂下的钢索可做为隔段来分割空间,钢索外套上外壳可做门、窗户或健身器材等。道路上和建筑内的墙和楼板可用经打毛的透明材料或白色透明材料制成,可有效利用此设计的采光性能。道路上的顶和墙壁可刷上白色涂料,用灯打上蓝天、白云或周围的建筑等物体,提高道路上的照明和环境。用防火保温的材料作顶,并与建筑留有一定的空隙通建筑内部,可保持道路的温度,防止其热胀冷缩,减少道路上的接缝。吊杆质地坚硬,可以做为建筑外墙体的框架,也可以用在室内。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混合布局,是根据不同要求,分配轨道交通、车辆交通、自行车、行人、商业、住房和休闲的设计。其具体的布局设计也不同,总的分布是地铁、火车在地下,机动车道路在地上或半地上,自行车、电动车和行人与机动车道路分离,处于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受风雨的影响,而行人可以直接步入建筑内,由于实现了各种车辆和行人的完全性的分离,且道路、桥梁和建筑结合在一起,道路交通将可以采用更有效的设计方案。在挖地基时,将挖出的土方加到道路两旁并压实,起到加高地基的作用。机动车道路高于地面减少了土方挖掘和运输量,起到防止地下设施被水倒灌,机动车道路与地下和其上面的建筑除通道外基本隔离,防止噪音和空气污染影响地上和地下。地铁远在地下,而且是电力驱动,所以对环境没有影响。火车具有噪音大,有污染的特点,而且需要大面积的地基,两旁要种植一定的树木,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铁路是排它性的交通,其它的交通道路要以铁路为先,直接影响了铁路沿线的道路交通。由于铁路有污染大和影响交通的特点,所以铁路车站和沿线的经济没有能很好的发展。火车站的占地面积巨大,北京站、北京西站和永定门站都在三环内的非常繁华的地段。前两者与长安街是咫尺之遥,其附近的商业区是沾了长安街的光要比沾车站的光多,相反,两个车站门前都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但在它们的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的,可以与道路交通结合的多建筑,其结构可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大跨度支撑结构使多个相邻建筑相互支撑,各种防灾害设施相互连接而合为一体,以立柱、斜柱、下垂的钢缆、吊杆等组合的,由混合建筑结构、建筑之间的互通结构、高层建筑通风结构、建筑与道路交通的混合结构和移动抗震结构组成;其特征是混合建筑结构用立柱、斜柱、钢缆、吊杆等轻型承重结构作为建筑的承重骨架,与建筑的楼板相结合,具有了大跨度和大的伸展性;建筑之间的互通结构是利用支撑点跨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多个单独结构的建筑通 过立柱、斜柱、钢缆、吊杆等轻型承重结构支撑的平台连接在一起,使各个建筑在使用性能上与单独结构的建筑物相似,而在安全性能方面,由于多个建筑相互连接,相互支撑,所以单独的一个建筑发生事故,可以通过这些建筑之间的连接向其它建筑物疏散,其它建筑可以更好的支援出事的建筑;高层建筑通风结构是利用上述的多个建筑间高空的空隙利用高空风力大、空气质量好、温度低的特点,将高空的空气引到整个建筑内,减小建筑的空调、进排风设施的成本和耗电量;建筑与道路交通的混合结构是利用混合建筑结构跨度大的 特点,将建筑物建于道路上方的结构。移动抗震结构是在建筑物的下方安装弹簧、液压元件和轮等元件,在建筑底层有与之相配的支点、轨道等,通过弹簧、液压元件等的减震作用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通过轮子或磨擦系数低的平面使建筑可以在特定地点建成一定规模 再进行迁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春严
申请(专利权)人:任春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