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15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密封圈清洗技术领域,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包括圆环、清洗杆以及底环,清洗杆设有至少十根并均匀插接在圆环上表面,且底环与圆环直径大小相等并插接于圆环下表面;清洗杆包括侧板、刮片以及第一海绵套,且侧板设有两个并分别垂直插接于清洗杆前后两面,刮片插接于清洗杆顶部并呈“扇形”,且第一海绵套设有三个并分别套入两个侧板远离清洗杆的一端和刮片的上端外表面,刮片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底环包括固定杆、环形支板以及第二海绵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密封圈缝隙的清洗质量/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密封圈。

A cleaning structure for cleaning the sealing ring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
本技术涉及密封圈清洗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
技术介绍
清洗是采用溶剂清除物体表面污垢的方法,它是借助清洗剂表面污染物或覆盖层进行化学转化、溶解、剥离以达到脱脂、除锈和去污的效果,常规的清洗结构,对于密封圈内部的细小缝隙难以进行彻底的清洗,进而导致密封圈的清洗质量不高,并且汽车中不同用途的密封圈形状大小不一,需要根据不同形状的密封圈更换清洗结构,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上述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包括圆环、清洗杆以及底环,所述清洗杆设有至少十根并均匀插接在圆环上表面,且所述底环与圆环直径大小相等并插接于圆环下表面;所述清洗杆包括侧板、刮片以及第一海绵套,且所述侧板设有两个并分别垂直插接于清洗杆前后两面,所述刮片插接于清洗杆顶部并呈“扇形”,且所述第一海绵套设有三个并分别套入两个侧板远离清洗杆的一端和刮片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刮片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所述底环包括固定杆、环形支板以及第二海绵套,且所述固定杆设有四根并分别垂直固定于底环上表面四周中心为之,所述环形支板固定于底环下表面,且所述第二海绵套通过粘结剂粘接于环形支板外壁下侧,所述底环前面开右侧开设有将其断开的通口;所述圆环前面靠右侧内壁右方开设有插口,且所述圆环前面靠右侧内壁左侧固定有与插口形状尺寸相吻合的插块,所述插口内壁前后侧中心位置均开有侧槽,且所述插块前后外壁前后面中心位置均固定有与侧槽形状尺寸相吻合的侧块,所述插块和侧块分别插入插口和侧槽内,使得所述圆环合并为一体。优选的,所述清洗杆底部焊接有圆块,且所述圆环上表面开设有至少十个与圆块形状尺寸相吻合的插孔,所述圆块插入插孔内并使得所述清洗杆加固于圆环上方。优选的,所述圆块与插孔内表面底部相接处垂直固定有两个弹簧杆,所述圆块通过弹簧杆与插孔内表面底部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圆环下表面开设有至少十个与插孔上下对应的底槽,每个所述底槽内均嵌入有储液瓶,且所述储液瓶上方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顶部穿过插孔并插入清洗杆内与刮片中的通孔相通。优选的,所述圆环底部开设有四个与固定杆插接并与底槽错开排布的圆孔,且所述固定杆插入圆孔内使得所述底环加固于圆环下方。优选的,所述圆环由硅胶制成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刮片表面套的第一海绵套,清洗剂将会被海绵吸附,再将第一海绵套沾些水,通过移动圆环,使得侧板和刮片与密封圈产生摩擦并将密封圈内壁的脏东西刮出,通过清洁剂可以加强清洁效果,接着将底环下方的环形支板嵌入在密封圈的缝隙中,通过环形支板下方外表面的第二海绵套可以与密封圈的内壁充分接触,并将清洗杆清洗时残留的清洁剂和水渍擦去,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缝隙的清洗质量;将插块和侧块分别插入插口和侧槽中,使得圆环被封闭并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这样便可以对圆形的密封圈进行清洗,将插块和侧块分别通插口和侧槽内抽出,使得完整的圆形被断开,再通过掰动圆环,将圆环两端打开,使得圆环呈一条直线,这样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密封圈调整圆环的形状,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密封圈进行清洗,大大提高了使用者清洗时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清洗杆与圆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圆环;101-插口;102-插块;103-侧槽;104-侧块;105-插孔;106-弹簧杆;107-底槽;2-清洗杆;201-侧板;202-刮片;203-第一海绵套;204-通孔;205-圆块;3-储液瓶;301-输液管;4-底环;401-固定杆;402-环形支板;403-第二海绵套;404-通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包括圆环1、清洗杆2以及底环4,清洗杆2设有至少十根并均匀插接在圆环1上表面,且底环4与圆环1直径大小相等并插接于圆环1下表面,清洗杆2底部焊接有圆块205,且圆环1上表面开设有至少十个与圆块205形状尺寸相吻合的插孔105,圆块205插入插孔105内并使得清洗杆2加固于圆环1上方;具体的,将清洗杆2通过底部的圆块205插接固定在圆环1上的至少十个插孔105内,然后再将底环4固定在圆环1的下方即可;圆块205与插孔105内表面底部相接处垂直固定有两个弹簧杆106,圆块205通过弹簧杆106与插孔105内表面底部弹性连接,圆环1下表面开设有至少十个与插孔105上下对应的底槽107,每个底槽107内均嵌入有储液瓶3,且储液瓶3上方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输液管301;具体的,使用者将储液瓶3内装入清洗密封圈的清洗剂,再将储液瓶3嵌入底槽107内并与至少十个插孔105上下对应,利用储液瓶3上方的输液管301,由于输液管301与储液瓶3相通,所以储液瓶3内的液体将会通过输液管301流出,利用清洗剂可以加强密封圈的清洗效果;清洗杆2包括侧板201、刮片202以及第一海绵套203,且侧板201设有两个并分别垂直插接于清洗杆2前后两面,刮片202插接于清洗杆2顶部并呈“扇形”,且第一海绵套203设有三个并分别套入两个侧板201远离清洗杆2的一端和刮片202的上端外表面,刮片202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204,输液管301顶部穿过插孔105并插入清洗杆2内与刮片202中的通孔204相通;具体的,使用者在清洗时,先将整个圆环1进行翻面,使得上方的清洗杆2均倒置在圆环1的下方,而在自由落体的运动下,储液瓶3中的液体便会通过输液管301流出并流入刮片202中,再通过刮片202表面的通孔204流出,利用刮片202表面套的第一海绵套203,清洗剂将会被海绵吸附,这时,使用者可以将第一海绵套203沾些水,随后再将至少十根清洗杆2中的刮片202一一插入被清洗的密封圈缝隙中,使得刮片202的顶部与密封圈内壁底部接触,而前后面的侧板201也将被插入密封圈的缝隙内,并且侧板201远离清洗杆2的一端均贴合在密封圈的内壁,使用者通过移动圆环1,便可以使得侧板201和刮片202与密封圈产生摩擦并将密封圈内壁的脏东西刮出,通过清洁剂可以加强清洁效果;底环4包括固定杆401、环形支板402以及第二海绵套403,且固定杆401设有四根并分别垂直固定于底环4上表面四周中心为之,环形支板402固定于底环4下表面,且第二海绵套403通过粘结剂粘接于环形支板402外壁下侧,底环4前面开右侧开设有将其断开的通口404,圆环1底部开设有四个与固定杆401插接并与底槽107错开排布的圆孔,且固定杆401插入圆孔内使得底环4加固于圆环1下方;具体的,当使用者通过清洗杆2清洗完成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包括圆环(1)、清洗杆(2)以及底环(4),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杆(2)设有至少十根并均匀插接在圆环(1)上表面,且所述底环(4)与圆环(1)直径大小相等并插接于圆环(1)下表面;/n所述清洗杆(2)包括侧板(201)、刮片(202)以及第一海绵套(203),且所述侧板(201)设有两个并分别垂直插接于清洗杆(2)前后两面,所述刮片(202)插接于清洗杆(2)顶部并呈“扇形”,且所述第一海绵套(203)设有三个并分别套入两个侧板(201)远离清洗杆(2)的一端和刮片(202)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刮片(202)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204);/n所述底环(4)包括固定杆(401)、环形支板(402)以及第二海绵套(403),且所述固定杆(401)设有四根并分别垂直固定于底环(4)上表面四周中心为之,所述环形支板(402)固定于底环(4)下表面,且所述第二海绵套(403)通过粘结剂粘接于环形支板(402)外壁下侧,所述底环(4)前面开右侧开设有将其断开的通口(404);/n所述圆环(1)前面靠右侧内壁右方开设有插口(101),且所述圆环(1)前面靠右侧内壁左侧固定有与插口(101)形状尺寸相吻合的插块(102),所述插口(101)内壁前后侧中心位置均开有侧槽(103),且所述插块(102)前后外壁前后面中心位置均固定有与侧槽(103)形状尺寸相吻合的侧块(104),所述插块(102)和侧块(104)分别插入插口(101)和侧槽(103)内,使得所述圆环(1)合并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车用密封圈的清洗结构,包括圆环(1)、清洗杆(2)以及底环(4),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杆(2)设有至少十根并均匀插接在圆环(1)上表面,且所述底环(4)与圆环(1)直径大小相等并插接于圆环(1)下表面;
所述清洗杆(2)包括侧板(201)、刮片(202)以及第一海绵套(203),且所述侧板(201)设有两个并分别垂直插接于清洗杆(2)前后两面,所述刮片(202)插接于清洗杆(2)顶部并呈“扇形”,且所述第一海绵套(203)设有三个并分别套入两个侧板(201)远离清洗杆(2)的一端和刮片(202)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刮片(202)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204);
所述底环(4)包括固定杆(401)、环形支板(402)以及第二海绵套(403),且所述固定杆(401)设有四根并分别垂直固定于底环(4)上表面四周中心为之,所述环形支板(402)固定于底环(4)下表面,且所述第二海绵套(403)通过粘结剂粘接于环形支板(402)外壁下侧,所述底环(4)前面开右侧开设有将其断开的通口(404);
所述圆环(1)前面靠右侧内壁右方开设有插口(101),且所述圆环(1)前面靠右侧内壁左侧固定有与插口(101)形状尺寸相吻合的插块(102),所述插口(101)内壁前后侧中心位置均开有侧槽(103),且所述插块(102)前后外壁前后面中心位置均固定有与侧槽(103)形状尺寸相吻合的侧块(104),所述插块(102)和侧块(104)分别插入插口(101)和侧槽(103)内,使得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军锋梁擘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