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96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包括与蒸汽排放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第二蒸汽吸收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和所述第二蒸汽吸收装置相连通的冷凝水收集罐。利用该装置可将排放的蒸汽进行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能源浪费,而且还解决了噪音问题。

A recovery device for exhaust steam in sodium silicat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机硅生产行业中,液体硅酸钠(泡花碱)生产需要石英砂和烧碱混合,在反应釜内加温加压到一定状态才能开始反应生成硅酸钠;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要排出一部分蒸汽以维持反应压力稳定;且放料时也会有部分蒸汽排出。这部分蒸汽一般是直接排放,造成能源浪费,且排放蒸汽时会产生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利用该回收装置可将排放的蒸汽进行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能源浪费,而且还解决了噪音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包括与蒸汽排放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第二蒸汽吸收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和所述第二蒸汽吸收装置相连通的冷凝水收集罐;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连通蒸汽排放管道,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第二蒸汽吸收装置,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封头,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冷凝水收集板和多根换热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多根换热管分别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冷凝水收集板上设有多个微孔,所述冷凝水排出口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罐。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头的内壁垂直设有隔板,所述封头与所述筒体之间设有管板,所述隔板将封头与管板围成的空间分隔为冷却介质进入室和冷却介质排出室,所述管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进入室,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排出室。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的形状为U形。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内部还设有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水平设置,所述折流板的板体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上。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蒸汽排出口的形状为漏斗状。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水收集板为圆形,所述冷凝水收集板位于所述筒体的中部位置,所述冷凝水收集板与所述筒体内壁焊接连接,且所述冷凝水收集板的板体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上。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蒸汽吸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一侧上方设有溢流口,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冷却水,所述罐体的内部上方设有蒸汽收集部,所述蒸汽收集部的形状为漏斗状,所述蒸汽收集部的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蒸汽收集部的底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的排气口相连通。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包括与蒸汽排放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第二蒸汽吸收装置以及与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和第二蒸汽吸收装置相连通的冷凝蒸汽收集罐;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蒸汽进口,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蒸汽出口,蒸汽进口连通蒸汽排放管道,蒸汽出口连通第二蒸汽吸收装置,筒体的顶部设有封头,筒体的内部设有冷凝水收集板和多根换热管,多根换热管分别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垂直设置,冷凝水收集板上设有多个微孔,筒体的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冷凝水排出口连通冷凝水收集罐。在硅酸钠生产时排出的蒸汽沿着蒸汽排放管道进入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的筒体内部,筒体内部的换热管中的冷媒介质将部分蒸汽的热量吸收,蒸汽逐渐被冷凝成水,冷凝水滴落至冷凝收集板上,蒸汽排气结束后打开防水阀,冷凝水穿过收集板上的微孔最后从冷凝水排出口进入冷凝水收集罐内部。蒸汽进入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后,未被换热管吸收热量的蒸汽从排气口进入第二蒸汽吸收装置,经过第二蒸汽吸收装置吸收后再进入冷凝水收集罐内。通过上述回收装置,可将硅酸钠生产过程中的蒸汽进行回收,蒸汽冷凝成水可循环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同时还解决了蒸汽排放时存在的噪音问题。由于封头的内壁垂直设有隔板,封头与筒体之间设有管板,隔板将封头与管板围成的空间分隔为冷却介质进入室和冷却介质排出室,管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连通冷却介质进入室,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冷却介质排出室。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进入室进入换热管道,吸收筒体内部蒸汽的热量后,换热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排出室排出。上述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换热管道能很好的吸收蒸汽的热量,将蒸汽冷凝成水进行收集。由于筒体的内部还设有多个折流板,折流板水平设置,折流板的板体套设在换热管上。折流板的设计可降低蒸汽在筒体内部的流动速度,增加换热管和蒸汽的换热时间,更有助于对蒸汽的冷凝,便于收集更多的冷凝水。由于冷凝蒸汽排出口的形状为漏斗状。漏斗状的排出口更有助于冷凝水的排出。由于冷凝水收集板为圆形,冷凝水收集板位于筒体的中部位置,冷凝水收集板与筒体内壁焊接连接,且冷凝水收集板的板体套设在换热管上。蒸汽经过换热管吸收热量后,蒸汽冷凝成水滴沿着U形管的管壁滴落至冷凝水收集板上,最后穿过微孔从冷凝水排放口进入冷凝水收集罐。冷凝水收集板采用这一设计,结构简单,便于冷凝水的收集和排出。由于第二蒸汽吸收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一侧上方设有溢流口,罐体的内部设有冷却水,罐体的内部上方设有蒸汽收集部,蒸汽收集部的形状为漏斗状,蒸汽收集部的顶部设有进气管,蒸汽收集部的底部设有蒸汽出口,进气管与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的排气口相连通。未被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冷却的蒸汽沿着管道进入罐体的蒸汽收集部内部,被罐体内部的冷却水吸收后最后从溢流口进入冷却水收集罐。第二蒸汽吸收装置采用上述设计,结构简单,实现了对未冷凝蒸汽的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蒸汽吸收装置,10-蒸汽进口,11-蒸汽出口,12-封头,120-隔板,13-冷凝水收集板,14-换热管,15-冷凝水排出口,16-折流板,17-管板,2-第二蒸汽吸收装置,20-溢流口,21-蒸汽收集部,3-冷凝水收集罐,4-冷却介质进入室,5-冷却介质排出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与蒸汽排放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蒸汽吸收装置1、第二蒸汽吸收装置2(包括罐体,罐体的一侧上方设有溢流口20,罐体的内部设有冷却水,罐体的内部上方设有塑料材质的蒸汽收集部21,蒸汽收集部21的形状为漏斗状,蒸汽收集部的顶部设有进气管210,蒸汽收集部21的底部设有蒸汽出口,进气管210与第一蒸汽吸收装置1的排气口相连通。)以及与第一蒸汽吸收装置1和第二蒸汽吸收装置2相连通的冷凝水收集罐3;第一蒸汽吸收装置1包括筒体,筒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蒸汽进口10,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蒸汽出口11,蒸汽进口10连通蒸汽排放管道,蒸汽出口11连通第二蒸汽吸收装置2,筒体的顶部设有封头12,筒体的内部设有冷凝水收集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蒸汽排放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第二蒸汽吸收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和所述第二蒸汽吸收装置相连通的冷凝蒸汽收集罐;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连通蒸汽排放管道,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第二蒸汽吸收装置,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封头,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冷凝水收集板和多根换热管,所述冷凝水收集板上设有多个微孔,多根换热管分别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所述冷凝水排出口连通冷凝水收集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蒸汽排放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蒸汽吸收装置、第二蒸汽吸收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和所述第二蒸汽吸收装置相连通的冷凝蒸汽收集罐;所述第一蒸汽吸收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连通蒸汽排放管道,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第二蒸汽吸收装置,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封头,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冷凝水收集板和多根换热管,所述冷凝水收集板上设有多个微孔,多根换热管分别沿着筒体高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所述冷凝水排出口连通冷凝水收集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的内壁垂直设有隔板,所述封头与所述筒体之间设有管板,所述隔板将封头与管板围成的空间分隔为冷却介质进入室和冷却介质排出室,所述管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进入室,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排出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硅酸钠生产时外排蒸汽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伟纪发达聂梓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龙港硅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