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国军专利>正文

香烟烟雾排放系统及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940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从室内排放至室外的香烟烟雾排放系统及将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予以收集的香烟烟雾收集装置,能将多个复杂空间环境内吸烟产生的烟雾无泄露和逸出地排放至外部环境,香烟烟雾收集装置由至少两台气体抽吸设备、多级气流管线、多个气流导入接口、多个香烟烟雾收集装置组成,香烟烟雾收集装置由香烟套筒、香烟夹持器、连通管,可更换喷嘴、连接套筒、壳体、拖动软管组成,香烟产生的侧流烟全部由香烟套筒收集并经系统排放,吸烟者向可更换喷嘴吐出的主流烟由系统排放,室内空气环境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适宜于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安装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吸烟过程中产生的香烟烟雾从构筑物内或其它受限制的场所排放至外部环境的香烟烟雾排放系统及一种将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予以收集的香烟烟雾收集装置。吸烟有害健康,这不仅指吸烟者本人,还包括被动吸烟的不吸烟者。个人不吸烟或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当然好做到,但全社会禁止吸烟目前是不可能的,现实的做法只能是保证不吸烟者在吸烟场合不会成为被动吸烟者,即在不适宜吸烟的场所,吸烟者通过吸烟装置即可以满足吸烟的需求,又可以使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全部处理掉,而不至于危害其他不吸烟者。为此,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用过滤器过滤,过滤器采用的滤料通常是活性炭或纤微组织材料,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16903A于1999年5月19日所公开的用于控制侧流烟雾的吸烟者的手持装置。香烟烟雾中的化学成分有3800余种,其中有许多种对身体有害,不同型号的滤料只能适宜于吸附香烟烟雾中某些种有限的有害化合物,不可能适宜于吸附香烟烟雾中所有的有害化合物。滤料吸附达到饱和以后就需要更换或再生,否则就会失效达不到过滤的效果。一般来讲人们很难判断滤料是否已经达到有害物质的吸附饱和,通常靠过滤器出口是否带有粒相气体成分来做依据。事实上,过滤器的滤料对香烟烟雾中的粒相气体或分的吸附能力远大于对香烟烟雾中的气相气体成分的吸附能力;过滤器的滤料达到一定使用期限后虽然能继续吸附香烟烟雾中粒相气体成分,实际上香烟烟雾中的某些气相有害气体成分因滤料的失效根本无法得得有效的过滤,只是人们无法感觉到罢了;况且滤料中吸附的粒相有害成分会不断分解释放出气相有害气体成分,所以说使用过滤器过滤香烟烟雾很难达到或根本不可能达到人们满意的效果。基于香烟烟雾过滤器的缺陷,又出现了把香烟烟雾排至室外的香烟烟雾排除技术,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8622A、CN2118411U和CN2404359Y的专利公开说明书。其中的CN1078622A于1993年11月24日公开了一种室内防污染、防火吸烟器,但其说明书有缺陷,未能充分公开实现目的所需的技术解决方案内容。其中的CN2118411U于1992年10月14日公开了一种多用吸烟保护器,用将燃烧的香烟置于集气罩附近和由吸烟者将烟雾吐向集气罩的方式,来过滤或排除香烟烟雾。其中的CN2404359Y于2000年11月8日公开了一种排烟器,用向烟罩吐出烟雾的方式把被烟罩吸入的香烟烟雾排除至室外,该排烟器有多用形,即把多个带有烟罩的排烟器安装于一根导流管,排气扇装于导流管尾端。CN2118411U和CN2404359Y公开的香烟集气罩或烟罩均为开放形式,在人们吸烟的过程中,这种集气罩或烟罩不可能时时跟随香烟的空间运动,从而把香烟产生的侧流烟雾完整地吸入香烟集气罩或烟罩,人们向集气罩或烟罩吐烟时,可能会造成烟雾飘逸至室内空间。再者CN2404359Y公开的排烟器虽然有多用形,但只是作为一种产品适宜于在同一空间内使用,它的说明书没有支持这种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在多个空间及场所内连续不间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多个空间环境实现连续不间断工作的香烟烟雾排放系统,同时还提供一种与之适配能完全收集吸烟过程中产生的主流烟雾及侧流烟雾的香烟烟雾收集装置。为实现以上所述的专利技术目的,共有两个技术方案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香烟烟雾排放系统,由气体抽吸设备、气流管线、气流导入接口、香烟烟雾收集装置顺序连接组成,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把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从室内或其它受限制的场所通过系统排放至外部环境;系统至少有两台气体抽吸设备并联于气流管线上,气流管线之间以及气流管线与各种设备单元之间有管道接头或接口,气流管线至少为两级结构,并且每级结构至少有两个分支气流管线,末级结构连通气流导入接口以及相对应的香烟烟雾收集装置。上述香烟烟雾排放系统方案中,气体抽吸设备与气流导入接口之间的气流管线之上至少有一个截面面积大于气流管线的气流缓冲容器,并且设有各种设备单元或气流管线单元与系统隔离所需的气体阀门。上述香烟烟雾排放系统技术方案中,气流导入接口与香烟烟雾收集装置之间可以并行安装至少一个气体阀门和气流缓冲容器的组合体,也可以只安装其中一种的至少一个或者混合安装,并且在气流导入接口、气体阀门、气流缓容器任意一个之上可以至少安装一个香烟烟雾收集装置。以上所述的香烟雾排放系统,气流缓冲容器的两端设置有支承座体,气流缓冲器两端有支撑筒可在支承座体内自由转动,支承座体至少有一个与气流导入接口连通或通过气体阀门与气流导入接口连通,气流缓冲器的非封闭支承筒与这只支承座体连通并且用密封材料对转动接触面进行密封,气流缓冲容器壁上至少有一个开口供香烟烟雾收集装置的拖动软管导入香烟烟雾,气流缓冲容器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转动实现对拖动软管的收线缠绕;支承座体上设有滑块,相对应的支撑筒上设有滑环,通过滑块及滑环可实现外界对香烟烟雾收集装置的供电。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香烟烟雾收集装置,包括可更换喷嘴、香烟套筒、香烟夹持器、壳体,香烟夹持器位于香烟套筒的一端内侧并在端壁上有开孔,香烟套筒之上有侧流烟雾出口和至少一个空气进口,香烟套筒安装固定于壳体,并且香烟夹持器一端的香烟套筒端壁上的开孔外露于壳体,香烟夹持器通过此开孔与外界相通,可更换喷嘴外露于壳体;香烟套筒上部外露于壳体并且可以透视,香烟夹持器穿越香烟套筒的一个端面中部位置,夹持器四周的香烟套筒端面或另一端面至少有一个空气进口,香烟套筒的一个侧流烟出口分布在香烟套筒的任意一侧侧壁或与香烟夹持器相对应的一侧端壁上,并且侧流烟出口与空气进口在香烟套筒两侧互相对应分布;侧流烟出口与一连通管连通,可更换喷嘴与一连接套筒相连通,连接套筒固定安装于壳体之内,连接套筒或连通管均通过一条外露于壳体的拖动软管与气流导入接口、气体阀门或气流缓冲容器的任意一种连通。上述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技术方案中,香烟夹持器有一圆形凹槽底座和一弹性压条组成,凹槽的心轴线大致与香烟套筒中心线重合或平行,弹性压条固定于底座并借助于自身的弹力把香烟固定于凹槽中。上述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技术方案中,连接套筒与连通管通过一个三通装置共用一条拖动软管与气流导入接口、气体阀门或气流缓冲容器中的任意一种连通。上述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技术方案中,与香烟夹持器相对应的香烟套筒一侧设置电子点火器,其开关按钮外露于香烟套筒或壳体。上述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技术方案中,在香烟夹持器的一端设置输水灭火装置,通过按动香烟套筒外的控制按钮,输水灭火装置由香烟夹持器底座开通的输水孔向香烟输水或直接在底座的凹槽上方向香烟滴水进行烟头熄火。上述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技术方案中,香烟套筒下部有纵长形开孔,其开孔的两端有槽口分别与烟灰盒的横梁装配,与香烟套筒下部相连的壳体底座设置有烟灰盒,烟灰盒随香烟套筒纵长布置,烟灰盒的两侧壁之间有两只横梁,两只活动盖板的两端分别在横梁的滑槽内滑动,活动盖板与香烟套筒下部的开孔壁贴合,活动盖板与烟灰盒外的齿轮机构有连杆连接,通过设置于齿轮机构齿条之上的按钮,可以控制活动盖板的开闭,香烟套筒的两端壁外露于烟灰盒两端,烟灰盒的两侧壁分别与香烟套筒侧壁贴合,烟灰盒的一个端壁设有灰门。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技术方案中,在连接套筒或连通管处连接有阀门,通过外露于壳体的阀门切换按钮可以实现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烟烟雾排放系统,由气体抽吸设备、气流管线、气流导入接口、香烟烟雾收集装置顺序连接组成,香烟烟雾收集装置把吸烟过程中产生的香烟烟雾从室内或其它受限制的场所通过系统排放至外部环境;其特征是:系统至少有两台气体抽吸设备并联于气流管线上,气流管线之间以及气流管线与各种设备单元之间有管道接头或接口,气流管线至少为两级结构,并且每级结构至少有两个分支气流管线,末级结构连通气流导入接口以及相对应的香烟烟雾收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林国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