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90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包括固定架和箱体,所述箱体左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二变速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上圆锥齿轮,所述第一上圆锥齿轮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上圆锥齿轮,所述第二上圆锥齿轮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桨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一变速箱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益效果在于:只需调整第一变速箱和第二变速箱和电机的传动比,即可改变上桨叶和下桨叶的速度比,便于使用,省时省力,利于工厂的生产计划,只用了一个电机,利于节约资源。

A convenient double screw knea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
本技术涉及捏合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
技术介绍
捏合机是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捏合机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等,捏合机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搅拌设备,最常用的是采用两个Σ桨叶,采用并排相切差速型排列,即一个搅拌桨的速度快,一个搅拌桨的速度慢,以便于产生剪切力,不同的桨速使得混炼的物料能够迅速剪切,从而使物料能够混合均匀。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捏合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搅拌不同的物料,需要两个桨叶调整各种不同的速度和速度比,这需要人们更换不同的电动机或者捏合机,不便于使用,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打乱工厂的生产计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捏合机不便于使用,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打乱工厂的生产计划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所述捏合机便于使用,省时省力,利于工厂的生产计划,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包括固定架和箱体,所述箱体左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二变速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上圆锥齿轮,所述第一上圆锥齿轮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上圆锥齿轮,所述第二上圆锥齿轮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桨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一变速箱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箱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圆锥齿轮,所述第一下圆锥齿轮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下圆锥齿轮,所述第二下圆锥齿轮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桨叶。采用上述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设置了电机、第一变速箱、第二变速箱、第一上圆锥齿轮、第二上圆锥齿轮、第二旋转杆、上桨叶、第一下圆锥齿轮、第二下圆锥齿轮、第一旋转杆和下桨叶,人们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电机,电机会带动第一变速箱和第二变速箱转动,第一变速箱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上圆锥齿轮转动,第一上圆锥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上圆锥齿轮转动,第二上圆锥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旋转杆转动,第二旋转杆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上桨叶转动,第二变速箱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下圆锥齿轮转动,第一下圆锥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下圆锥齿轮转动,第二下圆锥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旋转杆转动,第一旋转杆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下桨叶转动,通过下桨叶和上桨叶的差速转动,产生剪切力,使物料混合均匀,当搅拌不同的物料时,只需改变第一变速箱和第二变速箱与电机的传动比,即可改变下桨叶和上桨叶的速度比,产生不同的剪切力,对物料进行剪切混合,从而达到了便于使用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捏合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搅拌不同的物料,需要两个桨叶调整各种不同的速度和速度比,这需要人们更换不同的电动机或者捏合机,不便于使用,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会打乱工厂生产计划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变速箱,所述固定架的右侧且位于第二变速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变速箱。作为优选,所述上桨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箱体。作为优选,所述下桨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箱体。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通过粘胶连接有丁基橡胶垫。作为优选,所述箱体顶部的中端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顶部的右端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箱体底部的中端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内表面并靠近箱体的一端插接有挡板。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只需调整第一变速箱和第二变速箱和电机的传动比,即可改变上桨叶和下桨叶的速度比,便于使用,省时省力,利于工厂的生产计划;2、只用了一个电机,利于节约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箱体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固定架;2、第一下圆锥齿轮;3、下桨叶;4、第一变速箱;5、第二变速箱;6、第一旋转杆;7、第一上圆锥齿轮;8、第二上圆锥齿轮;9、第二下圆锥齿轮;10、电机;11、箱体;12、支撑腿;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第二旋转杆;16、上桨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包括固定架1和箱体11,固定架1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变速箱5,固定架1的右侧且位于第二变速箱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变速箱4,箱体11左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0,箱体1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底部通过粘胶连接有丁基橡胶垫,箱体11顶部的中端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顶部的右端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箱体11底部的中端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内表面并靠近箱体11的一端插接有挡板,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二变速箱5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二变速箱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上圆锥齿轮7,第一上圆锥齿轮7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上圆锥齿轮8,第二上圆锥齿轮8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5,第二旋转杆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桨叶16,上桨叶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的右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箱体11,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一变速箱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变速箱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圆锥齿轮2,第一下圆锥齿轮2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下圆锥齿轮9,第二下圆锥齿轮9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6,第一旋转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桨叶3,人们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电机10,电机10会带动第一变速箱4和第二变速箱5转动,第一变速箱4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上圆锥齿轮7转动,第一上圆锥齿轮7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上圆锥齿轮8转动,第二上圆锥齿轮8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旋转杆15转动,第二旋转杆1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上桨叶16转动,第二变速箱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下圆锥齿轮2转动,第一下圆锥齿轮2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下圆锥齿轮9转动,第二下圆锥齿轮9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旋转杆6转动,第一旋转杆6在转动的同时会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和箱体(11),所述箱体(11)左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二变速箱(5)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箱(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上圆锥齿轮(7),所述第一上圆锥齿轮(7)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上圆锥齿轮(8),所述第二上圆锥齿轮(8)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5),所述第二旋转杆(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桨叶(16),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一变速箱(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箱(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圆锥齿轮(2),所述第一下圆锥齿轮(2)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下圆锥齿轮(9),所述第二下圆锥齿轮(9)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6),所述第一旋转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桨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和箱体(11),所述箱体(11)左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二变速箱(5)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箱(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上圆锥齿轮(7),所述第一上圆锥齿轮(7)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上圆锥齿轮(8),所述第二上圆锥齿轮(8)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5),所述第二旋转杆(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桨叶(16),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第一变速箱(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箱(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圆锥齿轮(2),所述第一下圆锥齿轮(2)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二下圆锥齿轮(9),所述第二下圆锥齿轮(9)右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6),所述第一旋转杆(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桨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方便使用的双螺旋捏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变速箱(5),所述固定架(1)的右侧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霖俞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八六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