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80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解决了机床的导轨中的润滑油泄漏污染PLLA废屑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包括回收槽本体,所述回收槽本体的顶面为集流顶面,所述回收槽本体中空设置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回收流道,所述回收流道在所述回收槽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回收开口;所述回收槽本体在所述集流顶面间隔设有多个过滤孔且在每个过滤孔处均设有过滤件,所述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减少了在机床上润滑油的积聚量,有助于保持PLLA废屑的洁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
本技术涉及机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
技术介绍
机床的导轨通常会使用润滑油对导轨进行润滑,而润滑油容易流淌至床身上。在专用于加工PLLA(左旋聚乳酸)的机床上,由于PLLA的废料是一种昂贵的可回收废料,而加工产生的PLLA废屑容易和床身上的润滑油混合,导致PLLA废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现阶段需要研制出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用于回收机床的床身上的润滑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从而方便对机床上泄漏的润滑油进行回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包括回收槽本体,所述回收槽本体的顶面为集流顶面,所述回收槽本体中空设置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回收流道,所述回收流道在所述回收槽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回收开口;所述回收槽本体在所述集流顶面间隔设有多个过滤孔且在每个过滤孔处均设有过滤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设置在导轨的一侧,主要应用于对机床上导轨泄漏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当导轨上的润滑油发生泄漏时,润滑油会流至回收槽本体的集流顶面上,并通过过滤孔和过滤件后流入回收流道内,最终从回收槽本体的回收开口处流出被回收,从而减少了在机床上润滑油的积聚量,有助于保持PLLA废屑的洁净度。润滑油在过滤件处被过滤,使得进入到回收槽本体的回收流道内的固体颗粒较少,有助于保持回收流道内洁净度,方便润滑油在回收流道内的流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流顶面的横截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流顶面为弧面使得流至集流顶面的润滑油被集中至集流顶面的宽度中线上,为润滑油流入过滤孔进行导向,从而方便对润滑油进行回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孔为沉孔且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过滤件包括安装于第一孔处的过滤网和固定于过滤网底部的定位柱;所述回收槽本体在回收流道的底面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在其顶面设有供所述定位柱插入的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为可拆卸安装在回收槽本体,从而方便将过滤件从过滤孔中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同时,上述过滤件在回收槽本体的拆装方式均较为简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在其底部固定有第一磁石;所述定位座在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石吸合的第二磁石;当所述过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一孔时,所述第一磁石和所述第二磁石相互吸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上的第一磁石和定位孔内的第二磁石的配合,能够提升过滤件在回收槽本体上的安装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件还包括提手柱;所述过滤网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定位柱具有贯穿通孔的螺柱,所述提手柱的底部具有与所述螺柱配合的螺孔;当所述螺柱安装于所述螺孔内时,所述提手柱将所述过滤网压紧在定位柱的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过滤件包括提手柱、过滤网和定位柱,且提手柱、过滤网和定位柱的配合方式结构紧凑,组装方便,且结构强度较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槽本体在所述回收流道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回收流道有且仅有一个回收开口,能够方便对润滑油进行回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流道的底面为朝所述回收开口方向倾斜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润滑油流至回收流道内时,会朝向回收开口方向流淌,从而提升了对润滑油的回收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槽本体在所述集流顶面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根隔离凸棱,每根所述隔离凸棱平行于所述集流顶面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凸棱的设置能够限制润滑油在集流顶面上进行流淌,有助于使得润滑油通过过滤件的过滤后进入到回收流道内,从而提升对回收槽本体的清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包括回收槽本体,从导轨上泄漏的润滑油流至回收槽本体的集流顶面,经过过滤件的过滤后进入到回收流道内,最终从回收开口中流出回收,方便了对机床导轨上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机床上润滑油的积聚梁,有助于保持PLLA废屑的洁净度;2、集流顶面的横截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面,有助于使得润滑油通过过滤件进入到回收流道内;3、过滤件包括提手柱、过滤网和定位柱,从而方便了过滤件在回收槽本体的拆装,且过滤件的结构较为紧凑;4、刮油框的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将回收流道内的润滑油刮出,从而方便对回收槽本体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导轨和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在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回收槽本体;11、集流顶面;12、隔离凸棱;13、回收流道;131、回收开口;132、限位板;14、过滤孔;141、第一孔;142、第二孔;15、过滤件;151、过滤网;152、定位柱;1521、螺柱;153、提手柱;1531、螺孔;16、定位座;161、定位孔;171、第一磁石;172、第二磁石;2、机床;21、安装面;22、安装槽;3、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附图1,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安装在机床2的安装面21上且位于导轨3的一侧。机床2在安装面21上设有供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安装的安装槽22,且当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安装在安装槽22内后,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的两侧边沿的水平高度等于安装面21的水平高度。参阅附图2,上述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包括回收槽本体1。其中,回收槽本体1采用铝型材制成。回收槽本体1的顶面为集流顶面11,且集流顶面11的横截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面,使得润滑油流入集流顶面11时,润滑油会朝集流顶面11的宽度中心处集中。其中,回收槽本体1在集流顶面1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根隔离凸棱12,且每根隔离凸棱12平行于回收槽本体1的宽度方向。参阅附图3和附图4,回收槽本体1整体中空设置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回收流道13。回收流道13在回收槽本体1的一端形成有回收开口131。回收槽本体1在未设置有回收开口131的一端设有限位板132。其中,回收槽的底面为朝回收开口131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参阅附图5,回收槽本体1在相邻隔离凸棱12之间的区域的中心处还设有与回收流道13相通的过滤孔14,其中过滤孔14为沉孔,且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孔141和第二孔142,其中,第一孔141的孔径大于第二孔142的孔径。回收槽本体1在过滤孔14处设有过滤件15。过滤件15包括过滤网151、定位柱152和提手柱153。其中,定位柱152的顶部具有螺柱1521,过滤网151具有供螺柱1521贯穿的通孔,且提手柱153具有与螺柱1521配合的螺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包括回收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槽本体(1)的顶面为集流顶面(11),所述回收槽本体(1)中空设置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回收流道(13),所述回收流道(13)在所述回收槽本体(1)的一端形成有回收开口(131);所述回收槽本体(1)在所述集流顶面(11)间隔设有多个过滤孔(14)且在每个过滤孔(14)处均设有过滤件(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包括回收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槽本体(1)的顶面为集流顶面(11),所述回收槽本体(1)中空设置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回收流道(13),所述回收流道(13)在所述回收槽本体(1)的一端形成有回收开口(131);所述回收槽本体(1)在所述集流顶面(11)间隔设有多个过滤孔(14)且在每个过滤孔(14)处均设有过滤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顶面(11)的横截面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14)为沉孔且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孔(141)和第二孔(142);所述过滤件(15)包括安装于第一孔(141)处的过滤网(151)和固定于过滤网(151)底部的定位柱(152);所述回收槽本体(1)在回收流道(13)的底面设有定位座(16),所述定位座(16)在其顶面设有供所述定位柱(152)插入的定位孔(1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床润滑油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52)在其底部固定有第一磁石(171);所述定位座(16)在所述定位孔(161)的底部设有能够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平田庄杨吕昆吕跃群俞惠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硕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