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73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06
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支撑体、上下肢锻炼机构,支撑体包括靠背和底座,上下肢锻炼机构包括转动机构,贯穿转动机构中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两端设有踏板,转动机构与连接旋杆的第一连接部A连接,连接旋杆的第二连接部B与底座的第一连接部C连接,底座的第二连接部D与靠背的第一连接部E连接,连接旋杆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肿瘤患者淋巴水肿功能锻炼消肿工具,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该装置辅助上下肢抬举、屈曲和伸展运动来帮助患者有效的消肿。

An integrated device for functional exercise of lymphedema of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肿瘤患者治疗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患者淋巴水肿使用压力绷带后功能锻炼消肿装置。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可能造成淋巴回流功能受阻,大量淋巴液积聚细胞间组织间隙,从而导致下肢淋巴水肿,是乳腺和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高致残类病,尚无法根治,但是可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循证医学推荐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简称CDT)是治疗淋巴水肿的金标准,其中功能锻炼是CDT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环节在家中自行进行,一方面患者院外自我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另一方面患者缺乏淋巴水肿治疗师专业指导,导致功能锻炼未完成未坚持,从而达不到综合消肿效果。申请公布号为CN107789161A,申请号为201711258388.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骨科用下肢康复椅,它包括底板、座椅机构、康复机构和行走轮,底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座椅机构和康复机构,座椅机构包括座板、柔性靠背、支撑腿和扶手,座板与柔性靠背连接,座板下表面设有多条支撑腿,座板中间连接有扶手,康复机构包括固定架、康复轮、连接杆和脚蹬,固定架固定于底板上,康复轮通过旋转轴设于固定架上,康复轮通过连接杆与脚蹬连接,底板下表面设有多个带有自锁机构的行走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有座椅和康复机构,可自由切换锻炼和休息的时间,同时康复机构设有主被动模式以及锻炼强度可自由调整,可根据康复情况自由调整锻炼强度,提高了康复的效果。该类产品仅适用于肌骨的再生长恢复,不适用于淋巴水肿的消肿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肿瘤患者淋巴水肿功能锻炼消肿工具,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该装置辅助上下肢抬举、屈曲和伸展运动来帮助患者有效的消肿。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支撑体、上下肢锻炼机构,支撑体包括靠背和底座,上下肢锻炼机构包括转动机构,贯穿转动机构中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两端设有踏板,转动机构与连接旋杆的第一连接部A连接,连接旋杆的第二连接部B与底座的第一连接部C连接,底座的第二连接部D与靠背的第一连接部E连接,连接旋杆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底座连接。上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旋转件和限位件,可使连接旋杆绕第一旋转机构转动并在旋转到指定位置后被限制运动。上述连接旋杆在中部设有弯折部F,转动机构在连接旋杆的第一连接部A上且朝靠背的方向设置。上述连接旋杆的下端套有套筒件,限位螺栓穿过套筒件的侧壁并与连接旋杆下端抵紧接触。上述底座通过第二旋转机构与靠背连接,第二旋转机构包括旋转件和限位件,可使靠背绕第二旋转机构转动并在旋转到指定位置后被限制运动。在底座上侧中部设有水平固定块。在靠背的两侧设有扶手上述转动机构为转动轮结构,在转动轮的中部设有穿孔,在穿孔中设有轴承,轴承的外侧与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旋转轴贯穿轴承中心且与轴承中心内侧固定连接。在踏板上设有绑紧带。在靠背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头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借助装置辅助上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完成功能锻炼,操作简单;2、同时具备上肢和下肢主被动功能锻炼;上肢和下肢反复抬举运动,促进末梢淋巴液回流;3、上下肢主被动功能锻炼可由患者靠自己施力主动完成锻炼,适合上下肢恢复性锻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增加绑紧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调整为卧式时的示意图;图6和图7为本技术在使用时的效果图;图8为本技术中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支撑体、上下肢锻炼机构,支撑体包括靠背1和底座2,上下肢锻炼机构包括转动机构3,贯穿转动机构3中部设有旋转轴4,旋转轴4两端设有踏板5,转动机构3与连接旋杆8的第一连接部A连接,连接旋杆8的第二连接部B与底座2的第一连接部C连接,底座2的第二连接部D与靠背的第一连接部E连接,连接旋杆8通过第一旋转机构6与底座2连接。采用该结构,使用者躺在支撑体上,通过脚踏踏板5或手抓住踏板5,先做较轻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循序渐进,能很好的实现消肿后肌力的恢复,此装置操作简单,病人可完全自行操作进行消肿功能锻炼。进一步的,第一旋转机构6包括旋转件和限位件,可使连接旋杆8绕第一旋转机构6转动并在旋转到指定位置后被限制运动,在这种结构下,如果要锻炼上肢,消除上肢的水肿以及实现上肢消肿后肌力的恢复,则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旋转机构6使转动机构3朝接近靠背的方向运动。连接旋杆8在中部设有弯折部F,转动机构3在连接旋杆8的第一连接部A上且朝靠背1的方向设置,这样能使本装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能非常好的满足使用者上肢和下肢的锻炼。其中,在患者用本技术锻炼下肢时,其使用效果图如图4至图6所示。在患者使用本技术锻炼上肢时,其使用效果图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连接旋杆8的下端套有套筒件7,限位螺栓9穿过套筒件7的侧壁并与连接旋杆8下端抵紧接触,这样能调整连接旋杆8下端的长度,在配合第一旋转机构6进行调整后,能在较少、较简单的调整的情况下很好的满足使用者上下肢的锻炼。底座2通过第二旋转机构10与靠背1连接,第二旋转机构10包括旋转件和限位件,可使靠背1绕第二旋转机构10转动并在旋转到指定位置后被限制运动,这样能实现使用者坐式和卧式这两种锻炼姿态的调整。其中,第一旋转机构6、第二旋转机构10均为手动旋转按钮,连接旋杆8可在0-90度之间旋转,通过第一旋转机构6可手动调节连接旋杆8转到指定位置后被限制运动;靠背1可在0-90度之间旋转,通过第二旋转机构10可手动调节靠背1转到指定位置后被限制运动;在底座2上侧中部设有水平固定块11,使用者在大腿夹住水平固定块11后,能防止使用者在锻炼的时候身体移动,增加了本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优选的,在靠背1的两侧设有扶手12,便于使用者的扶持。如图3所示,关于转动机构3的具体结构:转动机构3为转动轮结构,在转动轮的中部设有穿孔,在穿孔中设有轴承13,轴承13的外侧与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旋转轴4贯穿轴承13中心且与轴承13中心内侧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在踏板5上设有绑紧带14,这样在使用者进行下肢锻炼时,能更好的将使用者足部与踏板5绑定,增强使用时的稳定性。优选的在靠背1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有头枕15。本技术产品的临床适用范围如下:1)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2)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3)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根治术和放射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接受CDT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支撑体、上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靠背(1)和底座(2),上下肢锻炼机构包括转动机构(3),贯穿转动机构(3)中部设有旋转轴(4),旋转轴(4)两端设有踏板(5),转动机构(3)与连接旋杆(8)的第一连接部A连接,连接旋杆(8)的第二连接部B与底座(2)的第一连接部C连接,底座(2)的第二连接部D与靠背的第一连接部E连接,连接旋杆(8)通过第一旋转机构(6)与底座(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它包括支撑体、上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靠背(1)和底座(2),上下肢锻炼机构包括转动机构(3),贯穿转动机构(3)中部设有旋转轴(4),旋转轴(4)两端设有踏板(5),转动机构(3)与连接旋杆(8)的第一连接部A连接,连接旋杆(8)的第二连接部B与底座(2)的第一连接部C连接,底座(2)的第二连接部D与靠背的第一连接部E连接,连接旋杆(8)通过第一旋转机构(6)与底座(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6)包括旋转件和限位件,可使连接旋杆(8)绕第一旋转机构(6)转动并在旋转到指定位置后被限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旋杆(8)在中部设有弯折部F,转动机构(3)在连接旋杆(8)的第一连接部A上且朝靠背(1)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旋杆(8)的下端套有套筒件(7),限位螺栓(9)穿过套筒件(7)的侧壁并与连接旋杆(8)下端抵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庆苏曼付艳枝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