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62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涉及担架领域,该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包括担架板和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担架板的下表面,所述担架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担架板上表面设置有头枕,所述担架板上表面靠近头枕的一侧为凹陷,所述凹陷的内壁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心肺复苏机座,所述担架板下表面对应心肺复苏机座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担架板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担架板、心肺复苏机座和连接架,解决了目前心肺复苏机在应用时需要安装,安装时间较长时存在胸外按压中断事件发生的问题。

A special rescue stretcher for CPR mechanical pr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
本技术涉及担架
,具体为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高质量复苏的定义主要包含胸外按压手法与按压连续性两方面,2015年度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明确建议胸外按压时间占总抢救时间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理想状态下需要达到80%,因此减少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中断事件的发生极为重要。而在日常院外抢救过程中,心肺复苏用机的应用尤为频繁并且尤为重要,在患者上下转运、长距离转运和特殊救治环境中心肺复苏用机的使用是保证患者获得持续胸外按压的基本保证。然而,心肺复苏用机的安装势必会导致胸外按压中断事件的发生,而心肺复苏用机安装过程中带入的胸外按压中断时长同患者体型和救治人员人数相关,而该胸外按压中断事件的发生主要来源于心肺复苏用机安装过程中的心肺复苏机座放置,因此为了进一步简化院外心肺复苏用机的安装流程,缩短装置安装时长,避免在心肺复苏用机安装过程中导致胸外按压中断事件发生,我们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解决了目前心肺复苏机在应用时需要安装,安装时间较长时存在胸外按压中断事件发生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包括担架板和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担架板的下表面,所述担架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担架板上表面设置有头枕,所述担架板上表面靠近头枕的一侧为凹陷,所述凹陷的内壁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心肺复苏机座,所述担架板下表面对应心肺复苏机座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担架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心肺复苏机座的下表面与滑块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底部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棍,连接棍为若干根,若干根连接棍沿着担架板床体长度方向依次并排,所述固定轴的顶端活动套接有导向轮,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与连接棍的表面活动连接,位于连接棍两侧的所述导向轮分别活动连接在滑块的两侧面,所述滑块沿着担架板床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转杆,所述连接架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转杆的表面。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轮,所述转杆水平设置,所述转杆位于连接架的二等分线位置处。优选的,所述导向轮滑动连接在滑块表面的滑道内部。优选的,所述导向轮和连接棍均等距排列,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所述连接棍的轴线与导向轮的轴线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滑块与心肺复苏机座的相对面均为斜面,且滑块与心肺复苏机座的相对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扶手向上弯曲。(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担架板、心肺复苏机座和连接架,担架板与心肺复苏机座实现一体化,在使用过程中不用安装心肺复苏机座,直接将伤员抬到担架板上,将动力泵插入心肺复苏机座的插孔上,进行抢救,减少安装步骤,达到了简化心肺复苏安装过程,缩短安装的操作时间,减少安装过程对持续胸外按压的影响,避免在心肺复苏机座安装过程导致胸外按压中断事件发生的目的,解决了目前心肺复苏机在应用时需要安装,安装时间较长时存在胸外按压中断事件发生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转杆,转动转杆可调节心肺复苏机座的斜度,由于担架较软,使心肺复苏机座垫在病人身体上,便于更好的进行心肺复苏机械按压,且在心肺复苏机座不用时,可折叠到担架板下方,使病人躺平更加舒适,或折叠到担架板下方避免碰撞损坏。(3)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向轮、连接棍和扶手,通过导向轮和连接棍减少阻力,保证滑块滑动顺畅,不会歪斜和错位,扶手方便抬运担架板,扶手弯曲避免抬运时扶手从手中脱离,造成病人二次受伤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架位置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心肺复苏机座位置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架位置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架位置处左视图。图中:1、担架板;2、支撑腿;3、扶手;4、橡胶套;5、头枕;6、凹陷;7、心肺复苏机座;8、连接架;9、固定轴;10、连接棍;11、导向轮;12、滑块;13、转杆;14、转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包括担架板1和支撑腿2,支撑腿2设置在担架板1的下表面,担架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3,扶手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套4,担架板1上表面设置有头枕5,担架板1上表面靠近头枕5的一侧为凹陷6,凹陷6的内壁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心肺复苏机座7,担架板1下表面对应心肺复苏机座7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架8,连接架8与担架板1为一体结构,心肺复苏机座7的下表面与滑块1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架8的底部通过固定轴9活动连接有连接棍10,连接棍10为若干根,若干根连接棍10沿着担架板1床体长度方向依次并排,固定轴9的顶端活动套接有导向轮11,滑块12的下表面与连接棍10的表面活动连接,位于连接棍10两侧的导向轮11分别活动连接在滑块12的两侧面,滑块12沿着担架板1床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表面设置有螺纹,转杆13通过螺纹与滑块12连接,连接架8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转杆13的表面,连接架8正面和背面均镶嵌轴承,轴承固定套接在转杆13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杆1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轮14,设置转轮14更加方便转动转杆13,转杆13水平设置,转杆13位于连接架8的二等分线位置处,针对院外抢救,用电不便因此需要手动进行机械抬高滑块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向轮11滑动连接在滑块12表面的滑道内部,设置滑道使滑块12移动更加平稳,滑道水平设置在滑块12的正面和背面,且正面和背面的滑道高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向轮11和连接棍10均等距排列,导向轮11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连接棍10的轴线与导向轮11的轴线相互垂直,即相邻连接棍10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同时,位于连接棍10两侧的导向轮11,每侧相邻导向轮11之间的距离也均相等,通过导向轮11对滑块12导向,防止错位,且导向轮11起到限位的作用,连接棍10起到支撑和减小摩擦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滑块12与心肺复苏机座7的相对面均为斜面,且滑块12与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包括担架板(1)和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设置在担架板(1)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3),所述扶手(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套(4),所述担架板(1)上表面设置有头枕(5),所述担架板(1)上表面靠近头枕(5)的一侧为凹陷(6),所述凹陷(6)的内壁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心肺复苏机座(7),所述担架板(1)下表面对应心肺复苏机座(7)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与担架板(1)为一体结构,所述心肺复苏机座(7)的下表面与滑块(1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8)的底部通过固定轴(9)活动连接有连接棍(10),连接棍(10)为若干根,若干根连接棍(10)沿着担架板(1)床体长度方向依次并排,所述固定轴(9)的顶端活动套接有导向轮(11),所述滑块(12)的下表面与连接棍(10)的表面活动连接,位于连接棍(10)两侧的所述导向轮(11)分别活动连接在滑块(12)的两侧面,所述滑块(12)沿着担架板(1)床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转杆(13),所述连接架(8)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转杆(13)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机械按压装置专用抢救担架,包括担架板(1)和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设置在担架板(1)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3),所述扶手(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套(4),所述担架板(1)上表面设置有头枕(5),所述担架板(1)上表面靠近头枕(5)的一侧为凹陷(6),所述凹陷(6)的内壁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有心肺复苏机座(7),所述担架板(1)下表面对应心肺复苏机座(7)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与担架板(1)为一体结构,所述心肺复苏机座(7)的下表面与滑块(1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8)的底部通过固定轴(9)活动连接有连接棍(10),连接棍(10)为若干根,若干根连接棍(10)沿着担架板(1)床体长度方向依次并排,所述固定轴(9)的顶端活动套接有导向轮(11),所述滑块(12)的下表面与连接棍(10)的表面活动连接,位于连接棍(10)两侧的所述导向轮(11)分别活动连接在滑块(12)的两侧面,所述滑块(12)沿着担架板(1)床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转杆(13),所述连接架(8)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慧斌呼格吉乐嵇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