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62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该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包括缚带主体缝边,所述缚带主体缝边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缚带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缚带主体的中端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缚带主体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子母粘扣,所述缚带主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多个弹力布的一侧,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引流造瘘管的一端。该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通过缚带主体可以吸收渗漏的液体,低致敏性,避免了患者在使用腹带时出现过敏,通过子母粘扣可以保证引流造瘘管的固定,防止引流造瘘管过大或过小影响引流造瘘管的固定,通过子母粘扣和弹力布可以对引流造瘘管进行二次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
技术介绍
胃造瘘是指针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医生没有给他切去食管癌,而是仅在腹部留一根管子。临床上用得不少,是晚期食管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就是改善食管癌患者吃饭喝水的痛苦,同时尽最大能力达到治疗目的,延长生命。荷包式胃造瘘术(Stamm)是在胃前壁与前腹壁之间建立一个通往体外的通道,以解决某些病人的营养问题。胃造瘘术方法很多,但总的分为暂时性胃造瘘术和永久性胃造瘘术两类,可根据病人的疾病性质和预后来选择,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通常使用专用腹带进行固定。目前,现有的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引流造瘘管容易滑脱或摆动造成患者的引流口周边的肉芽的形成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且不能够吸收体液,透气性能较低,也不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引流造瘘管,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解决了现有的引流造瘘管容易滑脱或摆动造成患者的引流口周边的肉芽的形成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且不能够吸收体液,透气性能较低,也不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引流造瘘管,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包括缚带主体缝边,所述缚带主体缝边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缚带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缚带主体的中端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缚带主体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子母粘扣,所述缚带主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多个弹力布的一侧,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引流造瘘管的一端;所述缚带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弹力松紧腰带,所述弹力松紧腰带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粘扣的一侧,所述缚带主体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粘扣的一侧。可选的,多个所述弹力布由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子母粘扣位于通孔的一侧。可选的,所述第二粘扣的另一侧与第一粘扣的另一侧贴合连接;所述弹力松紧腰带的两端均位于缚带主体的前侧面。可选的,所述引流造瘘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Y型头;所述Y型头位于最右端弹力布的内部。可选的,所述Y型头的两侧分别与缚带主体和弹力布贴合连接;所述引流造瘘管位于弹力布的内部。可选的,所述弹力松紧腰带的长度为6厘米,弹力松紧腰带的厚度为0.2毫米;所述缚带主体为绿色纯棉板。可选的,所述子母粘扣包括子粘扣和母粘扣;所述子粘扣与母粘扣贴合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一方面,通过缚带主体可以吸收渗漏的液体,同时还具有透气性,低致敏性,避免了患者在使用腹带时出现过敏,通过子母粘扣可以保证引流造瘘管的固定,防止引流造瘘管过大或过小影响引流造瘘管的固定。(2)、该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另一方面,通过子母粘扣和弹力布可以对引流造瘘管进行二次固定,防止引流造瘘管在使用时滑脱或摆动造成患者引流口周边的肉芽的形成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引流造瘘管的实用性,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缚带主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力松紧腰带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Y型头结构连接示意图。图中:1、缚带主体缝边;2、缚带主体;3、通孔;4、子母粘扣;401、子粘扣;402、母粘扣;5、弹力布;6、引流造瘘管;9、弹力松紧腰带;10、第一粘扣;11、第二粘扣;12、Y型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包括缚带主体缝边1,缚带主体缝边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缚带主体2的外表面,通过缚带主体2可以吸收渗漏的液体,同时还具有透气性,低致敏性,避免了患者在使用腹带时出现过敏,缚带主体2的中端内部开设有通孔3,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子母粘扣4,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多个弹力布5的一侧,通孔3的内部活动连接引流造瘘管6的一端,通过子母粘扣4可以保证引流造瘘管6的固定,防止引流造瘘管6过大或过小影响引流造瘘管6的固定,通过子母粘扣4和弹力布5可以对引流造瘘管6进行二次固定,防止引流造瘘管6在使用时滑脱或摆动造成患者引流口周边的肉芽的形成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引流造瘘管6的实用性,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缚带主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力松紧腰带9,弹力松紧腰带9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粘扣10的一侧,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粘扣11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多个弹力布5由左至右依次排列,通过多个弹力布5使引流造瘘管6的使用更加安全;子母粘扣4位于通孔3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粘扣11的另一侧与第一粘扣10的另一侧贴合连接;弹力松紧腰带9的两端均位于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通过粘扣将弹力松紧腰带9与缚带主体2固定,使腹带穿戴在身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引流造瘘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Y型头12;Y型头12位于最右端弹力布5的内部,通过Y型头12对患者进行打流质食物和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Y型头12的两侧分别与缚带主体2和弹力布5贴合连接,同时通过弹力布5将Y型头12固定,方便Y型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包括缚带主体缝边(1),其特征在于:所述缚带主体缝边(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缚带主体(2)的外表面,所述缚带主体(2)的中端内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子母粘扣(4),所述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多个弹力布(5)的一侧,所述通孔(3)的内部活动连接引流造瘘管(6)的一端;/n所述缚带主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力松紧腰带(9),所述弹力松紧腰带(9)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粘扣(10)的一侧,所述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粘扣(11)的一侧;/n所述引流造瘘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Y型头(12);/n所述Y型头(12)位于最右端弹力布(5)的内部;/n所述Y型头(12)的两侧分别与缚带主体(2)和弹力布(5)贴合连接;/n所述引流造瘘管(6)位于弹力布(5)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造瘘管手术后康复专用腹带,包括缚带主体缝边(1),其特征在于:所述缚带主体缝边(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缚带主体(2)的外表面,所述缚带主体(2)的中端内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子母粘扣(4),所述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多个弹力布(5)的一侧,所述通孔(3)的内部活动连接引流造瘘管(6)的一端;
所述缚带主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力松紧腰带(9),所述弹力松紧腰带(9)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粘扣(10)的一侧,所述缚带主体(2)的前侧面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粘扣(11)的一侧;
所述引流造瘘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Y型头(12);
所述Y型头(12)位于最右端弹力布(5)的内部;
所述Y型头(12)的两侧分别与缚带主体(2)和弹力布(5)贴合连接;
所述引流造瘘管(6)位于弹力布(5)的内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立姚秋琼易南王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