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60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包括:脚踏指令接收模块,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脚踏指令;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脚踏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信号传输模块,信号传输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并与根管治疗仪进行通信连接,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根管治疗仪,以控制根管治疗仪正向运转、反向运转或停止运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脚踏方式即可实现根管治疗仪运转方向的控制,无需手动调节,操作方便,从而能够使操作者简便、安全地完成根管预备动作。

The control device of root canal therapy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根管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大部分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根管治疗基本步骤包括开髓、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填充。其中,根管预备在整个根管治疗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临床上做根管预备时,根管长度的测量和根管扩大是至关重要的过程,根管长度的测量最常用根管长度测量仪和拍X线片测定法来确定,根管扩大时常用机械法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过程会使用不同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手术过程相当繁琐。手术的时间相应的增长,长时间的手术会给病人以及医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增加了手术风险。相关技术人员试图对上述治疗过程所需要的器械和设备进行整合改进。市场出现多款根管长度测量和根管扩大一体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包括扩大锉的根管治疗仪,用一种设备完成根管预备,大大降低了医生的工作强度,减小了手术时间过长带来的风险。随着根管治疗仪的逐渐使用,其中的一些不足也在逐渐显现。如:1、用小锥度扩大锉扩弯曲度较大或很细根管时,容易因扭矩力聚集而发生扩大锉卡住或折断现象。2、对后槽牙进行根管治疗仪时,需要深入口腔,手动切换参数模式,点按机器上按键不方便。3、根管治疗过程中用扩大锉扩根时,医生长时间手持器械,用手点按按键造成扩大锉位置的移动,可能会导致扩大锉超过根尖点,从而造成自动测量根长的失误,甚至造成根管治疗手术失败。4、因为一体化设备整合了很多功能,所以需要一些繁琐的设置来实现这些功能之间的切换。熟练使用设备的难度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正确使用设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根管治疗仪操作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包括:脚踏指令接收模块,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脚踏指令;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脚踏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并与所述根管治疗仪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根管治疗仪,以控制所述根管治疗仪正向运转、反向运转或停止运转。所述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相连以进行供电。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电路和电池。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包括第一脚踏开关和第二脚踏开关。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芯片,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脚踏开关和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按下、松开状态,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第一脚踏开关的按下状态生成正向运转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按下状态生成反向运转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脚踏开关或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松开状态生成停止运转信号。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连接到所述第一脚踏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脚踏开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电池的供电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电压输出端;第一开关状态检测支路,所述第一开关状态检测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踏开关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状态检测支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开关状态接收端;第二开关状态检测支路,所述第二开关状态检测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状态检测支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开关状态接收端。所述第一开关状态检测支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状态检测支路分别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脚踏开关或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稳压电路的直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开关状态接收端或第二开关状态接收端。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第一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与所述根管治疗仪中的第二蓝牙模块进行无线蓝牙通信,以将所述正向运转信号、反向运转信号和停止运转信号发送至所述根管治疗仪。所述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池相连,所述充电模块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为所述电池充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脚踏指令接收模块接收脚踏指令,并通过制模块根据脚踏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以及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根管治疗仪,以控制根管治疗仪正向运转、反向运转或停止运转,由此,通过脚踏方式即可实现根管治疗仪运转方向的控制,无需手动调节,操作方便,从而能够使操作者简便、安全地完成根管预备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根管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芯片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稳压电路和开关电路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蓝牙模块的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图;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指示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包括脚踏指令接收模块10、控制模块20和信号传输模块30。其中,脚踏指令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脚踏指令;控制模块20与脚踏指令接收模块10相连,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脚踏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信号传输模块30与控制模块20相连,并与根管治疗仪进行通信连接,信号传输模块30用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根管治疗仪,以控制根管治疗仪正向运转、反向运转或停止运转。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40,电源模块40分别与控制模块20和信号传输模块30相连以进行供电。如图3所示,电源模块40包括稳压电路41和电池4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脚踏指令接收模块,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脚踏指令;/n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脚踏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n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并与所述根管治疗仪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根管治疗仪,以控制所述根管治疗仪正向运转、反向运转或停止运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脚踏指令接收模块,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脚踏指令;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脚踏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
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并与所述根管治疗仪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根管治疗仪,以控制所述根管治疗仪正向运转、反向运转或停止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相连以进行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电路和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指令接收模块包括第一脚踏开关和第二脚踏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芯片,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脚踏开关和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按下、松开状态,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第一脚踏开关的按下状态生成正向运转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按下状态生成反向运转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脚踏开关或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松开状态生成停止运转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根管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连接到所述第一脚踏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脚踏开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脚踏开关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电池的供电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贵山朱玉元刘军国张晓兰王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博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