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159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和中间冷却器,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喷射通道、第一气缸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一回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二气缸上设有分别与第二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二回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喷气口通过喷射通道与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第二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五至第八阀口。通过设置喷射通道,能够提升制冷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从而可以提升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和制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冷媒比容增加,房间热量需求增大,低温制热能力不足成为空调系统的一大诟病,此外,在此低温条件下,随着压缩比的增大,制热循环效率下降,且制冷系统的损耗上升,因而空调系统的能效下降特别明显。相关技术中,常规的喷气机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温制热能力,但是由于压缩机的基础排量无法更改,能力提升受限于循环,而且常规的喷气机型,由于存在喷气混合损失,因而虽然优化了冷冻循环,但是能效的提升幅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能够提升低温制热能力,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和中间冷却器,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排气口和喷气口,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喷射通道,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一回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二回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喷气口通过所述喷射通道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所述喷射通道、所述第二回气口被构造成可选择地交换进入冷媒的来源;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五至第八阀口,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回气口和所述第五阀口均相连,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二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喷气口相连;所述中间冷却器设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将流过其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媒气体出口与所述第八阀口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喷射通道,能够提升制冷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从而可以提升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间冷却器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第一闪蒸开口、第二闪蒸开口和闪蒸气体出口,所述第一闪蒸开口与所述第二闪蒸开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闪蒸气体出口与所述第八阀口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闪蒸开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闪蒸开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第二节流装置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间冷却器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内限定出第一冷媒流道和第二冷媒流道,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八阀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冷媒流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经济器开口和第二经济器开口,所述第二冷媒流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经济器开口和第四经济器开口,所述第一经济器开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二经济器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相连,所述第三经济器开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四经济器开口通过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冷凝器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上设有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阀口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喷射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被构成由所述喷气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气缸腔的方向截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在所述压缩机的喷气口和所述第七阀口之间且被构造成由所述喷气口朝向所述第七阀口的方向截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气缸腔的工作容积V1、与所述第二气缸腔的工作容积V2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0.03≤V2/V1≤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隔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喷射通道,所述隔板设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轴承设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承设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所述喷射通道形成在所述隔板或所述第一轴承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的喷气口与第七阀口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中间冷却器为闪蒸器的系统循环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中间冷却器为经济器的系统循环图。附图标记:压缩机10;排气口1;喷气口11;第一气缸2;第一回气口21;第二气缸3;第二回气口31;隔板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喷射通道7;第一单向阀71;制冷系统20;蒸发器201;冷凝器202;第一节流装置203;第二节流装置204;第一四通换向阀204;第一阀口2041;第二阀口2042;第三阀口2043;第四阀口2044;第二四通换向阀205;第五阀口2051;第六阀口2052;第七阀口2053;第八阀口2054;中间冷却器206;冷媒气体出口2061;闪蒸器2062;第一闪蒸开口2063;第二闪蒸开口2064;经济器2065;第一冷媒流道2066;第二冷媒流道2067;第一经济器开口2068;第二经济器开口2069;第三经济器开口2070;第四经济器开口2071;气液分离装置207;进口2072;第一出口2073;第二出口2074;第二单向阀20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2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20包括:压缩机10、蒸发器201、冷凝器202、第一四通换向阀204、第二四通换向阀205和中间冷却器206。压缩机10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排气口1和喷气口11。压缩机10可以包括: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和喷射通道7,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均设置在壳体内。排气口1和喷气口11均设在壳体上。第一气缸2上可以设有分别与第一气缸2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一回气口21和第一排气口,喷气口11与第一气缸2的气缸腔连通,第一排气口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连通,也就是说,冷媒气体在第一气缸2内压缩完毕后,由第一排气口排入到壳体内,并由压缩机10的排气口1排至压缩机10的外部。第二气缸3上可以设有分别与第二气缸3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二回气口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排气口和喷气口,所述压缩机包括:/n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一回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n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二回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n喷射通道,所述喷气口通过所述喷射通道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所述喷射通道、所述第二回气口被构造成可选择地交换进入冷媒的来源;/n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节流装置;/n第一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n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五至第八阀口,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回气口和所述第五阀口均相连,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二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喷气口相连;/n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设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媒气体出口与所述第八阀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排气口和喷气口,所述压缩机包括:
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一回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
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腔连通的第二回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
喷射通道,所述喷气口通过所述喷射通道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腔连通,所述喷射通道、所述第二回气口被构造成可选择地交换进入冷媒的来源;
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节流装置;
第一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
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五至第八阀口,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回气口和所述第五阀口均相连,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二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喷气口相连;
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设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媒气体出口与所述第八阀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冷却器包括: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第一闪蒸开口、第二闪蒸开口和闪蒸气体出口,所述第一闪蒸开口与所述第二闪蒸开口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闪蒸气体出口与所述第八阀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闪蒸开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闪蒸开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通过第二节流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冷却器包括:
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内限定出第一冷媒流道和第二冷媒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华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