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及其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525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36
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一外壳、一导光板、至少一发光组件以及一反射板。导光板配置于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导光板包括一板体以及一光学微结构阵列。光学微结构阵列位于板体的顶面,且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板体的侧面。反射板配置于顶面,其中微结构单元由顶面朝底面凹陷呈倒四角锥状,且锥状部分由至少四个面所形成。各微结构单元包括交错排列的相对两第一面及相对两第二面,且在各微结构单元中,两第一面至顶面的夹角相同,两第二面至顶面的夹角相同。此外,一种光源模块的调整方法亦被提出。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its adjus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及其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及调整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及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路灯所发出的光线会在特定角度上具有高亮度的光线,这样高亮度的光线与夜晚时周围的环境光具有很大的亮度差异,而对人眼来说相当刺眼,容易发生眩光的状况,而增加危险性。因此,要如何降低眩光发生的机率,以提升道路安全,对路上行人或驾驶者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及其调整方法,可优化光束从光源模块传递出的光型分布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道路环境。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一外壳、一导光板、至少一发光组件以及一反射板。外壳具有一内部空间。导光板配置于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导光板包括一板体以及一光学微结构阵列。板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连接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多个侧面。光学微结构阵列位于顶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板体的侧面。反射板配置于板体的顶面,其中微结构单元由顶面朝底面凹陷呈倒四角锥状,且锥状部分由至少四个面所形成。各微结构单元包括交错排列的相对两第一面及相对两第二面。在各微结构单元中,两第一面至顶面的夹角相同,且两第二面至顶面的夹角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单元彼此相连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结构单元的高度小于板体厚度的三分之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第一面及两第二面的其中一者的形状为三角形,且其中另一者的形状为四边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第一面至顶面的夹角与两第二面至顶面的夹角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同的微结构单元中的两第一面至顶面的夹角或两第二面至顶面的夹角彼此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同的微结构单元中的两第一面至顶面的夹角或两第二面至顶面的夹角随位置而变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第一面及两第二面为自由曲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第一面及两第二面的其中一者彼此相连,而其中另一者彼此不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第一面及两第二面皆彼此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微结构单元还包括一第三面,连接于两第一面之间,第三面平行于板体的顶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发光组件包括一第一发光组件及两第二发光组件,第一发光组件位于两第二发光组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为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的1至3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模块还包括一控制器,适于分别控制第一发光组件及两第二发光组件的驱动电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组件或两第二发光组件各自具有多个发光区段,且这些发光区段的发光强度不完全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板体的顶面的边缘处朝远离底面的方向弯曲以形成一第一弧面。底面的边缘处朝顶面的方向弯曲以形成一第二弧面。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反射件,配置于第二弧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的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依据一默认光型信息启动一光源模块;检测光源模块的一发光结果;以及依据发光结果调整光源模块的驱动电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依据发光结果调整光源模块的驱动电流的步骤还包括:依据发光结果将默认光型信息修改并产生一调整后光型信息;以及依据调整后光型信息调整光源模块的驱动电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依据调整后光型信息调整光源模块的驱动电流的步骤还包括:调整光源模块中多个发光组件各自的驱动电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调整光源模块中发光组件各自的驱动电流的步骤还包括:调整各发光组件中多个发光区段各自的驱动电流。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且导光板中具有多个阵列排列的微结构单元,而这些微结构单元由至少相对两第一面及相对两第二面从板体凹陷所形成,且第一面与板体顶面的夹角与第二面与板体顶面的夹角不同。此外,在本专利技术光源模块的调整方法中,可依据默认光型信息启动光源模块,并藉由检测光源模块的发光结果进而调整光源模块的驱动电流。如此一来,可进一步优化光束从光源模块传递出的光型分布,并藉由驱动电流调整光源模块所发出的光型分布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道路环境。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光源模块沿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部分光学微结构阵列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光学微结构阵列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光学微结构阵列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调整方法。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各发光组件的驱动电流配置数据。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组件中不同发光区段之驱动电流的曲线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光源模块沿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光源模块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100A、100B:光源模块110:外壳112:壳体114:保护盖板120、120A、120B:导光板122、122A:板体124:光学微结构阵列126:反射层130:发光组件130_1:第一发光组件130_2:第二发光组件140:反射板150:反射件G:内部空间H:间隙L:光束M:微结构单元O:出光区S11:顶面S12:底面S13:侧面S21:第一面S22:第二面S23:第三面S31:第一弧面S32:第二弧面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光源模块沿线A-A’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包括外壳110、导光板120、至少一发光组件130以及反射板140。外壳110具有一内部空间G,适于依序装载反射板140、导光板120以及至少一发光组件130,如图2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0朝导光板120发出光束L,并藉由导光板120及反射板140改变光束L的传递路径,进而优化光源模块100所发出的光能量的角度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例如是使用于路面照明的照明装置,但亦可以是其他用途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外壳110包括壳体112以及保护盖板114。保护盖板114由透光材料所制作而成,适于让内部空间G所传递的光束L通过。导光板120配置于外壳110的内部空间G中。导光板120包括板体122以及一光学微结构阵列124。板体122具有一顶面S11、一底面S12以及连接于顶面S11与底面S12之间的多个侧面S13。反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模块,包括:/n一外壳,具有一内部空间;/n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外壳的该内部空间中,包括:/n一板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连接于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多个侧面;以及/n一光学微结构阵列,位于该顶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n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该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以及/n一反射板,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顶面,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由该顶面朝该底面凹陷呈倒四角锥状,且锥状部分由至少四个面所形成,各该微结构单元包括交错排列的相对两第一面及相对两第二面,在各该微结构单元中,该两第一面至该顶面的夹角相同,且该两第二面至该顶面的夹角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块,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内部空间;
一导光板,配置于该外壳的该内部空间中,包括:
一板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连接于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多个侧面;以及
一光学微结构阵列,位于该顶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
至少一发光组件,配置于该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以及
一反射板,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顶面,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由该顶面朝该底面凹陷呈倒四角锥状,且锥状部分由至少四个面所形成,各该微结构单元包括交错排列的相对两第一面及相对两第二面,在各该微结构单元中,该两第一面至该顶面的夹角相同,且该两第二面至该顶面的夹角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彼此相连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的高度小于该板体厚度的三分之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两第一面及该两第二面的其中一者的形状为三角形,且其中另一者的形状为四边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两第一面至该顶面的夹角与该两第二面至该顶面的夹角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不同的所述微结构单元中的该两第一面至该顶面的夹角或该两第二面至该顶面的夹角彼此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不同的所述微结构单元中的该两第一面至该顶面的夹角或该两第二面至该顶面的夹角随位置而变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两第一面及该两第二面为自由曲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两第一面及该两第二面的其中一者彼此相连,而其中另一者彼此不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两第一面及该两第二面皆彼此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各该微结构单元还包括一第三面,连接于该两第一面之间,该第三面平行于该板体的该顶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至少一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辉陈冠宇彭耀祈简铭宏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