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30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在污水管内设置与污水管同一横向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朝向污水管底部的下底面沿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孔洞,高压气管中充高压气,高压气沿多个孔洞向污水管底部的淤泥冲击,通过高压气冲击扰动实现淤泥随水流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淤方法大大提高了传统清淤方法的清淤效果及效率,节省了工作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管清淤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
技术介绍
在市政排水管道内,因污水中含有泥沙,会在管壁内(主要是底部)造成淤积,最初清淤的工作都是依靠人工,现有也有一些机械设备或者机器人帮助清淤,但是工作量较大。现在也有通过水力清淤,即从上游放水流下来,将淤积的泥沙带走,因为考虑到管道的坡度比较平缓,水量小,流速小,泥沙沉积不易启动,冲淤效果不好,耗费水量,因此实用性也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大大提高了传统清淤方法的清淤效果及效率,节省了工作量,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污水管内设置与污水管同一横向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朝向污水管底部的下底面沿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孔洞,高压气管中充高压气,高压气沿多个孔洞向污水管底部的淤泥冲击。优选的是,所述孔洞呈倾斜状态以使得从高压气管内喷出的高压气倾斜且沿着水流的方向。优选的是,喷出的高压气与水流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至60°。优选的是,所述孔洞呈竖直状态,所述高压气管在每个孔洞处均固定有竖直的辅助管,其管道恰好与所述孔洞连通,所述辅助管朝向水流方向的侧面还连通有支管,其管道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连通,所述支管呈倾斜状态且沿着水流的方向。优选的是,所述辅助管下方还设置有辅助块,其外径大于两倍的辅助管直径,所述辅助管的管道贯通至辅助块下方;所述辅助块外侧面均匀间隔通过合页铰接有多根扰动杆,其与所述支管错开设置以保证扰动杆不干涉支管中高压气的喷出;所述扰动杆下端为向上朝向辅助管倾斜的斜面,所述高压气管直径、所述辅助管的高度、所述扰动杆的长度三者之和大于所述污水管的直径。优选的是,高压气管压力可调。优选的是,所述辅助管上还设置有密封清理机构,其包括:密封垫,其由钢垫片和橡胶垫两部分一体成型,所述钢垫片包括中心的圆形和固定于圆形外侧并与圆形一体成型的矩形,所述橡胶垫将钢垫片包裹于其中以使得密封垫为圆形结构,所述钢垫片中心的圆形直径略小于辅助管的管道直径,所述橡胶垫的直径略大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直径,所述密封垫通过钢垫片的矩形端部铰接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内并呈水平状态,所述密封垫铰接处与所述支管在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于辅助管的管道两侧,且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支管的上方;推杆,其间隔位于所述密封垫的正下方,所述推杆一端位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内、另一端水平从密封垫铰接处下方穿出所述辅助管外,所述推杆位于辅助管管壁的部分具有向下凸出设置的推块,其靠近辅助管管道内壁设置,所述辅助管管壁在推杆的下方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其内设置有水平的弹簧和推块,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推块、另一端固定于凹槽远离辅助管管道内壁的槽壁上;固定杆,其固定于所述辅助管的外侧壁上且水平紧挨位于所述推杆的正上方;定位杆,其固定于所述辅助管的外侧壁上且水平位于所述推杆的正下方,所述定位杆上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水平定位槽;铰接杆,其竖向设置且下端位于定位槽内,所述铰接杆的上端位于其上方的高压气管管壁处,所述铰接杆的上端固定有弹性清理片,其呈匹配高压气管管壁的弧形且沿高压气管的径向具有长度,此长度保证相邻的孔洞处的清理片互相不干涉,所述铰接杆与所述推杆另一端接触处通过弹性带连接,所述铰接杆与所述固定杆的外端滑动铰接;限位杆,其固定于所述辅助管的外侧壁上且水平位于所述固定杆的正上方,所述限位杆具有上下贯通的水平通道,其恰好允许铰接杆竖向穿过;其中,所述推杆一端完全位于辅助管管道内时,所述铰接杆上端呈远离辅助管的方向倾斜且铰接杆从上至下依次位于限位杆的水平通道最外侧、定位杆的定位槽最内侧。优选的是,所述辅助管的管道内还设置有限位密封片,其为环形且水平固定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内,所述限位密封片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钢垫片中心圆形的直径,所述限位密封片紧贴所述密封垫的正上方设置。优选的是,所述推杆的一端紧贴所述辅助管的管道内壁且为从端面向上表面倾斜的斜面,所述钢垫片的中心圆形在与矩形对称的一侧还设置有另一矩形钢片,其下方固定有竖直的辅助杆,其下端恰好位于所述推杆斜面的上方。优选的是,所述辅助管管壁在推杆的上方具有滑轨,所述推杆上对应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轮。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高压气管喷出的高压气对污水管底部沉积的淤泥进行冲击扰动,使其“动”起来,在水流的作用下,跟随水流一起流动,从而达到清淤的效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清淤或机械清淤,其清淤效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的水力清淤,其清淤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纵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压气管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纵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高压气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纵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密封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污水管,2、高压气管,3、孔洞,4、辅助管,5、支管,6、辅助块,7、扰动杆,8、密封垫,9、推杆,10、推块,11、固定杆,12、定位杆,13、铰接杆,14、限位杆,15、限位密封片,16、辅助杆,17、钢垫片,18、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对污水管1的淤泥进行高压气冲击扰动实现淤泥随水流移动。具体为:在污水管1内设置与污水管1同一横向的高压气管2,高压气管2朝向污水管1底部的下底面沿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孔洞3,高压气管2中充高压气,高压气沿多个孔洞3向污水管1底部的淤泥冲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在市政排水污水管1内布置一条高压气管2,管的底部有小的孔洞3,需要清淤的时候,在高压气管2内充高压空气,通过底部孔洞3对污水管1的底部泥沙进行扰动,同时高压气管2充气后从横截面上占据污水管1道的过流断面。在补水流量一定的前提下,可增大过流的流速,综上,可改善管道的水力清淤效果。高压气管2只在底部有孔,因为淤泥只在污水管1底部堆积。高压气管2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污水管内设置与污水管同一横向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朝向污水管底部的下底面沿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孔洞,高压气管中充高压气,高压气沿多个孔洞向污水管底部的淤泥冲击。/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污水管内设置与污水管同一横向的高压气管,高压气管朝向污水管底部的下底面沿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孔洞,高压气管中充高压气,高压气沿多个孔洞向污水管底部的淤泥冲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呈倾斜状态以使得从高压气管内喷出的高压气倾斜且沿着水流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喷出的高压气与水流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至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呈竖直状态,所述高压气管在每个孔洞处均固定有竖直的辅助管,其管道恰好与所述孔洞连通,所述辅助管朝向水流方向的侧面还连通有支管,其管道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连通,所述支管呈倾斜状态且沿着水流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下方还设置有辅助块,其外径大于两倍的辅助管直径,所述辅助管的管道贯通至辅助块下方;所述辅助块外侧面均匀间隔通过合页铰接有多根扰动杆,其与所述支管错开设置以保证扰动杆不干涉支管中高压气的喷出;所述扰动杆下端为向上朝向辅助管倾斜的斜面,所述高压气管直径、所述辅助管的高度、所述扰动杆的长度三者之和大于所述污水管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气管压力可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冲击扰动原理的高压气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上还设置有密封清理机构,其包括:
密封垫,其由钢垫片和橡胶垫两部分一体成型,所述钢垫片包括中心的圆形和固定于圆形外侧并与圆形一体成型的矩形,所述橡胶垫将钢垫片包裹于其中以使得密封垫为圆形结构,所述钢垫片中心的圆形直径略小于辅助管的管道直径,所述橡胶垫的直径略大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直径,所述密封垫通过钢垫片的矩形端部铰接于所述辅助管的管道内并呈水平状态,所述密封垫铰接处与所述支管在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于辅助管的管道两侧,且所述密封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用王建平黄燕杨飞陈恺何贞俊刘培刘霞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