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26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01
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它包括治疗槽、推压装置和夹持装置,通过在治疗槽的水平段设置可滑动的夹持装置夹持大鲵后肢的前部,通过在治疗槽的弯折段设置可调节的推压装置压住大鲵头后部的背脊,限制其大范围活动,通过在治疗槽的水平段内投入药剂,大鲵尾部患处侵入在药剂内,头部搁置在弯折段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原大鲵养殖过程中烂尾病治疗时采用药剂侵入资料容易使头部沾染药剂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治疗时头部不易沾染药剂,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slot of giant salamander with rotting tail dis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
本技术属于濒危动物养殖
,涉及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
技术介绍
大鲵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通常在养殖池内养殖,养殖池在建造的过程中,往往会在池底流下浇筑的菱角、尖锐的凸起部,大鲵生活在养殖池内,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大鲵在池底活动时,尾部处于摆动状态,容易与池底的菱角和尖锐凸起部发生刮擦,形成伤口,池内其余的大鲵容易甜食刮擦大鲵尾部的伤口,长时间后形成溃烂,也即是“烂尾病”,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将犯病的大鲵进行单独隔离,进行治疗,不然会形成相互感染,治疗时采用药物涂覆的方式治疗,上药较为频繁,采用药剂侵入患处的方式容易使大鲵头部沾染药剂,不利于其成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结构简单,采用在治疗槽的水平段设置可滑动的夹持装置夹持大鲵后肢的前部,在治疗槽的弯折段设置可调节的推压装置压住大鲵头后部的背脊,在治疗槽的水平段内投入药剂,大鲵尾部患处侵入在药剂内,头部搁置在弯折段上,治疗时头部不易沾染药剂,操作简单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它包括治疗槽、推压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推压装置位于治疗槽的弯折段与其连接,夹持装置位于治疗槽的水平段与其连接,夹持装置沿水平段滑动夹持大鲵后肢前部,推压装置垂直于弯折段压住大鲵的头部。所述治疗槽包括与水平段连接的倾斜向上的弯折段。所述水平段为上侧开口一端封闭的弧形槽体,位于封闭的一端设置排液阀。所述水平段的槽体侧沿设置侧板,位于侧板上设置滑槽,侧板与夹持装置滑动配合。所述弯折段为两端开口弯折的弧形槽体,弯折部与水平段连接,位于弯折部两侧设置凸起板与推压装置连接。所述弯折段向上倾斜的弧形面底部设置溢流口。所述推压装置包括与支撑梁螺纹配合的推挤杆、与推挤杆轴承连接的推压板,支撑梁与弯折段的凸起板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夹持板两侧连接的锁紧螺钉、与夹持板上侧连接的推移把手,夹持板两侧设置槽口与水平段的侧板滑动配合,锁紧螺钉穿过滑槽。所述夹持板下侧为弧形结构的平板,底部设置露尾孔。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它包括治疗槽、推压装置和夹持装置;推压装置位于治疗槽的弯折段与其连接,夹持装置位于治疗槽的水平段与其连接,夹持装置沿水平段滑动夹持大鲵后肢前部,推压装置垂直于弯折段压住大鲵的头部。结构简单,通过在治疗槽的水平段设置可滑动的夹持装置夹持大鲵后肢的前部,通过在治疗槽的弯折段设置可调节的推压装置压住大鲵头后部的背脊,限制其大范围活动,通过在治疗槽的水平段内投入药剂,大鲵尾部患处侵入在药剂内,头部搁置在弯折段上,治疗时头部不易沾染药剂,操作简单方便。在优选的方案中,治疗槽包括与水平段连接的倾斜向上的弯折段。结构简单,使用时,将患病的大鲵放置于治疗槽内,尾部位于水平段内,头部搁置在弯折段内,在水平段内投放药剂,药剂的液位高出大鲵尾部的患处。在优选的方案中,水平段为上侧开口一端封闭的弧形槽体,位于封闭的一端设置排液阀。结构简单,使用时,锁紧螺钉处于未锁紧状态,大鲵从水平段上侧开口处放入,之后将大鲵尾部从夹持板的露尾孔拉入至靠近排液阀的一端,头部搁置在弯折段的槽体内,治疗过程中更换的药剂从排液阀排出。在优选的方案中,水平段的槽体侧沿设置侧板,位于侧板上设置滑槽,侧板与夹持装置滑动配合。结构简单,大鲵放置治疗槽之前,根据大鲵个体大小,可以向侧板一侧滑动夹持装置,使大鲵能够顺利放置于治疗槽内,大鲵腹部位于弧形结构的槽底,提高大鲵趴伏时的舒适度。在优选的方案中,弯折段为两端开口弯折的弧形槽体,弯折部与水平段连接,位于弯折部两侧设置凸起板与推压装置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患病大鲵的头部搁置在弯折段的槽体内,头后部的背脊与推压装置对应,通过推压装置压住大鲵背脊,使其活动范围缩小,避免大鲵活动范围扩大影响尾部患处的治疗效果。在优选的方案中,弯折段向上倾斜的弧形面底部设置溢流口。结构简单,治疗过程中,大鲵头部趴伏在溢流口之上,可以通过在弯折段投放饵料供大鲵进食,还可以通过管道引水至弯折段的溢流口上部,使水流经过大鲵的头部,由于大鲵头部组织结构较硬,溢流口位于弧形槽体底部不与头部接触,方便流水从溢流口溢出。在优选的方案中,推压装置包括与支撑梁螺纹配合的推挤杆、与推挤杆轴承连接的推压板,支撑梁与弯折段的凸起板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推压装置的推压板与大鲵头后部的背脊对应,旋转推挤杆驱动推压板逐步靠近大鲵背脊,最终压住大鲵,使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在优选的方案中,夹持装置包括与夹持板两侧连接的锁紧螺钉、与夹持板上侧连接的推移把手,夹持板两侧设置槽口与水平段的侧板滑动配合,锁紧螺钉穿过滑槽。使用时,施加推移把手的推力,使夹持板沿侧板滑动至大鲵后肢的前部夹持大鲵身体,旋转锁紧螺钉锁紧夹持板,使大鲵身体尾部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在优选的方案中,夹持板下侧为弧形结构的平板,底部设置露尾孔。结构简单,底部为弧形结构的夹持板与水平段的弧形槽体配合,滑移时稳定好,露尾孔用于大鲵尾部穿过,且限制尾部摆动的幅度,便于药剂侵入患病大鲵尾部患处,提高医治效果。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它包括治疗槽、推压装置和夹持装置,通过在治疗槽的水平段设置可滑动的夹持装置夹持大鲵后肢的前部,通过在治疗槽的弯折段设置可调节的推压装置压住大鲵头后部的背脊,限制其大范围活动,通过在治疗槽的水平段内投入药剂,大鲵尾部患处侵入在药剂内,头部搁置在弯折段上。本技术克服了原大鲵养殖过程中烂尾病治疗时采用药剂侵入资料容易使头部沾染药剂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治疗时头部不易沾染药剂,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5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图6为图3的A-A处剖视示意图。图中:治疗槽1,水平段11,弯折段12,排液阀13,侧板14,滑槽15,溢流口16,推压装置2,支撑梁21,推挤杆22,推压板23,夹持装置3,夹持板31,锁紧螺钉32,推移把手33,露尾孔3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中,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它包括治疗槽1、推压装置2和夹持装置3;所述推压装置2位于治疗槽1的弯折段12与其连接,夹持装置3位于治疗槽1的水平段11与其连接,夹持装置3沿水平段滑动夹持大鲵后肢前部,推压装置2垂直于弯折段12压住大鲵的头部。结构简单,通过在治疗槽1的水平段11设置可滑动的夹持装置3夹持大鲵后肢的前部,通过在治疗槽1的弯折段12设置可调节的推压装置2压住大鲵头后部的背脊,限制其大范围活动,通过在治疗槽1的水平段内投入药剂,大鲵尾部患处侵入在药剂内,头部搁置在弯折段12上,治疗时头部不易沾染药剂,操作简单方便。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治疗槽1包括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其特征是:它包括治疗槽(1)、推压装置(2)和夹持装置(3);所述推压装置(2)位于治疗槽(1)的弯折段(12)与其连接,夹持装置(3)位于治疗槽(1)的水平段(11)与其连接,夹持装置(3)沿水平段滑动夹持大鲵后肢前部,推压装置(2)垂直于弯折段(12)压住大鲵的头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其特征是:它包括治疗槽(1)、推压装置(2)和夹持装置(3);所述推压装置(2)位于治疗槽(1)的弯折段(12)与其连接,夹持装置(3)位于治疗槽(1)的水平段(11)与其连接,夹持装置(3)沿水平段滑动夹持大鲵后肢前部,推压装置(2)垂直于弯折段(12)压住大鲵的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其特征是:所述治疗槽(1)包括与水平段(11)连接的倾斜向上的弯折段(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段(11)为上侧开口一端封闭的弧形槽体,位于封闭的一端设置排液阀(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段(11)的槽体侧沿设置侧板(14),位于侧板(14)上设置滑槽(15),侧板(14)与夹持装置(3)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鲵患烂尾病康复治疗槽,其特征是:所述弯折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周梅周晓黎汪应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阳黎维大鲵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