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1124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离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组分:隔离剂60~80份;混合纤维6~15份;乳胶14~20份;絮凝剂0.02~0.1份;消泡剂0.01~0.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各组分的共同作用,将隔离材料设计为纸基材料,将隔离剂均匀分布于隔离材料中,满足了隔离剂的均匀分布,同时从根本上避免了隔离剂以粉尘的形态造成二次污染。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离材料中隔离剂含量可达80wt.%,隔离剂含量高;直接铺张于不锈钢之间时分布均匀且无“爆皮”现象,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以下统称不锈钢复合板)是将不锈钢与碳钢以一定方式复合而成的、有特殊性能的金属复合材料。在不锈钢复合板生产过程中,需要按照碳钢-不锈钢-不锈钢-碳钢的顺序,从上至下叠加焊接在一起形成复合钢坯后再进入热轧工段的,高温下,不锈钢层接触面将相互粘接,后续无法分离。因此,需在复合钢坯的不锈钢层接触面间添加隔离剂。隔离剂需耐高温,不与钢坯发生化学反应,且需具备良好的流动性,能随轧制的钢坯一起延展,作用于整个热轧过程。目前的隔离剂常使用无机金属氧化物粉末(如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锆和二氧化钛等粉末)或无机非金属氧化物粉末(如氮化硼、碳化硅等)。专利申请号201410709542.6“一种不锈钢与碳钢复合钢板及其生产方法”记载在两块不锈钢之间刷涂了液态隔离剂(无机粉末悬浊液),成分为氧化镁和氧化铝混合粉末。但由于无机粉末悬浊液的特殊性质,在刷涂过程中会出现无机粉末在钢坯表面分布不均匀、悬浊液风干后出现“爆皮”等现象,导致隔离不均匀、隔离效果不理想,此外还存在易造成粉尘污染等不足。通过将隔离剂固定在复合隔离材料中可以有效避免粉尘等二次污染,但目前的复合隔离材料中填料隔离剂含量低,无法满足隔离需求。为了增加复合材料中隔离剂的含量,通常需要增加助剂含量,但为了避免热轧高温条件下钢坯表面的氧化,复合钢坯制作过程通常会进行抽真空处理,排除各钢层接触面内的空气。因此,夹杂在不锈钢层的隔离剂在热轧高温分解时,不能产生大量气体,尤其是氧气,需要限制复合隔离材料中助剂的含量,这为隔离材料的生产又设定了限制。如何在助剂较少的情况下实现隔离剂在钢层之间足够含量存在且均匀分布、无“爆皮”现象,对不锈钢复合板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材料,具有助剂少、隔离剂含量高的特点,有利于较高含量隔离剂的均匀分布,可以有效杜绝“爆皮”现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该隔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离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组分:隔离剂60~80份;混合纤维6~15份;乳胶14~20份;絮凝剂0.02~0.1份;消泡剂0.01~0.1份。优选的,所述隔离剂为氧化镁、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二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隔离剂的粒径为325~1250目。优选的,所述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所述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的质量比为7:(5~14)。优选的,所述植物纤维为棉纤维、麻纤维、竹纤维、针叶木纤维和阔叶木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化学纤维为芳纶纤维、芳砜纶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玻璃棉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乳胶为丁苯胶乳、丁腈胶乳、丙烯酸胶乳、羧基丁苯胶乳和羧基丁腈胶乳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所述聚合氯化铝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2):1。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隔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混合纤维疏解液;将所述混合纤维疏解液、隔离剂和乳胶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将所述第一混合料、絮凝剂和消泡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将所述第二混合料稀释,得到浆料;将所述浆料进行抄造,得到所述隔离材料。优选的,所述混合纤维疏解液的质量浓度为0.5~2%;所述浆料的固含量为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隔离材料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隔离材料在不锈钢复合板轧制领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离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组分:隔离剂60~80份;混合纤维6~15份;乳胶14~20份;絮凝剂0.02~0.1份;消泡剂0.01~0.1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隔离剂作为隔离材料的主成分,保证隔离材料的隔离性能;所述混合纤维具有骨架支撑增强作用,可以与胶乳良好结合,并有利于隔离材料的纸基成型;所述乳胶可使各组分有机地粘合在一起,特别是有利于将隔离剂和混合纤维粘结成网膜;所述絮凝剂和消泡剂作为助剂,有利于增强隔离材料的成型。本专利技术通过各组分的共同作用,将隔离材料设计为纸基材料,将隔离剂均匀分布于隔离材料中,满足了隔离剂的均匀分布,同时从根本上避免了隔离剂以粉尘的形态造成二次污染。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离材料中隔离剂含量可达80wt.%,隔离剂含量高;直接铺张于不锈钢之间时分布均匀且无“爆皮”现象,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得隔离材料用于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后所得不锈钢复合板表面状态照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离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组分:隔离剂60~80份;混合纤维6~15份;乳胶14~20份;絮凝剂0.02~0.1份;消泡剂0.01~0.1份。在本专利技术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有的组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以质量份数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离材料包括60~80份隔离剂,优选为65~78份,更优选为68~75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隔离剂优选为氧化镁、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二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隔离剂的粒径优选为325~1250目,更优选为350~1100目,再优选为375~1000目。本专利技术所述隔离剂作为隔离材料的主成分,保证隔离材料的隔离性能。以所述隔离剂的质量份数为基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离材料包括6~15份混合纤维,优选为8~13份,更优选为9~12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混合纤维优选包括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的质量比优选为7:(5~14),更优选为7:(6~12),再优选为7:(6.5~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植物纤维优选为棉纤维、麻纤维、竹纤维、针叶木纤维和阔叶木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化学纤维优选为芳纶纤维、芳砜纶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玻璃棉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纤维中植物纤维强度高,与胶乳的结合好,价格低廉;化学纤维可以改善抄造过程脱水困难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植物纤维与化学纤维种类及比例含量的设置,所述混合纤维具有骨架支撑增强作用,可以与胶乳良好结合,并有利于隔离材料的纸基成型。以所述隔离剂的质量份数为基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离材料包括14~20份乳胶,优选为15~19份,更优选为16~18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乳胶优选为丁苯胶乳、丁腈胶乳、丙烯酸胶乳、羧基丁苯胶乳和羧基丁腈胶乳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丁苯胶乳和丁腈胶乳。当所述乳胶为丁苯胶乳和丁腈胶乳的混合物时,所述丁苯胶乳和丁腈胶乳的质量比优选为(2~3):2,更优选为(2.2~2.8):2,最优选为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组分:/n隔离剂60~80份;/n混合纤维6~15份;/n乳胶14~20份;/n絮凝剂0.02~0.1份;/n消泡剂0.01~0.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组分:
隔离剂60~80份;
混合纤维6~15份;
乳胶14~20份;
絮凝剂0.02~0.1份;
消泡剂0.01~0.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剂为氧化镁、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二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隔离剂的粒径为325~125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所述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的质量比为7:(5~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为棉纤维、麻纤维、竹纤维、针叶木纤维和阔叶木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化学纤维为芳纶纤维、芳砜纶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玻璃棉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为丁苯胶乳、丁腈胶乳、丙烯酸胶乳、羧基丁苯胶乳和羧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骁雅王建国刘文杨春政陈雪峰毛宗久周德光王普孙启昆王华鹏孔艳荣王根矶徐永先杨冀王志勇郜丙兴袁立勇焦晓磊郭延爽郑同雷贾啸林王东董博伟曾玉杰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