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1123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北极熊的保温原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对人体红外辐射以及太阳辐射进行选择性调控,而研发的具有辅助保温功能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所述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红外辐射损失,吸收太阳辐射热能,辅助提高体感温度。在室外环境下达到太阳辐射吸收的最大化和人体自身热辐射损耗的最小化。在户外防寒保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在户外环境的体育活动和工业运作是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户外活动经常遇到严寒环境,穿着更厚的衣服或多层衣服成为常用的室外保温手段,但过厚衣物过于笨重,舒适感差且带来行动不便的问题。所以保温面料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常规衣物依靠减少人体热对流和热交换的热量损失,但对于减少人体红外辐射损失没有太多帮助。在室外严寒环境中,人体体表与外界有着较大的温差,同时人体有着极高的红外发射(>0.93),热辐射损失成为严寒环境下人体热量重要的损失方式。北极熊是一种生活在极寒地区的恒温动物,其皮毛可以将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引导进入皮肤表面,同时体内的热辐射又被毛发反射并减少热辐射损失。能否将北极熊的保温原理应用于服装面料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但目前为止还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利用北极熊的保温原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对人体红外辐射以及太阳辐射进行选择性调控,而研发的具有辅助保温功能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所述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红外辐射损失,吸收太阳辐射热能,辅助提高体感温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支撑层、辐射吸收层和金属膜层;所述辐射吸收层涂布于支撑层单面,并在支撑层的另一面溅射金属膜层。所述的复合材料可以在室外环境下实现最大程度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降低人体自身的热辐射损耗,实现人体室外保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每升水中加入0.2~3mol粘度调节剂完全溶解为粘稠液体后再加入0.5~10mol辐射吸收剂,高速搅拌形成粘稠泡沫;(2)将步骤(1)所得的粘稠泡沫均匀刮涂在支撑层的单面,室温干燥后得到单面修饰辐射吸收层的膜材料,辐射吸收层的厚度为5~186nm;(3)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步骤(2)所得膜材料的另一面构建金属膜层,得复合材料。步骤(1)中所述的粘度调节剂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明胶、环糊精或卡拉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1)中所述的辐射吸收剂为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步骤(2)中所述的支撑层为编织物或非编织织物。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的编织物为棉布、亚麻布、蚕丝布、羊毛布、尼龙布或醋酸布。所述的非编织织物为无纺布、纤维素膜或微孔聚烯烃隔膜。步骤(2)中所述的辐射吸收层的厚度为5~186nm。步骤(3)中所述的金属膜层为铝膜层、银膜层、金膜层、铜膜层、铁膜层或镍膜层。步骤(3)中所述的金属膜层的厚度为5~200nm。步骤(3)中所述的磁控溅射工艺参数为高纯氩气的流量为20~25sccm,高纯氮气流量为5~7sccm,溅射气压为3~5Pa,溅射功率为5~30W,溅射时间为3~90s。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制备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尤其在防寒保暖用的户外服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北极熊的保温原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对人体红外辐射以及太阳辐射进行选择性调控,而研发的具有辅助保温功能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所述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红外辐射损失,吸收太阳辐射热能,辅助提高体感温度。在室外环境下达到太阳辐射吸收的最大化和人体自身热辐射损耗的最小化。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简单的磁控溅射和涂布工艺在常规面料上复合而成,避免化学制备手段的参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安全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在户外防寒保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例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支撑层为编织物或非编织织物。所述的编织物可以为现有常用的棉布、亚麻布、蚕丝布、羊毛布、尼龙布以及醋酸布等等;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可以为无纺布、纤维素膜或微孔聚烯烃隔膜等等。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产品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如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试剂均为市售产品,均可以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获得。实施例1(1)每升水中加入1mol聚乙烯醇完全溶解为粘稠液体后再加入5mol碳纳米管,高速搅拌形成粘稠泡沫;(2)将步骤(1)所得的粘稠泡沫均匀刮涂在无纺布单面,室温干燥后得到单面修饰辐射吸收层的膜材料,辐射吸收层的厚度为95nm;(3)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步骤(2)所得膜材料的另一面构建金属铝膜层,铝膜层厚度为66nm,得复合材料;溅射工艺参数为溅射腔室高纯氩气流量为25sccm,高纯氮气流量为6sccm,溅射气压为4Pa,溅射功率为10W,溅射时间为60s。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积分球辅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人体辐射波段4~18μm波长范围的反射率为86.1~88.4%,在太阳辐射波段200~1400nm波段范围的吸收率为84.2~92.5%。在15℃模拟环境下,复合面料相比于相同厚度棉布提升体表温度3.2℃。实施例2(1)每升水中加入3mol海藻酸钠完全溶解为粘稠液体后再加入10mol碳纳米管,高速搅拌形成粘稠泡沫;(2)将步骤(1)所得的粘稠泡沫均匀刮涂在微孔聚烯烃隔膜单面,室温干燥后得到单面修饰辐射吸收层的膜材料,辐射吸收层的厚度为186nm;(3)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步骤(2)所得膜材料的另一面构建金属银膜层,银膜层厚度为95nm,得复合材料;溅射工艺参数为溅射腔室高纯氩气的流量为20sccm,高纯氮气流量为7sccm,溅射气压为4Pa,溅射功率为15W,溅射时间为30s。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积分球辅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人体辐射波段4~18μm波长范围的反射率为88.3~88.4%,在太阳辐射波段200~1400nm波段范围的吸收率为86.4~94.2%。在15℃模拟环境下,复合面料相比于相同厚度棉布提升体表温度3.6℃。实施例3(1)每升水中加入0.2mol环糊精完全溶解为粘稠液体后再加入10mol石墨烯,高速搅拌形成粘稠泡沫;(2)将步骤(1)所得的粘稠泡沫均匀刮涂在棉布单面,室温干燥后得到单面修饰辐射吸收层的膜材料,辐射吸收层的厚度为185nm;(3)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步骤(2)所得膜材料的另一面构建金膜层,金膜层厚度为165nm,得复合材料;溅射工艺参数为溅射腔室高纯氩气的流量为20sccm,高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每升水中加入0.2~3 mol粘度调节剂完全溶解为粘稠液体后再加入0.5~10 mol辐射吸收剂,高速搅拌形成粘稠泡沫;/n(2)将步骤(1)所得的粘稠泡沫均匀刮涂在支撑层的单面,室温干燥后得到单面修饰辐射吸收层的膜材料;/n(3)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步骤(2)所得膜材料的另一面构建金属膜层,得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每升水中加入0.2~3mol粘度调节剂完全溶解为粘稠液体后再加入0.5~10mol辐射吸收剂,高速搅拌形成粘稠泡沫;
(2)将步骤(1)所得的粘稠泡沫均匀刮涂在支撑层的单面,室温干燥后得到单面修饰辐射吸收层的膜材料;
(3)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步骤(2)所得膜材料的另一面构建金属膜层,得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粘度调节剂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明胶、环糊精或卡拉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辐射吸收剂为碳纳米管或石墨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支撑层为编织物或非编织织物;所述的编织物为棉布、亚麻布、蚕丝布、羊毛布、尼龙布或醋酸布;所述的非编织织物为无纺布、纤维素膜或微孔聚烯烃隔膜。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学杰张涛何美莹杨冬亚邱凤仙李张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