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15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铸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900‑1090℃后进行奥氏体化保温2.0‑3.0h;S2:对步骤S1得到的铸件进行淬火冷却处理;S3:对步骤S2得到的铸件进行回火保温处理,加热时间为1.5‑2.5h,回火温度为200‑450℃,保温时间为1.5‑2.5h;S4:对步骤S3得到的铸件在室温下冷却。达到提高高铬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的效果。

A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 pump shell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热处理是一项改进金属材料品质的方法,借助热处理可以改变或影响铸铁的组织及性质,同时还可获得更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众所周知,互相接触的或者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其表面都会发生摩擦,一般情况下,摩擦时往往又伴随着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零件的损坏。高铬铸铁生产后一般不能直接投入生产使用,需经热处理工艺强化其基体组织,提高铸件硬度及耐磨性后方可使用,铸态下的高铬铸铁金属基体组织主要为奥氏体、珠光体等,整体宏观硬度不高,耐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达到提高高铬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铸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900-1090℃后进行奥氏体化保温2.0-3.0h;S2:对步骤S1得到的铸件进行淬火冷却处理;S3:对步骤S2得到的铸件进行回火保温处理,加热时间为1.5-2.5h,回火温度为200-450℃,保温时间为1.5-2.5h;S4:对步骤S3得到的铸件在室温下冷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奥氏体化和淬火处理后,使得一部分奥氏体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再经低温回火处理后,马氏体组织的脆性和淬火应力大大减少,残余奥氏体转变会回火马氏体,使得铸件的整体性能变得优异。r>当奥氏体化温度比较低时,凝固时析出的共晶碳化物较多,碳和合金元素都从奥氏体中进入碳化物,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和合金元素数量较少,淬火处理后奥氏体转变成为的马氏体中碳、铬等合金元素含量交底,导致马氏体硬度较低,宏观硬度较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加热过程析出共晶碳化物溶解,碳和合金元素从碳化物中溶解到奥氏体中,导致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增多,转变形成的马氏体中的含碳量也增多,从而使得铸件的硬度也提高。当奥氏体温度过高时,由于奥氏体平衡时溶入过多的碳和合金元素,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淬火冷却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量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多,因此,会导致铸件的硬度较低,因此本申请的奥氏体化温度选在900-1090℃时,能够有效提高铸件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综上,奥氏体转化温度影响高铬铸铁件的力学性能,当奥氏体转化温度较低时,溶解到基体中的渗碳体不够多,另一方面,合金元素的扩散驱动力较小,因此只有少部分的合金元素和碳元素扩散到了奥氏体基体中,当淬火冷却后,奥氏体基体转变为马氏体基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析出粒状二次碳化物越来越多,分布于基体上,有着稳固强化作用,但当回火温度过高时,细小颗粒堆积长大,密集程度慢慢降低,碳化物间的距离也变大,马氏体的分解很剧烈,导致硬度值会降低,从而导致泵壳铸件的耐磨性能也降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中的升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升温速度为150-180℃/h,加热至600-650℃时保温30-45min,第二阶段从600-650℃升温至900-1090℃进行保温,升温速度为110-130℃/h。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高铬铸铁的热导率较低,在热处理升温的过程中速度较快,则会导致铸件内部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而开裂或产生裂纹,因此,将步骤S1中的升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且第一阶段的升温速度为80-110℃/h,并在600-650℃时保温30-45min时,能够使得铸铁从弹性状态向塑性状态的转化,并消除因为升温而产生的内应力,保证铸铁的性能,同时保证铸铁的硬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的淬火冷却处理方式为风冷和水雾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风冷和水雾处理后形成的马氏体硬度高,宏观硬度也增加,从而使得铸件的硬度和耐磨性能也增加,淬火冷却处理方式选择风冷和水雾处理两种方式,使得铸件具有良好的硬度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塑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阶段升温至980-1020℃后进行保温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回火处理温度为360-4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火处理温度为360-410℃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回火处理温度升至200-260℃进行保温处理0.5-1h,第二阶段从200-260℃升温至360-410℃进行保温处理1-1.5h。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温度升至200-260℃进行回火处理时,能够有效消除铸件内部的淬火应力,同时也能消除由于残余奥氏体的存在而产生的零件表面剥落现象,由于回火温度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残余奥氏体部分发生马氏体转变,在第二阶段进行回火处理时,过冷奥氏体与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产生聚合物组织,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的析出量逐渐增加,二次碳化物的弥散析出使材料得到强化,硬度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延长,从而提高铸件的耐磨性能。但当回火温度过高时,导致马氏体大量分解,马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溶解量降低,变成回火索式体,铸件的硬度降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铸件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2.7-3.3%、Cr10-15%、Mn0.5-0.8%、Si0.5-1.0%、Mo0.8-1.5%、Cu1.0-1.5%、Ni1.0-1.5%、P≤0.03%、S≤0.03%,余量为铁。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铸件在900-1090℃的范围内进行奥氏体化,并在200-450℃的范围内回火时,能够有效提高铸件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铸件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2.7%、Cr15%、Mn0.5%、Si1.0%、Mo0.8%、Cu1.5%、Ni1.0%、P≤0.03%、S≤0.03%,余量为铁;S1:对铸件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3h,加热温度至900℃后进行奥氏体化保温2.0h;S2:对步骤S1得到的铸件进行风冷淬火冷却处理;S3:对步骤S2得到的铸件进行回火保温处理,加热时间为1.5h,回火温度为200℃,保温时间为1.5h;S4:对步骤S3得到的铸件在室温下冷却。实施例2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铸件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3.0%、Cr13%、Mn0.7%、Si0.8%、Mo1.2%、Cu1.3%、Ni1.4%、P≤0.03%、S≤0.03%,余量为铁;S1:对铸件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3.5h,加热温度至1000℃后进行奥氏体化保温2.5h;S2:对步骤S1得到的铸件进行风冷淬火冷却处理;S3:对步骤S2得到的铸件进行回火保温处理,加热时间为2.0h,回火温度为350℃,保温时间为2.0h;S4:对步骤S3得到的铸件在室温下冷却。实施例3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对铸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900-1090℃后进行奥氏体化保温2.0-3.0h;/nS2:对步骤S1得到的铸件进行淬火冷却处理;/nS3:对步骤S2得到的铸件进行回火保温处理,加热时间为1.5-2.5h,回火温度为200-450℃,保温时间为1.5-2.5h;/nS4:对步骤S3得到的铸件在室温下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铸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900-1090℃后进行奥氏体化保温2.0-3.0h;
S2:对步骤S1得到的铸件进行淬火冷却处理;
S3:对步骤S2得到的铸件进行回火保温处理,加热时间为1.5-2.5h,回火温度为200-450℃,保温时间为1.5-2.5h;
S4:对步骤S3得到的铸件在室温下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升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升温速度为150-180℃/h,加热至600-650℃时保温30-45min,第二阶段从600-650℃升温至900-1090℃进行保温,升温速度为110-13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壳铸件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淬火冷却处理方式为风冷和水雾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崔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宏昌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