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钙镁质磷矿尾矿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03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性钙镁质磷矿尾矿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方法,将磷尾矿样分离出20μm以下待用;对20μm以上的矿泥依次经浮选镁、浮选磷后分成三个部分:镁钙质组分、磷质组分、硅质组分;将镁质组分经过煅烧,MgO品位低于20%的部分以及硅质组分以及20μm以下的矿泥搅拌混合,陈化煅烧,得到熟料;将煅烧后的熟料在干燥条件下冷却至室温,添加硅灰、矿粉、电石渣、偏铝酸钠、聚合铝、减水剂改性剂,配合一定的水灰比制备成胶凝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磷尾矿处理后结合不同组分得到磷尾矿基胶凝材料,从而将磷尾矿这一工业固废变为特色资源并加以全部综合利用、实现磷尾矿零排放的目标,促进磷化工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A method of preparing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material with modified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tai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钙镁质磷矿尾矿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钙镁质磷矿尾矿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方法,是一种针对磷化工生产的工业固废磷矿尾矿中硅质组分及超细尾矿的一种综合利用方法,结合与本专利技术配套的相关工艺能从根本上消除磷化工生产所产生的工业固废,解决磷化工企业的环境治理难题。
技术介绍
磷矿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依赖、最重要的非金属矿。我国磷矿多为中低品位胶磷矿,不能直接用于磷化工生产,需要经过选矿(主要是浮选或重选)处理,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磷矿尾矿。我国磷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只有7%左右,主要处理方式是建库堆存。尾矿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尾矿中含有未被完全提取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稀有稀散元素和大量可被利用的硅铝钙镁等矿物材料;同时磷尾矿长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造成扬尘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且尾矿库有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尾矿库修建和运行管理成本不菲,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因此,研究磷尾矿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具有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磷矿尾矿进行浮选镁钙组分、浮选磷组分后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钙镁质磷矿尾矿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n(1)将磷尾矿样品洗涤、分离、脱药后分离出20μm以下及20μm以上两个部分,烘干待用;/n(2)对步骤(1)中的20μm以上的组分依次经浮选镁、浮选磷后分成三个部分:镁钙质组分、磷质组分、硅质组分;将硅质组分结合部分镁钙产品以及超细粒级磷尾矿(20μm以下)用于磷尾矿基胶凝材料制备;/n(3)将步骤(2)中的钙镁质组分经过煅烧、消化处理后再精选,MgO品位高于20%的部分用作制备耐火材料;/n(4)将步骤(3)中MgO品位低于20%的部分以及步骤(2)中的硅质组分以及步骤(1)中的20μm以下的矿泥三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钙镁质磷矿尾矿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磷尾矿样品洗涤、分离、脱药后分离出20μm以下及20μm以上两个部分,烘干待用;
(2)对步骤(1)中的20μm以上的组分依次经浮选镁、浮选磷后分成三个部分:镁钙质组分、磷质组分、硅质组分;将硅质组分结合部分镁钙产品以及超细粒级磷尾矿(20μm以下)用于磷尾矿基胶凝材料制备;
(3)将步骤(2)中的钙镁质组分经过煅烧、消化处理后再精选,MgO品位高于20%的部分用作制备耐火材料;
(4)将步骤(3)中MgO品位低于20%的部分以及步骤(2)中的硅质组分以及步骤(1)中的20μm以下的矿泥三种原料在混合机中充分搅拌混合,在干燥环境中陈化20-30h之后在1200-1300℃中煅烧4-5h,得到熟料;
(5)将步骤(4)中煅烧后的熟料在干燥环境下冷却至室温,添加硅灰、矿粉、电石渣、偏铝酸钠、聚合铝、聚羧酸减水剂,配合一定的水灰比制备成胶凝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钙镁质磷矿尾矿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浮选镁过程中采用一粗一精一扫的方式,其中,粗选药剂制度:硫酸6000-10000g/t,捕收剂TG1000-3000g/t;镁精选药剂制度:捕收剂TG500-1000g/t;镁扫选药剂制度:硫酸500-1500g/t,捕收剂TG500-1000g/t。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贺爱平秦元奎郭茂生李国栋胡修权尤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