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099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2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在输送装置中,使输送中的被输送物稳定。输送装置具备:加压辊(85)以及加热辊(86),所述加压辊以及所述加热辊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FM)进行输送,且所述加热辊在输送路径(FW)上被配置于与加压辊(85)相比靠下游处;第一下传感器(312)以及第一上传感器(311),其被配置于加压辊(85)和加热辊(86)之间;计测部,其对通过第一下传感器(312)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起到通过第一上传感器(311)而检测出被输送物(FM)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旋转控制部,其在由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加热辊(86)的转速进行变更。

Conveying device, fiber material regeneration device and convey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装置、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具备通过辊来输送薄片状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在内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具有对被记录介质的松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通过传感器而未检测出被记录介质的松弛的状态下对辊进行低速驱动,并在检测出松弛的情况下,将辊切换为中速驱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存在如下的课题,即,当辊的速度未被适当地设定时,被记录介质的松弛的变化变快,输送中的被记录介质不稳定的课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85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具备: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方,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反的一侧。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具备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与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移相对应地进行移动,所述第一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通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而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检测。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旋转控制部执行阶段性地对所述第二辊的速度进行变更的阶段控制,并且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旋转控制部以与所述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而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短于所述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所述旋转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第一速度,并在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与所述第一速度相比较低速的第二速度,所述旋转控制部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速度以及所述第二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速度进行变更。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计测部反复执行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动作所需的时间的计测,所述旋转控制部件将由所述计测部所实施的被设定的次数的计测时间的平均值与第一基准时间进行比较,所述被设定的次数为两次以上。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旋转控制部能够对所述被设定的次数进行变更。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旋转控制部根据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之后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动作在第二基准时间内被执行的次数,来对所述被设定的次数进行变更。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辊为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加压的加压辊。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纤维原料再生装置,该纤维原料再生装置具备:形成部,其由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形成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加工物;加工部,其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输送部,其从所述形成部向所述加工部输送所述被加工物,所述输送部具备: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加工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被加工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加工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加工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第一辊或所述第二辊为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压的加压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中的并非所述加压辊的辊为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热的加热辊。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输送方法,其中,所述输送方法为,通过第一辊以及第二辊而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的方法,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部,并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部,所述输送方法包括: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的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的第二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构成输送部的加压部、加热部以及输送部的结构的图。图3为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说明图。图4为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图5为表示速度设定值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图6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8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限定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下文中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一定都是本专利技术的必要构成要件。1.第一实施方式,1-1.薄片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图。薄片制造装置100执行使包含纤维在内的原料MA纤维化从而再生为新的薄片S的再生处理。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对多个类别的薄片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装置,具备:/n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n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n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n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5 JP 2018-2079191.一种输送装置,具备:
第一辊以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以及所述第二辊对料片状或薄片状的被输送物进行输送,且所述第二辊在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辊相比靠下游处;
第一检测部以及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
计测部,其对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起到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测;
旋转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对于铅直方向而被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方,所述第二检测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检测部相反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具备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与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移相对应地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部具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检测部以及所述第二检测部通过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检测而对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控制部执行阶段性地对所述第二辊的速度进行变更的阶段控制,并且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旋转控制部以与所述阶段控制相比较小的变化量而对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进行变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为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
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与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的所述被输送物的长度短于所述预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被输送物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
所述旋转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第一速度,并在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辊的转速设定为与所述第一速度相比较低速的第二速度,
所述旋转控制部在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出的时间短于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速度以及所述第二速度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速度进行变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计测部反复执行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被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芳之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