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88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包括形成外观的框架,框架在内部形成内部空间,可以设置各种部件;还包括外罩,外罩设在框架内部空间的入口处,可以有所选择地开闭内部空间,并在开放框架的入口时,也会保持与框架连接的状态。框架入口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滑动导向槽,对外罩的开闭动作进行引导;而在滑动导向槽的一端形成挂条,可以挂住外罩的一侧。外罩具备正面板、侧面板,侧面板和框架两侧面上形成结合孔,通过结合孔可以进行组装。空调控制箱在框架上形成了滑动导向槽和挂条,防止了外罩从框架完全脱离。从而,可以在外罩的内侧面也能设置各种部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控制箱的内部空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下,具备控制箱的天花板管道型空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下,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天花板管道型空调室内机通常是长方形机箱1,设在天花板内部空间。机箱1的一侧形成吸入口3,另一侧形成排出口5,用管道连接在各个房间内部,可以把室内空气吸入后进行热交换,把冷气供给室内。而机箱1内部设置送风扇7,把室内空气向机箱1内部吸入。送风扇7位于机箱1的排出口5一侧。另外,还具备热交换器9,以便把吸入的室内空气,转换成冷气。该热交换器9设在机箱1的吸入口一侧,与室外机(未图示)用冷媒管连接,可以降低室内温度。热交换器9的下方设置凝缩水收集装置11,可以把凝结在热交换器9表面的凝缩水收集后排出。另外,机箱1右侧面中心部位设置控制箱13。而控制箱13内部设置用于控制空调的各种电子部件(未图示)。图2为现有技术下,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控制箱13大体上由装卸板20和框架30组成。控制箱13的装卸板20通常是金属材料制成,而正面板21形成装卸板20的正面。另外,正面板21的左侧和右侧各自连接左侧面板23和右侧面板25。左侧面板23和右侧面板25具有与正面板21相应的高度,并形成控制箱的部分侧面。而左侧面板23的面积比右侧面板25大。左侧面板23和右侧面板25的前端中心部位各自形成结合孔27。通过该孔可以把装卸板20用螺丝结合在框架30上。还有,控制箱13的框架30具备背面板31。该背面板31形成控制箱的背面,并设有电器(未图示)。框架30还具备顶面板33和底面板35以及左侧面板37和右侧面板39。顶面板33和底面板35各自连接在背面板31的上下侧。而背面板31的左右侧连接左侧面板37和右侧面板39,它们与装卸板20左侧面板23和右侧面板25的边缘部位分别重叠。在构成外观的框架30内部形成设置电子部件的内部空间40。左右侧面板37,39上,也各自形成结合孔41,可以与装卸板20用螺丝结合。从侧面观察左侧面板37时,左侧面板37的形状为“П”字形。传统的控制箱13中,在框架30的入口处组装装卸板20。而装卸板20开闭内部空间40。即,让装卸板20的左侧面板23和框架30的左侧面板37重叠,让装卸板20的右侧面板25与框架30的右侧面板39重叠后,在结合孔41上拧进螺丝,把装卸板20组装在框架30上。另外,需要维修设在框架内部空间40的电子部件时,把螺丝拧下后,把装卸板20从框架30分离。但是,现有技术下的控制箱存在如下问题。即,现有技术下,为了开放框架30的内部空间40,必须把装卸板20从框架30完全分离。随之,装卸板上设置与框架30侧的部件用连线连接的部件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把装卸板20从框架分离时,可能会破坏部件之间的连接。另外,如果在装卸板20上设置电子部件,要用连接线连接装卸板20的部件和框架30的部件。而大部分情况下,装在天花板内部的管道型空调,其特征上不能把分离后的装卸板20,放在比连接线距离更短的位置上。从而,现有技术下,部件只能设在框架30内,而需要安装更多的部件时,只能增加框架30的体积。因此,给空调的小型化带来了很多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当控制箱外罩从框架分离时,使外罩从框架不完全分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包括形成外观的框架,框架在内部形成内部空间,可以设置各种部件,还包括外罩,外罩设在框架内部空间的入口处,可以有所选择地开闭内部空间,并在开放框架的入口时,也会保持与框架连接的状态。所述的框架入口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滑动导向槽,对外罩的开闭动作进行引导;而在滑动导向槽的一端形成挂条,可以挂住外罩的一侧。所述的外罩具备正面板,而正面板可以开闭的形成在框架正面的入口。正面板的两端形成侧面板,而这些侧面板与框架的侧面一部分重叠。所述的侧面板和对应与侧面板的框架两侧面上形成结合孔,通过该结合孔可以进行组装。所述的为了防止被设在内部空间的部件移动受阻,外罩的在内部空间移动的一侧面板,其面积较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箱中,在框架上另外形成了滑动导向槽和挂条,开放框架的内部空间时,防止了外罩从框架完全脱离。从而,可以在外罩的内侧面也能设置各种部件,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控制箱的内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下,具备控制箱的天花板管道型空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下,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动作示意图。在图中1.机箱3.吸入口5.排出口 7.送风扇9.热交换器11.凝缩水收集装置13.控制箱 20.装卸板21.正面板 23.左侧面板25.右侧面板 27.结合孔30.框架 31.背面板33.顶面板 35.底面板37.左侧面板 39.右侧面板40.内部空间 41.结合孔50.框架 51.内部空间52.背面板 53.顶面板55.底面板 57.左侧面板59.右侧面板 61、62结合孔. 70.外罩 71.正面板73.右侧面板 75.左侧面板81.结合孔 91.滑动导向槽92.滑道 92’间隙. 93.挂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箱大体上由框架50和外罩70组成。首先,框架50形成控制箱的外观,其内部形成内部空间51,而内部空间51中安装各种部件。本实施例中,框架50为直六面体型状,因此内部空间51也具有直六面体型状。但这不是必要条件,只要是可以保证设置部件的内部空间,就可以是任何形状。内部空间51具备印刷电路板等各种部件,这些部件用于空调的控制。背面板52形成框架50的背面。背面板52的上端和下端各自直角延长后形成顶面板53和底面板55。而顶面板53和底面板55各自形成内部空间51的顶部和底部。背面板52的两侧端各自直角延长后形成左侧面板57和右侧面板59。左侧面板57和右侧面板59的上下端分别连接在顶面板53和底面板55上。背面板52上有可能形成电线孔(未图示),通过电线孔控制箱的电线可以通到外部。右侧面板59的一部分被切断,从侧面观测时形状为“П”字形。框架50的左侧面板57和右侧面板59,它们的前端中心部位穿有结合孔61,62,可以让外罩70通过螺丝结合在框架50上。另外,外罩70以可以开闭的方式设在框架50上。在火灾发生时,为了与外部隔离,外罩70通常用金属板制作。外罩70还形成控制箱的正面以及左右侧的一部分外观。正面板71形成外罩70的正面。正面板71的两侧端各自直角延长后形成左侧面板75和右侧面板73,即,左侧面板75和右侧面板73具有与正面相应的高度,并形成控制箱的两个侧面。外罩70的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各自与框架左侧面板57和右侧面板59的一部分重叠。而外罩的左右侧面的中心部位形成结合孔81,以便让外罩70和框架50被螺丝结合。另外,在关闭的状态下,外罩70的左侧面板75与框架的左侧面板57重叠。而进行开启时,外罩70顺着滑动导向槽91向右侧移动。而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型空调控制箱,包括形成外观的框架(50),框架(50)在内部形成内部空间(51),可以设置各种部件,其特征是:还包括外罩(70),外罩(70)设在框架内部空间(51)的入口处,可以有所选择地开闭内部空间(51),并在开放框架(50)的入口时,也会保持与框架(50)连接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一雄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