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及大刺鳅苗种培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062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2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及大刺鳅苗种培育方法,属于渔业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1)、集污池(2)、培育网箱(3)、饵料台(4)、诱虫灯(5)、遮阳台(6)和增氧装置(7)。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培育池中内置培育网箱,将鱼苗放在网箱内培育,便于管理,利于苗种生长,比传统的直接在培育池内培育鱼苗的方法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并且,在鱼苗分池过程中不需要采取人工网捕鱼苗的办法,直接在网箱内筛选鱼苗,减少了鱼苗因拉网而受伤的几率,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轮虫‑水蚯蚓‑配合饲料按比例逐步过渡的办法,较好的解决了大刺鳅鱼苗食性转化的问题,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和苗种成活率。

A kind of bree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loa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及大刺鳅苗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及大刺鳅苗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大刺鳅(Mastacembelusarmatus)辐鳍鱼纲,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的一种,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辣椒鱼,刀枪鱼。大刺鳅肌肉含高蛋白和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EPA与DHA含量均较高,矿物元素含量丰富,有较佳的食用口感和较好的营养价值。目前,用于大刺鳅的苗种培育方法有室内矩形孵化槽培育法、室外露天小水泥池培育法、室外土池培育法和蛋黄或粉状饲料培育法,但是上述方法存在鱼苗长速慢、存活率低、规格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及大刺鳅苗种培育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大刺鳅苗种培育方法具有鱼苗长速快、存活率高、规格均匀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所述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1)、集污池(2)、培育网箱(3)、饵料台(4)、诱虫灯(5)、遮阳台(6)和增氧装置(7);所述培育池(1)的池底为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5%~7%;所述培育池(1)的规格为长5~5.5m、宽4~4.5m、高1~1.2m;所述培育池(1)包括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位于坡面较高一侧的池堤顶部;所述集污池(2)位于培育池(1)坡面较低一侧的池底下部;所述集污池(2)包括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位于集污池的底部;所述出水口(9)连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远离出水口(9)的一端连接有直角弯管(11);所述直角弯管(11)连接有直角水管(12);所述直角水管(12)的最高端不低于培育池(1)的水面;所述集污池(2)和培育池(1)之间用网格板(13)隔开;所述培育网箱(3)沉于培育池(1)内,每个培育池(1)中有一个培育网箱(3);所述培育网箱(3)的规格为长4.5~5.0m、宽3.5~4.0m、高0.8~0.9m;所述饵料台(4)固定于培育网箱(3)内;所述饵料台(4)为长方体形饵料台或圆柱体形饵料台;所述饵料台(4)的高度为7~9cm,所述饵料台(4)的上表面距离培育池水面的高度为30~60cm;所述遮阳台(6)位于饵料台(4)正上方;所述诱虫灯(5)位于遮阳台(6)的正上方;所述诱虫灯(5)和遮阳台(6)的距离为25~35cm;所述增氧装置(7)包括鼓风机(7-1)、通气管(7-2)和充气石(7-3);所述通气管(7-2)通入培育池(1)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培育网箱(3)由尼龙围制而成;所述培育网箱(3)的网目为10~20目。优选的,所述饵料台(4)以硬质材料作为框架,框架上包围有筛绢网;所述筛绢网的网目为60~80目。优选的,每个培育池(1)中有1个饵料台(4)。优选的,所述直角水管(12)可插拔,直角水管(12)连同直角弯管(11)可左右转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方案所述培育装置对大刺鳅进行苗种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所述培育池进行消毒;2)对培育池进行消毒后,放养大刺鳅鱼苗,每立方米水体放养大刺鳅鱼苗4000~6000尾;3)饲喂饵料:大刺鳅鱼苗入池后0~7d,投喂鲜活轮虫,每万尾大刺鳅鱼苗每次投喂鲜活轮虫3~5g,每天投喂5~7次;大刺鳅鱼苗入池第8~14d,投喂鲜活轮虫和水蚯蚓,每万尾鱼苗每次投喂鲜活轮虫和水蚯蚓10~15g,每天投喂4~6次;所述鲜活轮虫和水蚯蚓的质量比为0.5~1.5:1;大刺鳅鱼苗入池第15~22d,投喂水蚯蚓,每万尾鱼苗每次投喂饵料量为30~50g,每天投喂3~5次;大刺鳅鱼苗入池第23~40d,投喂水蚯蚓和配合饲料,每万尾鱼苗每次投喂饵料量为80~100g,每天投喂3次;所述水蚯蚓和配合饲料的质量比为8~2:2~8;大刺鳅鱼苗入池第41~45d,投喂配合饲料,每万尾鱼苗每次投喂饵料量为100~150g,每天投喂2~4次。优选的,步骤1)所述消毒的方法包括于培育池水体中泼洒消毒剂;所述消毒剂包括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调节培育池池水的深度为0.6~0.8m、水体透明度为25~35cm和水体pH值为6.5~7.5。优选的,当所述水体透明度<20cm时,于培育池中添加新鲜水或者利用新鲜水替换原有池水;当所述水体透明度>40cm时,于培育池泼洒红糖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每15天泼洒1次,每立方米水体泼洒红糖4~5g,每立方米水体泼洒枯草芽孢杆菌菌剂0.5~1g;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200亿/g。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大刺鳅的长度为标准对大刺鳅进行分池;所述分池的标准为:大刺鳅的长度<3cm;5cm>大刺鳅的长度≥3cm;8cm>大刺鳅的长度≥5cm;大刺鳅的长度≥8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所述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1)、集污池(2)、培育网箱(3)、饵料台(4)、诱虫灯(5)、遮阳台(6)和增氧装置(7)。本专利技术采取培育池内置培育网箱的办法,将鱼苗放在网箱内培育,便于投饵、用药、分池等管理,利于大刺鳅苗种生长,提高大刺鳅鱼苗长速,并且比传统的直接在培育池内培育鱼苗的方法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此外,本专利技术采取培育池内置培育网箱的办法,在鱼苗分池过程中不需要采取人工网捕鱼苗的办法,直接在网箱内筛选鱼苗,减少了鱼苗因拉网而受伤的几率,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方案所述培育装置进行大刺鳅苗种培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鱼苗长速快、体质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在培育大刺鳅鱼苗过程中,依据鱼苗的营养需求分阶段投喂不同比例的饵料,首先投喂轮虫,转为投喂轮虫和水蚯蚓,再转为单独投喂水蚯蚓,再转为水蚯蚓和配合饲料的混合物,逐渐转为全部投喂配合饲料,符合大刺鳅鱼苗食性转化的特征和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鱼苗生长速度快、体质好、规格均匀。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得到的大刺鳅苗种质量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鱼苗培育全过程中不使用药物、不使用食品添加剂,鱼苗质量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培育装置的立面图,其中1为培育池,2为集污池,3为培育网箱,4为饵料台,5为诱虫灯,6为遮阳台,7为增氧装置,7-1为鼓风机,7-2为通气管,7-3为充气石,8为进水口,9为出水口,10为出水管,11为直角弯管,12为直角水管,13为网格板;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培育装置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所述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1)、集污池(2)、培育网箱(3)、饵料台(4)、诱虫灯(5)、遮阳台(6)和增氧装置(7);本专利技术所述培育装置的立面图参见图1;所述培育装置的平面图参见图2;所述培育池(1)的池底为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所述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1)、集污池(2)、培育网箱(3)、饵料台(4)、诱虫灯(5)、遮阳台(6)和增氧装置(7);/n所述培育池(1)的池底为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5%~7%;所述培育池(1)的规格为长5~5.5m、宽4~4.5m、高1~1.2m;所述培育池(1)包括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位于坡面较高一侧的池堤顶部;/n所述集污池(2)位于培育池(1)坡面较低一侧的池底下部;所述集污池(2)包括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位于集污池的底部;所述出水口(9)连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远离出水口(9)的一端连接有直角弯管(11);所述直角弯管(11)连接有直角水管(12);所述直角水管(12)的最高端不低于培育池(1)的水面;/n所述集污池(2)和培育池(1)之间用网格板(13)隔开;/n所述培育网箱(3)沉于培育池(1)内,每个培育池(1)中有一个培育网箱(3);所述培育网箱(3)的规格为长4.5~5.0m、宽3.5~4.0m、高0.8~0.9m;/n所述饵料台(4)固定于培育网箱(3)内;所述饵料台(4)为长方体形饵料台或圆柱体形饵料台;所述饵料台(4)的高度为7~9cm,所述饵料台(4)的上表面距离培育池水面的高度为30~60cm;/n所述遮阳台(6)位于饵料台(4)正上方;/n所述诱虫灯(5)位于遮阳台(6)的正上方;所述诱虫灯(5)和遮阳台(6)的距离为25~35cm;/n所述增氧装置(7)包括鼓风机(7-1)、通气管(7-2)和充气石(7-3);所述通气管(7-2)通入培育池(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刺鳅苗种的培育装置,所述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1)、集污池(2)、培育网箱(3)、饵料台(4)、诱虫灯(5)、遮阳台(6)和增氧装置(7);
所述培育池(1)的池底为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5%~7%;所述培育池(1)的规格为长5~5.5m、宽4~4.5m、高1~1.2m;所述培育池(1)包括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位于坡面较高一侧的池堤顶部;
所述集污池(2)位于培育池(1)坡面较低一侧的池底下部;所述集污池(2)包括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位于集污池的底部;所述出水口(9)连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远离出水口(9)的一端连接有直角弯管(11);所述直角弯管(11)连接有直角水管(12);所述直角水管(12)的最高端不低于培育池(1)的水面;
所述集污池(2)和培育池(1)之间用网格板(13)隔开;
所述培育网箱(3)沉于培育池(1)内,每个培育池(1)中有一个培育网箱(3);所述培育网箱(3)的规格为长4.5~5.0m、宽3.5~4.0m、高0.8~0.9m;
所述饵料台(4)固定于培育网箱(3)内;所述饵料台(4)为长方体形饵料台或圆柱体形饵料台;所述饵料台(4)的高度为7~9cm,所述饵料台(4)的上表面距离培育池水面的高度为30~60cm;
所述遮阳台(6)位于饵料台(4)正上方;
所述诱虫灯(5)位于遮阳台(6)的正上方;所述诱虫灯(5)和遮阳台(6)的距离为25~35cm;
所述增氧装置(7)包括鼓风机(7-1)、通气管(7-2)和充气石(7-3);所述通气管(7-2)通入培育池(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网箱(3)由尼龙围制而成;所述培育网箱(3)的网目为10~2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台(4)以硬质材料作为框架,框架上包围有筛绢网;所述筛绢网的网目为60~8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培育池(1)中有1个饵料台(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水管(12)可插拔,直角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祥钟颖良郭婧刘斌王海华方园刘毅黄雅贞曾泽国陈正燕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