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机电一体化蓄能中央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40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机电一体化蓄能中央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由制冷(热)功能段、蓄能功能段、换热功能段、控制功能段四个或其中两个或三个功能段组合而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央空调与蓄能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机电一体化蓄能中央空调。
技术介绍
蓄能空调是利用电网低负荷期间的廉价电力,将制冷(热)机制取的冷(热)能通过传热介质使蓄能系统中的蓄能介质(通常为变相液)以显热或潜热的形式将冷(热)能量贮存起来;在电价昂贵的电网高负荷期间,又通过传热介质使蓄能系统中蓄能介质中贮存的冷(热)能释放出来通过换热器并供负载使用的一种综合性空调系统。蓄能空调一般夜间利用谷电蓄能,白天峰电时释能,缩小电网高低负荷期间峰谷差,实现电力“移峰填谷”,是中央空调发展的新趋势。现有蓄能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以蓄冰为多,大都由建筑设计单位根据蓄能池容量系统设计冷(热)媒泵、配管、控制装量等,再由安装公司现场加工、安装,目前国家及行业尚无技术和质量标准,不能标准化设计和施工,导致施工周期长、难度大,调试复杂,工程造价高,并且空调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标准化设计的组合式机电一体化蓄能中央空调机组,藉此可形成产品的相关标准,批量生产出标准化的各规格系列机组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同时也大大缩短蓄能中央空调系统的施工周期,减少安装及调试工作量,降低用户成本。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式机电一体化蓄能中央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由制冷(热)功能段、蓄能功能段、换热功能段、控制功能段四个或其中两个或三个功能段组合而成。各功能段由一个或多个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容器内安装相应功能设备组成,功能段各容器间及各功能段内各容器间均由各种管路、及控制线路,采用串联或并联或混合串并联连接,组成一个密闭循环体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冷(热)功能段,由制冷(热)机一台或多台组成,所述的制冷(热)机,是在上述容器中安装机械或化学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等制冷(热)设备及零部件组合而成,也可以安装电热锅炉及其它形式的制冷(热)设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蓄能功能段,由蓄能机一台或多台组成,每台蓄能机分为容器及保温层,蓄能系统,传热系统三部分。蓄能系统可以是蓄能球式,亦可以是盘管式,球及盘管内或盘管外灌充蓄能介质。容器支承、盛装蓄能部分和传热介质部分,通常为钢制,容器外壁用绝热材料保温,阻断蓄能机与外界环境的热传递。在容器内传热系统,灌充的是与制冷(热)功能段和换热功能段连通并组成循环系统的传热介质,通常为乙二醇或乙烯乙二醇溶液及其它传热效率和性价比高的液体或溶液。根据工艺需要,蓄能功能段通常还配有一个膨胀箱。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功能段,由换热器一台或多台组成,所述的换热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亦可以是壳管式或套管式及其它形式的换热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功能段,可分为机电设备和控制设备,机电设备由传热介质泵一台或多台、电动调节阀多个、各类传感器多个和其它设备组成;控制设备分为前台现场控制系统、后台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三部分。前台现场监控系统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和手动控制装置组成,与机组各功能段连接,可以实现现场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后台监控系统由上位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组成,通过连接现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施后台监控、报警及数据归档功能;远程监控由计算机和软件组成,通过远程通讯和前台现场控制系统或后台监控系统连接,实施网上远程控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功能段中所述的制冷(热)机,蓄冰机,换热器、控制设备等分别安装在一个箱形容器内,亦可以分别安装在圆柱形容器或其它形状的容器内,每个容器内一般只安装一台,亦可以在一个容器内安装多台。各容器相互间可以采用螺栓等联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附图说明图1是各功能段之间,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全部串联的连接2是各功能段之间串联,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并联的连接图。图3是各功能段之间并联,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串联的连接图。图4是各功能段之间,各功能内部各功能设备间全部并联的连接5是全部机组的平面安装示意中1、系列制冷(热)机2、制冷(热)功能段3、系列蓄能机 4、蓄能功能段5、控制设备6、控制功能段 7、机电设备 8、系列换热器9、换热功能段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系统对负载工作时,制冷(热)功能段(2)与蓄能功能段(4)串联连接(简称串联连接)时,通过控制功能段(6)的控制,可以分别实现如下四种工况1、单蓄冷(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串联时,如图1,控制功能段(6)根据用户需求指令阀V1开,三通调节阀V3直通开,阀V2关,系列泵P中的任意一台或多台开,传热介质即在制冷(热)功能段(2)和蓄能功能段(4)中循环,实现单蓄冷(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并联时,如图2,控制功能段(6)指根据用户需求指令阀Vz中的一个或多个及相应主机开、阀V3开,阀Vh关,系列泵P中的任意一台或任意多台开,传热介质即在制冷(热)功能段(2)向蓄能功能段(4)中循环,实现系列制冷(热)机(1)中的任意一台或多台制冷(热),系列蓄能机(3)任意一台或多台蓄能。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混合串并联时,亦可以实现相应功能。2、蓄能功能段放冷(热)并制冷(热)机制冷(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串联时,如图1,控制功能段(6)根据用户需求,指令阀V1关,阀V2开,三通调节阀V3调节,系列泵P中的任意一台或任意多台开,传热介质即在制冷(热)功能段(2)和蓄能功能段(4)混合后流向换热功能段(9)中循环,实现蓄能功能段(4)放冷(热)并制冷(热)功能段(2)制冷(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并联时,如图2,控制功能段(6)指根据用户需求指令阀Vz中的一个或多个及相应主机开、阀Vh中的一个或多个开,阀V1关,阀V2开,三通调节阀V3调节,系列泵P中的任意一台或任意多台开,传热介质即在制冷(热)功能段(2)和蓄能功能段(4)混合后流向换热功能段(9)中循环,实现系列制冷(热)机(1)中的任意一台或多台制冷(热),系列蓄能机(3)任意一台或多台放冷(热),系列换热器(8)任意一台或多台换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混合串并联时,亦可以实现相应功能。3、蓄能功能段单放冷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串联时,如图1,控制功能段(6)根据用户需求,指令阀V1关、阀V2开,三通阀V3调节,系列泵P中的任意一台或多台开,制冷(热)功能段(2)主机关闭,传热介质将蓄能功能段(4)的冷热能量传向换热功能段(9),实现蓄能功能段(4)单放冷(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全部并联时,如图2,控制功能段(6)指根据用户需求指令阀V1关、阀V2开,三通阀3旁通,阀Vz中的一个或多个开、阀Vh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制冷(热)功能段(2)主机关闭,传热介质将蓄能功能段(4)的能量传向换热功能段(9),实现系列蓄能机(3)任意一台或多台放冷(热),系列换热器(8)任意一台或多台换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混合串并联时,亦可以实现相应功能。4、制冷(热)功能段单供冷(热)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设备间串联时,如图1,控制功能段(6)根据用户需求,阀V1关、阀V2开,三通阀V3直通开,主机开,系列泵P中的任意一台或多台开,传热介质将制冷(热)功能段(2)能量传向换热功能段(9),实现制冷(热)功能段(2)单供冷。各功能段内部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红邓胡滨刘海龙游向东聂宇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集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