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回路与第二水循环回路;冷媒回路包括顺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一单向阀、储液罐、过滤器、第二单向阀、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进口;第三换热器为水冷式换热器;第二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行成回路的第三换热器、水箱和第二水泵。夏天制冷时,开动第二水泵,在提供更高效的制冷效果的同时将热量用来制取热水,相当于获得了免费的热水,冬天,通过自动化程序切换制热与制取热水的先后,实现了一机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宾馆和写字楼都要装备大型中央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两套设备,因此管路错综复杂,一般可见很多办公、商用等楼宇需要用一整层来安装这些设备,还需要专业人士维护,因此,装备与维修保养成本都比较高。此外,现有空调多使用昂贵的冷媒作为传递冷量与热量的介质,而在需要长距离传递冷量或热量的大型中央空调设备中,传统的中央空调需要大量的冷媒,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冷媒泄露的可能性,提高了管路维护的费用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需求。更进一步,现有的中央空调中,为了降低管线的复杂度,冷媒的制冷或制热管路基本一致,由于膨胀阀等设备在制冷与制热中开度不同,这就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换季的时候需要专业人员的调试。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降低生产成本,并尽可能降低维护费用的并具有多功能的中央空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一个或者多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回路与第二水循环回路;冷媒回路包括顺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一单向阀、储液罐、过滤器、第二单向阀、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进口 ;第三换热器为水冷式换热器;第二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行成闭合回路的第三换热器、水箱和第二水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加装的第三换热器为水冷式换热器,夏天制冷时,开动第二水泵,在提供更高效的制冷效果的同时将热量用来制取热水,相当于获得了免费的热水,极大地提高了热水的经济性。此外,也降低第一换热器的功耗,有利于低碳环保。在冬天,可通过自动化程序切换制热与制取热水的先后,实现了一机多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第一水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器为水冷式换热器,第一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形成闭合回路的第一水泵、第五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第一水循环回路,将传热剂由冷媒改为水,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经济性,并降低了管路维护人员专业性的需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换热器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五换热器并联后再与第二换热器、第一水泵串联形成第一水循环回路。通过多个第五换热器的并联,实现了一台机组服务整个网络的功能,并且各个第五换热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或关闭,而不影响整个网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循环回路还包括补水箱,补水箱出水口连接第一水泵与第五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补水箱的设置可提供补充,更换循环水的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四通换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和第二膨胀阀;压缩机的出口和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通过四通换向阀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三单向阀的进口连接第二换热器和第一膨胀阀之间的管路;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储液罐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管路,第四单向阀的出口连接第二膨胀阀的进口,第四单向阀的进口连接过滤器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管路,第二膨胀阀的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管路。通过四通换向阀切换冷媒流动转向,实现了冬天制热,夏天制冷,方便了人们的应用。并通过多个单向阀,将制冷与制热支路分开,并分别具有膨胀阀,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工作不受膨胀阀阀门开度冷热变化的影响。降低了维护人员专业性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 明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的第一水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的第二水循环回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回路。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13、气液分离器14、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气液分离器14出口连接压缩机I进口,压缩机I出口和气液分离器14进口通过四通换向阀3连接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13。制冷支路一端连接第一换热器4,另一端连接第二换热器13,制冷支路从第一换热器4至第二换热器13顺次连接有第一单向阀6、储液罐8、过滤器9、第二单向阀10和第一膨胀阀11。制热支路一端连接第一换热器4,另一端连接第二换热器13,制热支路从第二换热器13至第一换热器4顺次连接有第三单向阀12、储液罐8、过滤器9、第四单向阀7和第二膨胀阀5。本实施采用的制冷支路与制热支路共用储液罐8与过滤器9,应当指出,制冷支路与制热支路也可以独自使用各自的储液罐与过滤器。储液罐8进口通过三通管连接第一单向阀6和第三单向阀12,储液罐8出口连接过滤器9进口,过滤器9出口通过三通管连接第二单向阀10和第四单向阀7。第一换热器4为风冷式换热器,四通换向阀3为电磁式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4为室外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3为室内换热器。制冷时,在四通换向阀3的作用下,冷媒经压缩机I出口流经过四通换向阀3进入第一换热器4,通过第一换热器4的风机将热量带到室外;再经过第一单向阀6进入储液罐8,在储液罐8内调节流量维持系统的平衡;再经过过滤器9、第二单向阀10进入第一膨胀阀11,将产生的低温气体在第二换热器13内热交换后,通过四通换向阀3进入气液分离器14,最后再由气态回到压缩机I内部。制热时,在四通换向阀3的作用下,冷媒经压缩机I出口经过四通换向阀3进入第二换热器13,热交换后,依次经过第三单向阀12、储液罐8、过滤器9、第四单向阀7、第二膨胀阀5、第一换热器4,最后再经过四通换向阀3回到气液分离器14,由气态回到压缩机I内部。原理与制冷时相反,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第二换热器13为水冷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第一水循环回路,第一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的第二换热器13、第一水泵131和第五换热器132,即,第二换热器13的换热剂出入或者入口顺次连接第一水泵131与第五换热器132,第五换热器132连接第二换热器13未与第一水泵131连接的换热剂出口或入口。第五换热器132的数目为多个,本实施例以3个为例。3个第五换热器132并联后再与第二换热器13、第一水泵131串联形成第一水循环回路。此外,第一水泵131与第二换热器13之间连接有第五单向阀133。本实施例还包括补水箱134,补水箱134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水泵131与第五换热器132之间的管路上。第五换热器132中的换热剂可以为水,水流通过第一水泵131提供压力,流经第二换热器13,与第二换热器13内流动的冷媒充分热交换后,将冷量或热量带入第五换热器132,第五换热器132为安于室内的风冷换热器,通过风机将冷量或热量带室内,再回流入第一水泵131。第一水泵131与第二换热器13设有第五单向阀133,提高装置的稳定性。第一水泵131与第五换热器132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补水箱134的进水口,提供补充内部循环水或者置换内部循环水的功能。此外,第二换热器13也可以为风冷式换热器,直接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如图2、4所示,第三换热器2为水冷式换热器,并设于压缩机I与四通换向阀3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第二水循环回路,第二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形成闭合回路的第三换热器2、水箱15和第二水泵16,S卩,第三换热器2设有第一进水口 21和第一出水口 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回路与第二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回路包括顺次连接的压缩机(1)、第三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4)、第一单向阀(6)、储液罐(8)、过滤器(9)、第二单向阀(10)、第一膨胀阀(11)、第二换热器(13)和气液分离器(14),所述气液分离器(14)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所述第三换热器(2)为水冷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行成闭合回路的第三换热器(2)、水箱(15)和第二水泵(16)。
【技术特征摘要】
1.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回路与第二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回路包括顺次连接的压缩机(I)、第三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4)、第一单向阀(6)、储液罐(8)、过滤器(9)、第二单向阀(10)、第一膨胀阀(11)、第二换热器(13)和气液分离器(14),所述气液分离器(14)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⑴的进口 ;所述第三换热器⑵为水冷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行成闭合回路的第三换热器(2)、水箱(15)和第二水泵(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13)为水冷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水循环回路包括串接形成闭合回路的第一水泵(131)、第五换热器(13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换热器(132)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五换热器(132)并联后再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第一水泵(131)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飞,胡秀玲,邬思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西格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