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036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消息处理方法包括:监听已关注服务公众号的用户账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获取校验通过的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任务处理消息,当该任务处理消息满足预置的匹配规则时将其推送给所述匹配规则中指定的后台服务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服务公众号作为媒介,用户通过服务公众号向后台服务器发送任务处理消息,后台服务器将其与预先配置的匹配规则进行比对并将满足匹配规则的消息推送给匹配规则中指定的后台服务进行自动处理;由此,用户通过外网即可连接后台服务器进行消息处理,有效解决了用户在无法使用内网环境、无法登陆服务器的场景下来处理紧急任务的问题。

A cross network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件开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成的软件开发过程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制定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和维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紧急但频次并不高的任务,比如自动化部署服务、记录bug、自动化测试、重启某服务等。但是处理这些任务必须在内网环境中,而且得通过办公电脑实时处理,这对于周末休息或者出门在外又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的开发人员带来很大不便,是目前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用户关注服务公众号之后通过移动客户端发出具体的任务处理消息,后台服务器监听用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将其与预先配置的匹配规则进行比对,当该任务处理消息满足预置的匹配规则时将其推送给匹配规则中指定的后台服务进行自动处理;由此,用户通过外网即可连接后台服务器进行消息处理,有效解决了用户在无法使用内网环境、无法登陆服务器的场景下来处理紧急任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听已关注服务公众号的用户账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获取校验通过的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任务处理消息,当该任务处理消息满足预置的匹配规则时将其推送给所述匹配规则中指定的后台服务进行处理。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的过程包括:判断所述用户账号对应的注册信息是否存储在内存中,若不在,则从数据库中获取并将其写入内存;所述注册信息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电话和邮箱。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之后还包括:对所述任务处理消息进行预处理和封装,所述预处理包括异常处理、空字符串和特殊字符转化;封装之后的任务处理消息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电话、邮箱、消息内容和消息类型。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所述匹配规则中包含消息关键字及其对应的后台定制服务。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所述后台服务包括重启指定的服务脚本、自动化部署、记录BUG、自动化测试、执行脚本部署。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还包括:收集各后台定制服务返回的消息,根据预置的消息模板将其转换为用户自定义的消息格式并通过服务公众号推送给用户账户。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装置,包括消息监听模块、消息匹配模块和至少一个消息处理模块:所述消息监听模块用于监听已关注服务公众号的用户账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所述消息匹配模块用于获取消息监听模块校验通过的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任务处理消息,当该任务处理消息满足预置的匹配规则时将其推送给所述匹配规则中指定的消息处理模块;每个所述消息处理模块中具有预先定制的后台服务处理算法,根据所述后台服务处理算法对接收的任务处理消息进行处理。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装置,所述消息监听模块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的过程包括:判断所述用户账号对应的注册信息是否存储在内存中,若不在,则从数据库中获取并将其写入内存;所述注册信息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电话和邮箱。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装置,所述消息监听模块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之后还包括:对所述任务处理消息进行预处理和封装,所述预处理包括异常处理、空字符串和特殊字符转化;封装之后的任务处理消息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电话、邮箱、消息内容和消息类型。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装置,所述匹配规则中包含消息关键字及其对应的消息处理模块。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装置,所述后台服务处理算法包括重启指定的服务脚本、自动化部署、记录BUG、自动化测试、执行脚本部署。优选的,上述跨网络的消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消息推送模块;所述消息推送模块收集各消息处理模块返回的消息,根据预置的消息模板将其转换为用户自定义的消息格式并通过服务公众号推送给用户账户。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有可由终端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消息处理方法的步骤。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用户关注服务公众号之后通过移动客户端发出具体的任务处理消息,后台服务器监听用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将其与预先配置的匹配规则进行比对,当该任务处理消息满足预置的匹配规则时将其推送给匹配规则中指定的后台服务进行自动处理;由此,用户通过外网即可连接后台服务器进行消息处理,有效解决了用户在无法使用内网环境、无法登陆服务器的场景下来处理紧急任务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装置的逻辑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所示,该消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监听已关注服务公众号的用户账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本实施例中,用户首先通过微信客户端关注服务公众号,关注之后,相当于注册该用户信息到后台服务器,用户的注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ID、姓名、所属部门、电话、邮箱等相关信息;其中,用户ID为用户账号的唯一标识,是系统辨别有效用户的方式;邮箱和电话信息主要作为后台服务器向用户账号推送消息的发送渠道。当监听到有用户账号通过微信客户端发送任务处理消息之后,首先对该用户账号进行校验,校验过程包括:判断该用户账号对应的注册信息是否存储在内存中,若不在,则从数据库中获取并将其写入内存;把用户信息从数据库加载到内存中的目的是因为连接数据库的操作相比连接内存操作更加耗时;并且仅加载部分常用用户的注册信息到内存,该部分占用的内存很小;并保证其长度一定,使用户内存信息并不会无限增大。对用户账号进行校验之后,还需要对该用户账号发出的任务处理消息进行预处理和封装,预处理包括异常处理、空字符串和特殊字符转化;其中,异常处理主要包括用户信息获取的异常和系统异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监听已关注服务公众号的用户账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n获取校验通过的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任务处理消息,当该任务处理消息满足预置的匹配规则时将其推送给所述匹配规则中指定的后台服务进行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监听已关注服务公众号的用户账号发送的任务处理消息并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
获取校验通过的用户账号发送的所述任务处理消息,当该任务处理消息满足预置的匹配规则时将其推送给所述匹配规则中指定的后台服务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的过程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账号对应的注册信息是否存储在内存中,若不在,则从数据库中获取并将其写入内存;所述注册信息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电话和邮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校验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任务处理消息进行预处理和封装,所述预处理包括异常处理、空字符串和特殊字符转化;封装之后的任务处理消息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电话、邮箱、消息内容和消息类型。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规则中包含消息关键字及其对应的后台定制服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服务包括重启指定的服务脚本、自动化部署、记录BUG、自动化测试、执行脚本部署。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跨网络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城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