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036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安装有VVoE应用程序的第一终端,包括:获取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的预设窗口输入的视联网号码,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将所述IP地址发送到所述预设窗口上,通过所述预设窗口发起通信请求;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换成视联网格式的通信请求;将转换后的所述通信请求通过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视联网号码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IP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VVoE应用程序,实现视联网号码与IP地址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了普通终端之间可以通过视联网号码进行直接通信。

Methods, device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dia of direc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visual netwo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联网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基于视联网终端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视联网服务器转发才能实现,每个视联网终端都有一个视联网号码,该视联网号码,通常是指视联网内定义的20位或11位或8位且由纯数字(0-9)组成的号码,当然,并不限于此。而随着视联网技术的发展,视联网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对端的视联网号码,实现与对端的直接通信。但是,在视联网内部,普通终端(比如PC终端,移动终端等)并不能通过视联网号码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基于视联网号码的通信效率及基于视联网通信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安装有VVoE应用程序的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的预设窗口输入的视联网号码;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将所述IP地址发送到所述预设窗口上,通过所述预设窗口发起通信请求;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换成视联网格式的通信请求;将转换后的所述通信请求通过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视联网号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IP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包括:查询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如果查询到,则从所述本地缓存中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没有查询到,则将查询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信息的查询请求插入到查询请求队列中;启动或者通过已开启的一个新线程来处理所述查询请求队列中的查新请求,直到获取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为止。可选的,所述启动或已开启的一个新线程来处理所述查询请求队列中的查新请求,直到获取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包括:控制启动或已开启的新线程通过所述视联网号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的查询请求;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自身IP地址的查询响应。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没有查询到,则通过所述视联网号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的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自身IP地址的响应消息。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获取到的所述视联网号码与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更新到所述本地缓存中。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安装有VVoE应用程序的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视联网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与第二终端对应的视联网号码;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基于所述IP地址实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安装有VVoE应用程序的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通过第一终端输入的视联网号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IP地址发送到所述预设窗口上,通过所述预设窗口发起通信请求;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换成视联网格式的通信请求通信模块,用于将转换后的所述通信请求通过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视联网号码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IP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查询模块查询到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时,从所述本地缓存中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插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查询模块查询到本地缓存中没有存储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时,将查询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信息的查询请求插入到查询请求队列中;启动模块,用于启动或者通过已开启的一个新线程来处理所述查询请求队列中的查新请求,直到获取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为止。可选的,所述启动模块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利用启动或者已开启的的新线程通过所述视联网号码向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的请求消息;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视联网号码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自身的IP地址的响应消息。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查询模块查询到本地缓存中没有存储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时,通过所述视联网号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的请求消息;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自身IP地址的响应消息。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视联网号码与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的对应关系更新到所述本地缓存中。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安装有VVoE应用程序的第二终端,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视联网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与第二终端对应的视联网号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通信模块,基于所述IP地址实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获取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的预设窗口输入的视联网号码,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将所述IP地址发送到所述预设窗口上,通过所述预设窗口发起通信请求;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换成视联网格式的通信请求;将转换后的所述通信请求通过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视联网号码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IP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VVoE应用程序,实现视联网号码与IP地址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了普通终端之间可以通过视联网号码进行直接通信。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获取视联网号码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与视联网无关,不会因网络的堵塞而造成获取IP地址时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安装有VVoE应用程序的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的预设窗口输入的视联网号码;/n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n将所述IP地址发送到所述预设窗口上,通过所述预设窗口发起通信请求;/n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换成视联网格式的通信请求;/n将转换后的所述通信请求通过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视联网号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IP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安装有VVoE应用程序的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的预设窗口输入的视联网号码;
确定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
将所述IP地址发送到所述预设窗口上,通过所述预设窗口发起通信请求;
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换成视联网格式的通信请求;
将转换后的所述通信请求通过与所述IP地址对应的视联网号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IP地址与所述第二终端的直接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包括:
查询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
如果查询到,则从所述本地缓存中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没有查询到,则将查询与所述视联网号码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信息的查询请求插入到查询请求队列中;
启动或者通过已开启的一个新线程来处理所述查询请求队列中的查新请求,直到获取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或已开启的一个新线程来处理所述查询请求队列中的查新请求,直到获取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包括:
控制启动或已开启的新线程通过所述视联网号码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的查询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包括自身IP地址的查询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获取到的所述视联网号码与对应的第二终端的IP地址更新到所述本地缓存中。


6.一种基于视联网直接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龙宇峰史鑫王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